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这三种方式可以快速测谎,结果异常准确
中国人自古以来都讲究“察言观色”,相信可以通过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来揣摩人心。美剧《别对我说谎》(Lie to me)中,男主十分擅长通过面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是否说谎。
那么,通过观察微表情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谎言吗?前FBI特工杰森 · 鲍尔(Jason Bauer)会告诉你,通过微表情来测谎是多么不靠谱。
你看到的不是微表情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微表情”的定义。微表情指那些十分短暂,持续时间约为0.04秒-0.07秒的细小表情。这些表情由于持续时间太短而根本无法被人眼捕捉到。
直到上世纪70年代,行为学专家使用高速摄像机才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表情。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微表情。如果我们平时都观察不到这些表情,那又谈何通过它们来判断对方是否撒谎呢?因此,微表情测谎不靠谱。
个体差异化明显
很多人在撒谎的时候会出现眼神闪烁、手心出汗、口吃结巴等特征,通过这些特征能否断定对方就一定在撒谎呢?FBI通过近万次审讯嫌犯的经验得出结论,通过这些特征也不能断定对方一定在撒谎。
因为每个人说谎的特征往往并不相同。而且在特殊条件下,例如,在FBI总部接受调查时,很多人会感到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在说真话也有可能出现上述肢体动作。
因此,通过眼神闪烁、手心出汗等特征来判断对方是否说谎也并不靠谱。那么该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呢?前FBI特工、心理专家杰森 · 鲍尔列出三种他在审讯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测谎技巧,据说结果相当准确。
一、 关注内容上的细节
当一个人在说谎时,他往往会关注所编故事的过程和结果,而忽视其中的细节。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在谈话过程中突然提问一些细节来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
比如,你的配偶说晚上在加班,那么你可以问:“你晚上加班饿不饿?点了什么外卖?”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很容易来查证对方是否在说谎。
二、多问一些“简答题”,少问一些“判断题
在向对方提问的时候,多问一些“简答题”,少问一些“判断题”,让对方多说话,这样会便于我们从中寻找破绽。
比如,当你的配偶晚上没有按时回家时,问:“你刚刚去哪儿啦?”就要比问:“你刚刚加班了吗?”要好得多。因为对方一旦打算说谎,那么就要继续编故事来使自己的谎言合理化,而编制谎言的过程中很容易露出破绽。
三、 要求对方采用倒叙
在撒谎者编织谎言的时候往往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组织语言的。如果我们突然让对方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复述事情的经过,就会极大地增加对方的认知负荷,使得编织谎言的难度成倍增加。所以, 要求对方采用倒叙方法叙述也是测谎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在,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科学测谎的方法。我要友情提示大家:这些技巧请不要在生活中过度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矛盾。
参考资料:
《微动作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