钱买不到快乐,但用钱去帮助别人,可以让你感觉更快乐
购物?还是购买快乐?
每次当你想要摆脱忧郁心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两个词马上跳进你的脑海:“购物”和“治疗”。几分钟后,你发现自己正走向附近的鞋店或者百货商场,并期待着即将开始的购物会让自己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你买了一双新鞋或者一台最新的高科技音乐播放器以后,你真的会感觉好过一些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的快乐又会持续多久呢?最新的研究成果清楚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最明智的花钱买快乐的方式。
心理学家里夫凡.波文和托马斯.基罗维奇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你想花钱买快乐时,花钱买商品(比如最新款的裙子或者手机)和花钱买经历(比如出去吃顿饭、买一张音乐会的票或者一次度假)哪一样更好。两位心理学家首先开展了一次国际性的访问调查,他们请世界各地的一些人回忆自己花钱买快乐时所买的商品或经历,然后对这些商品或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程度打分。而在另一项实验中,他们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要求其中一组回忆最近买过的商品,另一组回忆最近买过的经历,然后分别对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打分,一组的评分标准是从-4分(不好)到4分(好),另一组的评分标准是从-4分(难过)到4分(高兴)。两个实验的结果都清楚地表明,不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买经历都比买商品带给人更多的快乐。
为什么如此呢?
我们对经历的记忆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滤(比如,你可能忘却令人疲乏的飞行旅程,而只记得在沙滩上全身放松的美妙时刻),但我们的商品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破旧过时。同时,购买经历会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最有效的导致快乐的行为——和其他人共度时光。此外,社会性本身也是经历的一部分,当你把经历告诉别人之后,你的经历也就具有了社会性。与之相比,购买最时髦或者最昂贵的商品,有时候反而会使你与嫉妒你拥有这一商品的朋友或家人隔绝开来,而对商品的把玩也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孤立的状态。
然而,在花钱买快乐时选择经历而不是商品,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下面我们做一个简短的问卷调查。花几分钟时间阅读以下的陈述,然后给每个陈述打分,以表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事实。不要在每个陈述上花太多时间思考,诚实地回答,并且不要偷看答案。
给每个陈述打1分(完全不同意)到5分(完全同意)。
- 1. 我很羡慕那些开名贵跑车住豪华别墅的人。1 2 3 4 5
- 2. 我倾向于用所购买的财物来衡量自己的成功。1 2 3 4 5
- 3. 我喜欢购买一些我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1 2 3 4 5
- 4. 我喜欢被名贵的东西包围。1 2 3 4 5
- 5. 我觉得如果我拥有更多奢侈品,我的生活会过得更好。1 2 3 4 5
- 6. 我有时为自己买不起一些奢侈品而苦恼。1 2 3 4 5
- 7. 购买名贵的东西使我对自己的感觉良好。1 2 3 4 5
- 8. 我似乎把物质看得比朋友和家庭更重。1 2 3 4 5
- 9. 我准备花更多的钱买名牌东西。1 2 3 4 5
- 10. 我喜欢拥有一些令别人印象深刻的东西。1 2 3 4 5
现在,加总你的分数。低分段是10-20分,中分段是21-39分,高分段是40-50分。
显然,这个问卷调查是用来测量你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物质主义者的。得高分的人明显地过于看重物质的取得,他们常常把物质作为快乐的核心,并用物质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成功。与之相比,得低分的人更加看重人生经历和人际关系,而位于中分段的人常常对任何人都不太感兴趣。
研究者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寻找人们在这类问卷调查中所得分数与快乐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和他们所担心的一样:分数越高的人越不快乐,对生活也越不满意。当然,这个结果并不适用于每一个物质主义者,所以即使你得了高分,你也可能是最快乐、最幸运的人之一(但是,在给自己下结论以前,请记得心理学家的研究也曾说明: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测试结果时,我们很善于自我欺骗,因而往往把自己视为一个例外)。
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一普遍的倾向呢?
你也许认为这和物质主义者想获得时髦商品的渴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有关。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与花钱本身无关,而是与怎么花钱、让谁从金钱中受益有关。
物质主义者一般都是自我中心的。研究表明,当向他们提供假想的四万美元时,物质主义者打算花费的平均金额是其他人的三倍。同时,请他们对一些陈述(比如“我喜欢邀请客人来家里做客”、“我经常借东西给朋友”)打分以表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关心别人时,他们的回答也表现出比较自我中心。而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伊丽莎白.杜恩的研究表明,这种表现会严重妨碍人们获得快乐。
杜恩及其同事已经对收入、花费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好几项研究。在其中一项全国调查中,参与者们被要求为自己的快乐程度打分,说明自己的收入状况,并提供一份详细的他们给自己和他人买礼物,以及捐赠慈善机构所花费金额的清单。在另一项研究中,杜恩衡量了一些公司职员在分得3000-5000美元公司红利, 之前和之后的消费模式对其快乐程度的影响。类似的研究结果再次出现了:将更多的收入花在别人身上的人,比将更多的收入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更快乐。
当然,对此表示怀疑的物质主义者会争论说:研究者们将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并不是花更多钱在别人身上才让你快乐,而是快乐的人才会花更多的钱在别人身上。这个问题很有趣,而杜恩和她的团队通过一个聪明的实验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一个简单但绝对原创的研究中,他们给参与者们装着5美元或者20美元的信封,并要求他们在当天下午5点之前将信封里的钱花出去。这些参与者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被要求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比如自我放纵一下,给自己买一份礼物),另一组被要求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如给朋友或家人买一份礼物)。结果,“快乐的人才会把更多的钱花在别人身上”的预言落空了,事实表明,花钱给朋友或家人买礼物的人明显比花钱给自己买礼物的人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埋藏于你的大脑之中。
俄勒冈大学的神经学家威廉.哈堡及其同事,给实验参与者们100美元的虚拟银行存款,然后请他们躺在大脑扫描设备中。参与者们首先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钱通过强制税收的方式给了一些有需要的人,然后被询问是否愿意将剩下的钱捐献出来或者留给自己。大脑扫描的结果显示,当参与者们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钱送到了有需要的人那里时,他们大脑深层的两个原始区域——尾状核和伏隔核——变得活跃起来,而当参与者自愿捐献一部分钱的时候,这两个区域尤其活跃。当我们大部分基本需要(比如品尝美味的食物或者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满足时,这两个大脑区域也会活跃起来,这说明在帮助别人和获得快乐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大脑联系。
因此,从科学上讲,如果你真的想通过购物疗法来摆脱忧郁,那就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吧,因为作为回报,你的大脑产生的直接反应会让你感觉更快乐。
当然,你也许会说你真的没有多少钱来捐献给别人。尽管这样,善行也是随处可及的。几年前,快乐研究专家索尼娅.留波米斯基和她的同事安排一组参与者,连续六周每周做五件无需花钱的善事。这些善事都非常简单,比如写一张表示感谢的便条、献血或者帮朋友做一件事情。有的参与者一天做一件善事,有的参与者一天做五件善事。那些一天做一件善事的人显示出有一点点的快乐度增加,而那些在一天内就将五件善事一口气做完的人却难以置信地显示出,他们的快乐程度增加了40%。
以上文章来源于[英]理查德·怀斯曼 《59秒心理学》,如翻译有误或者侵权请联系作者。
编译:心理学说。关注国内外最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资讯,探索互联网线上心理咨询新模式;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形式,普及健康心理学,推动全民心理健康蓬勃发展。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