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说话经常把“我”挂在嘴边的人,其实是个可怜人
与人交谈时,常可听到有的人开口闭口都是“我....”“我的这种话听来着实刺耳,但偏偏这种情形却屡见不鲜。
要特别指出的是,成人也会说这类话。因为这种话,事实上应是在幼儿学会说“妈妈”的同时,就经学会的语言。而发生在成人身上时,便表示这种人不会考虑对方的立场,一心只希望显示他自己的存在,才会开口闭口话题都围绕着“我”打转。
说这些话的人既已成人,为什么仍使用这类语言?这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幼儿在哺乳时期,与母亲之间会有-种身心合为-的安全感,;到了断奶时期,这种感觉就会受到威胁。断奶时期的幼儿,为了免除这种受到威胁的不安,会想办法寻回以前的安全感,正好这个阶段是他们开始学习语言的时期,所以他们第一句会说的话,大概都是“妈妈",因为呼唤母亲,正表示其需要安全感。
此外,孩子学会“我”这-类的语言,是为了向母亲提醒他的存在,想从母亲那儿寻回以前的安全感。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没有母亲的悉心照顾,便无法生存,所以可以说与母亲有密切的依存关系。
因此,幼儿强调“我”,以便从母亲那儿得到安全感;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为获得安全感也频频使用“我”。但在成人的世界中,惯用这种词汇的人,就表示想向对方夸耀自己的成就;同时,想用这种话,较易让对方确认自己的存在。
换句话说,在你面前的这个人,正在期望从你那儿得到一-句赞扬,只要你说句“嗯!不错”、“原来如此",就可以满足对方的期望,对方的存在只要被认同,就能够心满意足。
因此,如果我们要与这种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绝不要忽视对方,甚至露出厌烦的表情,因为一-旦对其表示不耐烦,对他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通常,成人后仍对自己的存在没有自信的人,由于无法与环境保持协调,所以多半有与周围环境对立的倾向,以便确认自己。但相反地,能确认自己存在的成熟之人,就能够适应环境,也就不会经常强调“我"这个字眼。
经常把“我”挂在嘴边的人,并不代表他们对别人采取强迫的态度,只是由于尚停留于幼稚阶段,为了强调自己,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他们的存在。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想深入学习更多心理学课程或报考心理咨询师,欢迎私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