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经典室内亲子游戏,让孩子乐享童年
现代教育语境下,亲子关系是重要而繁杂的一个课题。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忙、加班多,平时跟孩子的接触只有上学接送,有时候连亲手为孩子做一顿饭都来不及,更别说去参加幼儿园开设的“亲子开放日”了。
不过没关系,以下这些“见缝插针”的亲子小游戏,不用外出,也不用繁多的材料,简简单单就能满足父母们对孩子无暇释放的爱意。
01
有趣的“手指画”
手指画最早发端于意大利的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模式,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家庭亲子游戏,孩子可以使用指尖、手指、手掌、手背、手侧来模拟不同的形状。在欧洲,有“每个孩子的第一张画都是手指画"的说法。
手指画操作方便,艺术表现直观简洁,鲜艳的色彩,游戏性绘画形式等,极易受到孩子的喜爱,同时也可以有效开发孩子的手部灵活性,丰富孩子对事物的感受。
爸爸妈妈在指导孩子进行手指画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容易清洗的颜料,从简单的图案开始练手;玩到后面则可以让孩子用手指画来画出身边的人,别有乐趣。
02
互相模仿的“照镜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总是偷偷地模仿大人的举动或是言行,有时他们会躲在门后面学着父母的样子说话,有时他们会模仿电影里的动画人物说话表演。
因此,大人和孩子互相模仿的“照镜子”游戏就很受欢迎了,模仿动作,模仿神情,模仿说话的语气……
模仿是孩子对环境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它意味着孩子不停地在用自己的大脑,开拓思维,从事物中找出共性来进行表演。即便有时候做得不对,拙劣的模仿也会让大人和孩子都沉浸其中,营造出欢快的家庭气氛。
03
经久不衰的“躲猫猫”
“躲猫猫”是一种流传很广、历史也很久远的游戏,是屡试不爽的逗娃绝招。它虽然也属于捉迷藏的一种,但不需要追逐、寻找等激烈的身体运动等部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仅仅是将身体的某部分躲起来,再跳出来,就足以让孩子们感到有趣了。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躲猫猫能帮助婴儿认识物体的“永恒性”:当我们遮住眼睛,眼睛似乎就消失了;当我们将手打开,眼睛又回来了!
成年人也许觉得这没什么好惊讶的,但是孩子的大脑本就处于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的过程中,这样来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是最正常不过了。
04
大家来“找茬”
如果说模仿游戏是让孩子在大脑中合并同类项,那么“找不同”的游戏就是要让孩子在事物的对比中找出异类项。
找不同可以锻炼孩子的眼力、脑力、专注力和反应能力,还能提升他们手、眼、脑的协调性。经常玩这样的游戏,还能提升孩子的逆向思维和批判思维,让孩子觉察出日常生活中“不正常”的地方。
不过为了保护视力,家长们还是要注意不能长时间让孩子玩儿哦~
05
别开生面的角色扮演
相信很多妈妈也有看完《新白娘子传奇》就把床单披在身上扮白娘子的经历,“扮演”是模仿的一种形式,可以说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老师、医生、厨师到警察、消防员,让孩子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体会不同角色对社会的贡献,懂得严于职守,为他人服务等道理;扮演骑士、公主、恶魔,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自导自演一部精彩动画,鼓励孩子发挥想像力,同时对亲子关系的促进也居功不小。
06
多样的棋类游戏
围棋、象棋、飞行棋、跳棋……各种各样的棋有很多,学起来也并不是那么困难,它们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亲子游戏。
下棋需要协作,斗智斗勇是棋中常态。孩子大一点以后,父母就可以和孩子一起下棋,不仅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哪怕是最简单的五子棋,也能有效提升孩子大脑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记忆力,由浅而深地教会孩子从全局思考问题。
07
创意拼图,看图说话
有趣的拼图游戏,可以跟废物利用联系起来:爸爸妈妈把旧杂志或旧报纸上的人物图片剪下来,可以把头部和身体剪开,让孩子重新任意组合;也可以把报纸上的图片按规律剪下来排列,如交通工具、植物、动物等。
孩子在初玩时可能会发生分类错误,或者把人物的肢体拼错等情况,爸爸妈妈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认识到各类图片大小、形状、用途的不同。
游戏玩到比较熟练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可以训练孩子用不同的组合进行看图说话,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过要注意的是,使用剪刀的部分必须要爸爸妈妈帮忙哦~
08
多变积木,精彩童年
积木是历久弥新的一种儿童游戏,它把趣味性和训练性相结合,能促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培养孩子的空间感、想象力、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在深受孩子喜爱的同时,也常被用于儿童思维训练。
从最简单的叠高高,到经典的拼图形、盖房子、数数字,再到多米诺骨牌式的布局推倒,无论哪一种积木玩法,都能吸引孩子不断探索。不知不觉间,想象力、观察力等可贵的思维能力就形成了。
在此期间,父母的引导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讲完《三只小猪》的故事,可以让孩子用不同的材料建三间屋子,看看怎样搭建不容易被“吹倒”;把积木连接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让孩子指挥玩具车根据“路标”来行进和停止,建立最初的规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