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大的败笔:终于有时间管孩子了,却发现已经管不了了
关于家庭教育我比较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他说:“如果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的说:若请他参加一场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了醉鬼,他母亲也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学问,古语说“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而不善”,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上品还是下品,没有人去教,没有人引领,都是不行的,有的人说上品人不教而善啊,不用教就非常好,如果这样想就错了,所谓的不教而善实际上反而是要求更高的教育方式,是要通过家长的行为示范榜样作用,给到孩子无声的引导,这属于最高级的教育!
所以说,不是随便谁都能把子女教育的很好,原因很多,看看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现状就大概能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1、留守儿童数量有所下降,但是总体数字依然庞大:
“数据显示,我国0-18岁儿童将近2.8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0%。同时也要看到,仍有1.3亿多0-18岁儿童生活在村里,有3500万流动儿童随父母在城市生活,他们中不少人的就学还有诸多限制。1500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800多万特殊儿童在就医、就学和融入社会上还存在障碍。”
- 虽然这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下降,但是全国仍有接近700万的留守儿童(据民政部2018年的统计口径697万),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未成年犯罪的案例里面,留守儿童占到了70%!
2、家长的教育观念依然偏重于说教,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示范作用不明显!
- 全国妇联发起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活动当中,在调查“过去一年,您与孩子一起做过的事情”中,结果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和孩子一起吃饭、和孩子聊天、陪孩子写作业,这几项的比例远远高于和孩子一起劳动、游戏、玩耍等活动!调查也充分说明,“学习就是全部”的偏颇理念依然没有有效改观,父母对于孩子除学习以外能力、人格、品质等的培养依然不尽如人意!
1、赚钱养家,为了孩子的将来能更好的生活:
- 现代社会生存之艰难跟以往有本质的区别,在过去人们主要是考虑养家糊口,也就是能让一家人吃好穿好就满足了,而现在的养家早已经不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物价节节攀升、孩子上学、各种学习辅导、结婚、买房等等,可以说是多座经济大山压在一个家庭身上,这也就是为什么二胎放开并没有出现挣着抢着生二胎的主要原因!
-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很多的父母,或者是单方,或者是父母双方,出于无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自己外出赚钱谋生,这可以说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确实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
2、离异等畸形的家庭结构导致对孩子教育的缺位:
- 2018全国有高达380万对的离婚人数,连续15年在提升!有数据显示,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里,有高达67%的女性对婚姻的满意度急剧下降!这种不稳定的家庭架构就给孩子未来的教育埋下了不可逆转的隐患,由于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教育的缺位,孩子婴幼儿时期的教育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直接会影响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
3、不断涌现的年轻一代另类父母!
- 曾经看过一则很荒唐的新闻,说是南京的一对夫妻生完孩子以后,本来自己有时间有精力,却非想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在屡次要求遭到拒绝后,他们竟然自导自演了一出“抢劫案”,想借由警察通知父母来带孙子!真是荒唐至极,有一些所谓的另类的一代,只管生不管养,孩子在他们眼里好像就是一个可以任人摆布的玩意儿,可以随心所欲的推来推去,这就给孩子原始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性影响!
1、幼儿患上自闭、孤僻、多动等生理心理问题的几率大大提升:
- 有研究对余姚市育红学校104名3至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查,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孤独感有影响,其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小学生的孤独体验有着显著的影响!这就充分说明了,幼年时期,父母教育的缺位以及夫妻关系的不和谐对于孩子未来正常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会造成极端负面的影响!
2、未成年犯罪家庭环境的影响首当其冲!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上图我们可以充分看出,孩子自幼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在其中吸收什么样的营养,这种营养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一旦负面的营养吸收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在某个阶段表现出来!因此,任何一个少年犯,绝对不是突然某一天就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一定是这样的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意识,在他内心里早就已经积聚萌芽,只要时机一到,这种罪恶的行为必定会爆发!
- 很多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突然有一天原本亲密无间的儿子对你说不,对你的行为提出质疑,甚至直接反驳你的做法和行为,而当你想要直接切入去解决的时候,却发现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于是你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他翅膀硬了,不服管了,或者在外面学坏了等等!其实哪里有什么一蹴而就,孩子的行为早就已经在早期家庭教育的氛围里注定了,只是我们执迷不悟的认死理,不肯承认罢了!难道孩子大了,就一定不服管,就一定要眼睁睁看着孩子跟我们走向对立面吗?
