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效率手册:99个目前更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
本书的作者就是那个一年之内,通过互联网完成了传说中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课程表的全部33门课,节省了150万的大学学费,并登上TEDx演讲台的学霸——斯科特·扬(Scott Young)。他1988年出生在加拿大,挑战挑战MIT这个实验的时间是:从2011年10月1日到2012年9月26日。
全世界所谓的“爱学习”的人都嫉妒得要死。
从线性代数到计算理论。所有科目皆为自学,以此进度,完全掌握一门课程大概只需要1.5个星期。
如今他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创办了个人网站ScottYoung.com,还是lifehack.org和PickTheBrain.com网站的专栏作家。他的第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名噪一时。
当我看到这本书也是他的大名时,立即下单买了回来。但一拿到手,大失所望。这么薄薄的一册,随手翻开一页都是一个简短的方法描述,一共凑了99个。虽然书籍的装帧很有特点,但是一个超级学霸的干货难道就这么点儿吗?这样的方式也能组织一本书,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我立即联想到了疯狂动物城里那只兔子揭开胡萝卜罐头后时的情景。
但是啊但是,我几经纠结,还是当回事的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之后,我忽然能感觉到,作者正在默默的看着我笑。我的确从中看到了一个天才的精密巧思和组织才华。
比起本书的中文译名,我更喜欢英文原书名《The Little Book of Productivity》,又通透又可爱。文章是由99个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的的短小文章组成,每篇翻译过来的中文也不超过450个字。文章短小到很容易忽视每一条从而导致读而无物,如果不是因为要发表读书笔记而自习阅读揣摩,还真难发现其中的宝藏。
作者其实和我在上篇#溶溶夜读—设计师书单# 4/100《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雷厄姆文集》谈到的格雷厄姆一样,也是个数学、经济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的通才,应用了帕累托改进、帕金森定律、霍夫施塔特定律以及GTD(Get Things Done)、双流理论等等知识,甚至还有日本断舍离和整理术的思想。每条小策略背后,其实都有一大套相关的科学理论在支持他的方法。如果不是这几年已经略微学习了相关的知识,恐怕还读不懂这些。
同时这些方法中,都没有和人性本身做对。作者一直在强调休息的价值、娱乐的价值、不干或少干的价值,外包的价值等等,而最终只是提醒你,要把你最最有限和宝贵的注意力投注在对你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并且在此保持你的激情。
作者还分享了他的一套时间管理的方法,即三大类的分类系统,他称之为“简单的组织系统”。的确很简单,但是方法直白有效。看完他的自我管理方法,我深以为然。因为以前自己也尝试过各种或复杂或简单的方法,目前看,他的方法真的抓住了效率管理的精髓。
所以,我在这里,按照他的每个章节的逻辑,把每个小方法的核心意思都归纳整理了出来,列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第1章 克服拖延症
这章内容我感觉他组织的有点乱,可能是根据他自己的重要性来组织的,但是我按我的逻辑重新编排了,就是先解决根本性的目标问题,再进一步到心态调整、自我激励,最后再到有效的方法。
8.根除潜在的绊脚石—(核心目标)从根本意义上找做事的动力,别只责怪自己效率低
4.短跑理论—(调整心态)意志力是“光”是“电”,会被用光,要适当休息,然后再开始,节奏很重要。
14.摒弃拖延恶习—(调整心态)把没意义的事去掉,空出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12.拒绝“应该”—(调整心态)把事情归为两类:“想要做”和“不去做”,而应消灭“应该做”这类
10.搅拌—(调整心态)有想法就开始做,不断迭代中逐渐去掉质量低的部分。
1.周/日目标—(效率法)分解工作,完成定量即刻休息;纳入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
2.限定时间—(效率法)30~90分钟的高度注意力集中,开始专注做了就可以专注
13.预备、射击、瞄准—(效率法)先做了再去调整
3.分解任务—(效率法)针对困难的、不喜欢以及没有明确截止时间的任务的方法,找到可以开始的点
5.日程校对—(效率法)自己对自己做工作的信任,不再添加额外工作
11.营造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场所—(效率法)屏蔽噪声,专注于工作本身
