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总是哭泣、吵闹、胆小,竟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国民心理健康网,国家级心理助推平台。
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资讯。
“孩子脾气大,说不听,该怎么办?”
“孩子怕黑,不敢一个人睡怎么办?”
“孩子胆小、怕生、内向,该怎么引导?”
“孩子总是骂脏话,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家长向我诉说这些问题,其实这都是孩子敏感的表现。
胆小敏感的孩子,往往会无缘无故的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所以常常躲在角落里羡慕着别的小朋友。
长期以往,当孩子慢慢长大了,要独立生活,接触世界时,孩子的胆小敏感就会无限扩大。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敏感?
1.在孩子面前吵架
心理学研究表明,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达32%。父母争吵比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大,而且这种伤害像是种慢性病,内隐,且病程漫长。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夫妻之间吵架的时候,孩子的表现是无所适从,身体僵硬,想哭不敢哭。
再大点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的争吵而闷闷不乐好久,甚至有的孩子会因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会觉得父母的争吵是因为自己。
2.对孩子“施暴”
很多家长都奉信”棍棒底下出才子“,”不打不成才“的思想,成绩考不好打,不听话打,说错了话打,甚至有些家长仅仅因为自身原因以打孩子出气,发泄自己内心的阴郁。
还有语言上的暴力也极其伤人。
“垃圾,成绩这么差,生你有什么用!”
“滚,看着你就烦。”
冷暴力无疑就像一把冰冷的刀,刺伤着孩子的心口,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3.圈养孩子
限制孩子的自由,不准孩子外出玩耍,封闭了孩子对外交流的媒介,完全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变得唯唯诺诺,又胆怯。
4.向孩子“哭穷”
但是孩子敏感也并不就是一件坏事,甚至敏感的孩子更聪明,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跟孩子“哭穷”和让孩子去体验生活的不易是两码事,前者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哭穷”会使孩子感觉:我家很穷,我的生活黯淡无光,我比别的小孩要差。
大多时候”哭穷“带来的并不是孩子更加刻苦的学习,带来的是孩子胆小敏感的心理。
敏感,拆开来,敏是敏感、反应快;感是感知。合起来,指的是:在某个情境下,能够快速感知、识别采用某种认知和行动的机会。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深刻地了解敏感期对于孩子的意义,在面对孩子的很多难解问题时,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孩子的敏感期
一.细小事物敏感期
当孩子对着一颗石子、一片瓜子壳、一张小纸片、一个小洞,喜欢研究半天,如我知道这细小事物敏感期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孩子耐心、专注力和好奇心的培养,我们就能少些制止,多些耐心。
1.视觉敏感
有个效应叫印刻效应。
可能有的听说过动物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那个动物认作是自己的妈妈,其实人类也是一样的,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几天把看到的移动物体看作是自己的妈妈。
发展心理学家将动物的关键期概念引入儿童学习行为的研究领域,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
这是个体生命早期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指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少年期以前是第二语言(主要是语音方面)学习及音乐听觉训练的关键期。
2.口腔敏感
拿到什么都往嘴里塞、咬。
这个时间段宝宝通过口腔周围与舌头对物品的感觉,发展语言所需的神经组织与相关肌肉协调;感觉环境中的物质特性;
并使感官的功能和敏感性获得强化,为其心理智力发展奠定基础。其实说浅湿一些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宝宝是通过味觉在探索我们的世界。
3.抓、捏敏感
伸手到处抓东西;抓捏一切到手的软东西,手是人的智能‘工具’。
儿童通过抓和捏,锻炼手的灵活性,提高精细动作的能力,为将来借助手表达自己的精神生活如写作、绘画等奠定基础。
4.爬的敏感
会到处爬。通过充足的爬,会促进小脑的发育,增强脑部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
5.语言敏感
对成人所说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咿”“呀”学语。这个时间段宝宝对语言产生最大的兴趣,以模仿大人的言语来快速学习,在语言的词汇容量快速增加,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迅速增强。
6.秩序(外在环境)敏感
到陌生环境会哭;改变抱、睡、坐的姿势会哭。儿童将知觉归类,了解环境,学会如何对待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二.自我意识敏感期
什么是自我意识敏感期?
宝宝一岁半左右时就会开始有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正常的一个环节。
自我意识有什么表现呢?
1.孩子开始认识到“我”与外界的区别
开始表达“我”的想法,“我”的意志,开始意识到哪些行为可以“我”来决定。甚至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表现出来一副“自我为中心”的样子。
2.会出现比如打人、咬人等现象
此时的“打人”或者“咬人”,与恶意主观伤害无关,对孩子来说,不是打人或咬人的意思,是“排除”的意思,孩子认为我不同意你,你所做的我不高兴,我不愿意,“我”和“你”不一样,所以我要“排除你”,我就用手打你或者用嘴巴咬你。
3.孩子总是说“不”
你问他吃饭吗?不;喝水吗?不;去厕所吗?不。其实,那个时候他不是真的不吃饭、不喝水、不去厕所,你给他饭,他照样吃,但嘴里依然说“不”。
4.不愿意分享
表现上看好像“很自私”的样子,开始维护自己的界限感,拒绝他人强制介入。有些时候即使是他看到的东西,他也会认为是“我的”,有些霸道。
三.诅咒敏感期
当孩子常把“屎尿屁”等词挂在嘴边,喜欢说“坏话”放“狠话”,如果我们知道这是孩子进入诅咒敏感期了,我们就会少些动怒,多些冷静。
当孩子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尤其是有些话能够像利剑一样刺伤别人时,就会使用强而有力的语言来试探、发展自己的力量,观察别人的反应。
很快,儿童又发现语言本身是有力量的,一句话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效果,或者像一把剑一样能刺伤别人,诅咒的敏感期来了。
心理专家解析,儿童感受到了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并乐此不疲,丝毫没有“脏”或“不雅”的感觉。
那是因为这一过程是他们学习语言、交流的过程,而并非如我们想象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去侮辱或谩骂别人。
所以孩子有敏感期,家长不要紧张,对于因为敏感导致的孩子胆小等缺点,父母只需要正确引导就好了。
如何纠正敏感带来的后遗症
1.多和同龄人交流
“胆量是在交往中锻炼出来”,孩子特别需要与同龄人交往,这是孩子与大人的交往不能代替的。
家长从小要为孩子提供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到小朋友家串门、做客,与毗邻的小伙伴一起玩等等。
2.倾听孩子的心声
“中国家庭表面上是以孩子为中心,实际上是以家长意志为中心。”
不少家长要孩子学这个学那个,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家长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仔细考虑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愿意做什么。“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而不是想当然地为孩子做主。”
3.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在外受了气,回家就拿孩子出气,把压力带到家里,也把压力传染给了孩子,孩子压力超过他的承受能力,就会表现出行为偏差,比如做事磨蹭、畏手畏脚、睡眠不好等等。
所以父母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情感语气,给孩子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成长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
如果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如果你想加入心理学人的专属社交圈,请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微信公众号,(ID:gmxljk)国民心理健康同城社群正全国招新中!与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一同前行。
国民心理健康网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心理行业助推平台。以“为国民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为使命,以“政产研学用”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级专家智库,通过国民心理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慈善基金、产业园等,集聚学术、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支持心理机构、产品与项目落地,推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心理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转发内容仅作信息分享及参考,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微信号:gmxljkw),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