1、早期教育,父母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缺一不可,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带的做法不可取!
- 我相信这一点肯定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甚至会有人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实话我之所以说这一点,是自己的切身体会,当年因为工作调动,我们去山西工作了一年,就那一年,因为距离太远,我们没把孩子带在身边,那个时候孩子刚好两岁多,后来有一次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彻底打消了先赚钱后养儿的思想,一次我们两个休班回家,孩子的姥姥告诉我们说,偶然有一次听到孩子一个人躺在沙发上搂着一个玩具熊,反复的边哭边说“妈妈,你回来吧,我听话”,一直到流着泪自己睡着了!我们两个当时那个泪水啊,止不住的流,后来我跟媳妇商量,不管多不方便,不管多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从那以后不管工作多忙,甚至后来我们的工作又调动去了别的地方,我们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白天他去幼儿园,晚上我们就自己接回来,直到现在,孩子基本上是我们自己带,有什么好处呢?说实话,影响太大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自信心,发自内心的那种开心和快乐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 总而言之一句话,父母自己带孩子,孩子才能在自然状态之下自然从成长,孩子的内心才能平和,才能为将来的各项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
2、育儿一定要防止形式主义,带在身边却没有交流,跟没有带在身边无任何区别!
- 有的父母确实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了,但是却跟孩子的交流甚少,比如回到家就打开电视,自己玩手机,孩子自己看动画片,晚上睡觉前也是简单的一句晚安而缺少有效的交流,这样的陪伴实际上没有多大意义!高质量的陪伴一定是有计划,有情感在里面的,孩子多大年龄需要什么,宝宝什么情况下需要怎样的关爱,做父母的如果不了解,那跟机器也差不了多少,孩子也不会从我们身上感觉到任何父爱和母爱,也就没有了亲子的感情基础!
- 建议各位家长每天都要养成良好的亲子习惯:比如送孩子走和接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一定是拥抱,发自内心、充满爱的拥抱,年龄稍小一点的也可以亲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每天晚上入睡前,尤其是妈妈一定要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或者是阅读一篇优美的童话,最好的状态就是宝宝听着你的故事不知不觉睡着了!爸爸每天都要保证跟宝宝一起玩耍,或者在小区广场上,或者就在楼下,哪怕是拍几下球、跳几下绳,都会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父爱的温情与力量,0-3是给到孩子安全感,这个时候主要依赖妈妈;而到3-6岁主要是培养方向感,这个时候主要就是爸爸的责任更加的关键了!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一定看看你自己做到没有奥!
3、家庭教育要保持一惯性原则,是要虎妈狼爸还是温情款款的教育,看自己孩子的情况而定!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教育孩子并没有什么统一的万能公式,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务必要高度重视孩子自身的实际,而不是今天学习虎妈狼爸,明天就改为温情款款,这会让孩子变得不知所措,媒体上所报道的任何一个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别人家孩子跟我们家孩子有太多不一样,我们一定要先分析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适合类似的教育方式,比如性格本来就是极度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你还偏要学虎妈狼爸式的教育,动辄大呼小叫,这只会让我们的教育效果走向反面,孩子的性格甚至也会发生扭曲!
- 因此,鞋合不合适只有脚最清楚,作为父母我们只有了解清楚自己孩子的特质,才能因势利导找到最适合他的家庭教育方式!
各位亲爱的家长,如何防止当有一天你想管却管不了了的现象发生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静待花开,芬芳自来”实际上是需要有前提基础的,换句话说,静待花开绝不等于说我们啥都不管,就傻傻的在那里守株待兔,那肯定是不科学的,正确的做法是:我们给到孩子提供适合他的有准备的环境,在这个大环境里面不断的跟孩子互动交流融合,不断的了解孩子不同的发展时期的不同变化与需求,我们适时的进行改变,引领而非主导,示范而非强迫,让孩子在一个自由且有约束,民主且有规范的环境氛围里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的明天是否灿烂,各位家长,我们的育儿意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