7.使用咒语—(激励自己)让一句话能在关键时刻刺激你
9.动力催化剂—(激励自己)找到促进你努力的那些提示方式
6.加强自律—(激励自己)在想停下的时候,再坚持多做10%,可以锻炼自己的效率肌肉。
第2章 做事更有条理
这章作者阐述了他自己的效率管理系统:三大分类的组织系统,以及围绕这个系统的运行方法。项目和任务是工作流,而活动则是一些被预定的时间。这样的系统即简单又清晰,是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系统。其实很多人都说身不由己,这恰恰是太由自己当时感觉操控,而没有高于这种感觉的操控自己的系统。如果有了类似于作者的系统,就有了人生进化的可能性。关键还在自己哦。
15.条理性是一种技能—可以习得,找到设计精良的组织系统,并经常维护它。
16.少点儿混乱,少点儿压力—(GTD)减轻大脑记忆压力,环境有序、工作有序
17.捕捉装置—(GTD)把需要脑记的内容记到卡片上,再整理;
18.给所有东西规定放置的地方—日式整理术
19.简单的组织系统—(GTD)三大类的分类系统
20.简单的组织系统:项目—(GTD)重大节点、含多个任务,有目标,可灵活组织
21.简单的组织系统:任务—(GTD)总体待办事项、周目标、日目标以及datalist
22.简单的组织系统:活动—(GTD)特定时间干特定的事,使用Google日历
23.写出你的目标—用手写出目标并享受完成时的快感
24.分支法—将大类别不断细化,定期调整重新归纳
25.通信记录—检查承诺是否实现
26.做你承诺过的事—记录下来,适时归入系统
27.整齐VS有条理—整齐是表面现象,有条理是一个系统
28.阅读笔记—帮助快速回忆书本内容
29.数字条理性—使用电子文件好处多,但要定时整理
第3章 保持活力
此章的核心内容是能量管理。作者写这章充分反应了他是了解人性的弱点的,面对这些弱点,他选择了坦然接受,并像养护一个小怪物一样,充分给予这些人性弱点以喘息、伸展的机会。这里印证了我的一个一直以来非常大的疑惑。人是有周期性的,我不需要一直保持高昂的斗志,而是应该经常给自己找找出口。所谓一张一弛,也是有一套科学方法论的。
很多前我看过一篇文章叫《效率爸爸》,讲述一位科学家爸爸教孩子如何一心几用,高效利用时间,比如衬衫扣子从下往上扣不容易出错且快,在做一件事的同时见缝插针的做另外一些事。我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如果一段时间不两用,就是不够精明的表现,但是也让我处于某种混乱之中。最近这一年才慢慢调回到尽量在一段时间里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方式。在本书中,作者一再强调,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的价值,我终于得到了完整的心理建设,明确了这种做法是做关键事物的最重要方法。
30.晨礼—搞一些轻松的固定活动让自己开始新一天,并养成习惯。
31.休一天假—休息,给自己的精神充电,同时能对抗拖延症。
32.日常运动—让自己的电池型号升级
33.为体能进食—吃的健康
34.让你的时间头重脚轻—头重脚轻的工作安排好处多
35.按周期工作—能量管理的关键,时常校对,指定休息时间。
36.关闭开环—没有明确停止点的任务是魔鬼,设置明确的时间点。
37.多任务处理:第八宗罪—多任务
38. 15分钟法则—想放弃时,再坚持15分钟。此条类似第一章的第6条,是从一个定量的角度表明怎样让自己和人性弱点做适度的博弈。
39.喝水—保持体能。
40.给你的动力再次充电—回顾你的目标。
41.保持敏锐—给自己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饮食。
42.工作/娱乐时间表—工作和休息的周期循环。
43.平衡创造力—切换不同工作任务来平衡不同的工作能力
第4章 把事情完成
这章作者从把一件事做完的立场说了很多具体有效的策略。是的,我们求的是完成一个目标,而不是磨洋工摆样子。要积极促成事情本身,君子善假于物也。
44.完成项目,而不是完成任务—着眼于项目而不是任务。
45.设定最后期限—最后期限就是时间上的预算,设置每个阶段里程碑是阶段预算。
46.每周回顾—每7天给自己90分钟的独立思考回顾时间。
47.避免硬时限—别人强加的任务到期日会挤压工作,但不能促进自律。
48.帕金森定律—不给自己无限的自由,避免浪费时间。
49.霍夫施塔特定律—根据价值来定一个严格时间。
50.感激懒惰—不必要的事情一件也不用做。
51.框架规划—只规划行动之前的绝对必要的一些要素。
52.不要重新发明轮子—寻找现成资源,去掉价值低的特征来节省时间。
53.快速样品制作—用Demo来验证你的想法。
54.别按照时间来获得报酬—按价值付费。
55.被逼出来的生产效率—用压力来逼迫你提高生产效率。
56.每日标记—富兰克林的13个优点检查清单和自己的好习惯清单。
57.制定一个出口策略—完成目标后干什么也需要规划。
第5章 让你的日常工作自动进行
本章是习惯养成术,采用了来30天养成法。可贵的是,作者提到了即使用这种方法,习惯养成只有40%左右的比例会成功。考虑了失败的方法才是有价值的,那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大部分都是骗人的。
