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医院才是最检验人性的地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最近,悟空问答的一个讨论引起了热议,有人提出,医院才是最检验人性的地方。关于这个话题,先谈谈身边两位朋友的亲身经历。
案例一
小张女士讲述道,自己生孩子时,由于生产不太顺利,医生要求自己的丈夫签署知情承诺书,选择要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幸运的是,手术后母子平安。自己却在无意中看到了当初丈夫签署的知情承诺书,丈夫的选择是保住孩子,放弃自己的生命……
案例二
老李面临赡养老人的问题。由于父亲上了年纪,患上了老年痴呆,整天神志不清、骂骂咧咧,他与自己的姐姐本应一同担当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但是,由于姐弟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又有着繁忙的工作,便决定将父亲送往附近的医院,交给护工照顾。
结果,由于经济条件和医院环境的限制,老父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他们去探望时,医护人员声称,为了防止老人乱跑、发疯,便把老人被绑在椅子上。
姐弟俩最终默认了医院的做法,自那以后也很少去医院看望,不久后,老父亲在病痛与淡漠的亲情折磨中死去。
案例一中,如果当时小张女士是清醒的,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抉择,毕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并且,相比于虚弱的自己,保全孩子的希望也更大。
但是,毕竟她没有参与决策,这件事对于家庭关系是一种冲击,妻子会猜忌丈夫对于自己的态度,双方关系容易出现关系裂痕。
案例二则完美体现了责任分散效应(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特别是在多子女的大家庭中,父母病危,子女普遍会认为没有必要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挽救长辈,毕竟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有这份责任。
所以,当家中老人生病住院时,他们反而会巴不得这事与自己完全脱离关系,躲得越远越好。
在医院,真正涉及到"本质利益"与"生命安危"的问题时,很多伪装出来的客气会被打破,揭露出人性最丑恶最真实的一面,所谓亲朋好友、兄弟姐妹,也就一文不值了。
人性本能:趋利避害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人都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这是人性本能,具有进化学意义。具体而言,在远古时期,群体为了生存繁衍,会优先淘汰那些软弱、虚弱的个体,他们的基因也无法延续下去,被选择性淘汰了。
因为在极端环境下,如果大家都忙于照顾弱者,那么,整个族群可能都会灭亡。只有适当的舍弃,才能为族群寻找更多生的可能性。而现代社会,这种心理倾向得到了延续,我们总是倾向于放弃弱者。
现代社会有着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崇高的家庭观念,人们更倾向于在小团体中互相扶持,用亲情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种进化学的趋势仍然被保留了下来,人们往往会更多的为自我考虑,很难为了谁而倾家荡产。因此,我们会在医院中见到那些人情冷漠、六亲不认的可悲现象。
毕竟,在医院,那些最虚弱、最无助的人是没有争夺权的,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的安排,期待家人的多一份照顾与关心。至于自己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受到怎么样的待遇,就要看亲人或朋友是怎样的人。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责任分散效应书》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