58.注意:习惯的角色—人机会都在无意识下做大部分事,要把高效习惯植入这种无意识中。
59. 30天试验—专注一个月连续培养一个习惯。
60.日常VS非日常工作—日常工作有自动化空间,心力花在非日常工作上。
61.触发物—另一种养成习惯的方式,用信号和仪式建立一个触发机制来打造习惯。
62.替换理论—新习惯破坏了旧有需求的满足,要想个办法来安抚它。
63.操作性条件反射—要积累正面反馈,遵守习惯和避免不好习惯这两种作为都要奖励自己。
64.一次培养一个习惯—一次改变多个习惯往往难以成功,专注才能成功。
65.始终如一— 30天习惯养成期中要保持高度一致。
66.先投资自己—在日程安排以前,先考虑投资自己的时间。
67.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标准— 30天习惯养成期内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标准。
68.齿轮理论—只有朝着一个方向运动,齿轮才会发挥作用,逐步的递进加码。
69.建设性恶习—有些恶习也有优点,要适度保留。
70.互联网仪式—处理各类信息源需按来源重要程度和频次分别安排固定周期时间处理。
71.用习惯做实验—保留成功的习惯,抛弃失败的习惯。然后继续实验。
第6章 生产效率黑洞
作者以自己的亲测经历,把发现的可能导致低效和盲目的黑洞都列出来,并针对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黑洞这个词很形象。
72.外包—避免第价值工作,专注自己的优势。
73.关闭自动消息—分心损害效率,避免社交假象。
74.双流理论—为了防止创作阻塞,要将创意过程和提炼过程分解开来。
75.批量处理—减少启动时间,保持相同心境处理类似事物效率高。
76.避免接触懒惰的人—近朱者赤。
77.信息节食—挑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78.习惯现在就做—完成工作的唯一方法。
79.寻找指数报酬—每次1%的增长比一次增长50%要好。
80.速读—通过三个基础训练,控制你的阅读速度。阅读可以有快有慢。
81.整体学习—通过联系方法、形象化、类别三个方法,理解性学习。
82.用书写来解决问题—增强记忆,建立多条思考线方便指导大脑转换,书写是主动行为
83.学习清单—知识是对抗无用功的武器。
84.忠言逆耳—要想获得忠言,就直接询问“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85.感官剥夺—专注的最高层次,把无关的感官物品都清走。
第7章 做对的工作
这章作者又回到了做事的价值这个基本点。是的,我们这样忙碌、这样不停的探索,究竟是为了什么?包括本书的写作,包括作者总结这些,最终要告知大家的究竟是什么?高效率是为了我们最想要的那部分,不断的生长。
86.六步走—要事优先。
87.知道你想要什么—搞清真实的工作是什么。
88.将计划和实施分开—定期回顾检查。
89.测量—回顾检查的重要方式就是测量,还应关注趋势、模式和总量。
90.实验—边走边看,摸着石头过河。
91.日程记录—记录各项事物真实花费的时间。
92.帕累托定律— 80/20法则,只选那关键的20%。
93.停止清单—对于要做的事情,类似NBA选拔,选择最重要的,放弃其它。
94.迅速失败—越早反馈越好
95.条理VS成就—成就不仅仅要有条理,而是要采取行动。
96.做一只刺猬—在一件事上事卓越的,比在许多事情上事普通的要好一百倍。这里刺猬比起狐狸来,是能抓住最关键事情的代表。
97.努力工作并不重要— “避免努力工作的能力”事平衡的艺术。
98.计算你的附加值—熟知自己的单位时间价值,以此来计算如何分配时间在不同的事情上。
99.有目的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1)工作有激情;2)做有意义的事;3)不断进步。
本书的翻译总体说来还是可以的,但有些词用英文说来很有意思,但是用中文表达却有些生硬,例如:
“10.搅拌”,作者原意是要说让思想进行一番反复折腾,把垃圾的东西排出,露出底部更好的想法,是主动探求的过程。
“17.捕捉装置”,这是GTD理论里的核心要义之一,更多的是指随时把记忆的负担卸载到记录工具上。
“29.数字条理性”,这里主要讲电子化管理的优点,英语用digital没有歧义,但直译为“数字化”在中文理解是有问题的。
翻译的最形象的是“77.信息节食”,我一下就看懂了。我的确是需要在信息的获取上节食了,收集那么多也是佛家讲的“贪嗔痴”中的一种“贪”。
最后回归设计师本来面目,说说书的装帧设计吧。本书是我喜欢的小品风格,手绘的进度条对比主题图精致而凝练,颜色搭配也很符合现在一个高饱和度主色加灰黑白的配色原则。里封要比封套搭配更简洁一些。因为内容少,页面的排版也加上了章节标题单叶、头部标题的设计,再搭配页码的设计,延续了封面的配色方案。整体来说,做得中规中矩,可以说得上赏心悦目,是内行人的作品。
近年来从书籍装帧上,也能看出国内图书市场的发展,阅读已从单纯的知识获取转向阅读体验的提升。小时候看过一位小朋友拿着国外亲戚寄来的外国绘本,觉得国外的书都做的更像是礼品,如今我们也可以啦。
或许等“溶溶夜读”完成100本读书计划,也能有机会出一本书籍的礼品套盒吧!努力实现这个梦想,继续读下去、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