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间管理养成策略,家长要知道4条原则,有助于幼儿发展

文 / 妈妈周刊
2019-05-28 12:21

良好的时间管理对于孩子是受益终生的,可促进其持续发展。时间管理就是让幼儿认识时间,感受时间,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现实生活中,幼儿磨蹭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如何培养儿童的时间管理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幼儿时间管理养成策略,家长要知道4条原则,有助于幼儿发展

首先,体验感受原则。儿童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说教,而是需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是不利于儿童形成时间管理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体验性的活动,让幼儿在此过程中产生真切感受,领悟到时间的长短以及在既定时间内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对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缄默性理解与感受。而这样的感受与领悟是直接的,是他人无法取代的,这样对时间管理的领悟与感受也是深刻的,伴随一生的。时间是个较为抽象的事物,需要凭借一定的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多方位、多通道地感受时间的存在与意义。

幼儿时间管理养成策略,家长要知道4条原则,有助于幼儿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活动,更是获得新经验的一种有效手段与方式。 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都能不同程度地感受时间的存在, 获得对时间的感知。如:利用《魔力一分钟》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态和静态环境下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尝试一分钟跳绳、一分钟拍皮球、一分钟静坐、一分钟讨论,理解一分钟的价值,合理的利用与随意的散落,一分钟都是一去不复返的,从而深化幼儿对时间的认识。

幼儿时间管理养成策略,家长要知道4条原则,有助于幼儿发展

其次,循序渐进原则。任何儿童能力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有适宜的发展载体, 需要有充足的时间,需要有量身定制的推进综合体。儿童对时间的管理能力其实从小班就可以依据年龄特点进行小步递进地培养,这就需要关注儿童时间管理能力发展连续性,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儿童时间管理能力的差异性,不急于求成,要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可以让儿童时间管理能力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让每一个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与节奏获得时间管理能力的发展。

幼儿时间管理养成策略,家长要知道4条原则,有助于幼儿发展

再次,自我调适原则。儿童可以根据某一具体事情的结果,通过师幼或幼幼之间的讨论, 帮助分析时间利用的合理性,而后根据自身现状以及自我需求进行时间管理行为的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将时间用好、用足,以达到有效利用时间的目的。 自我调适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很难做到的, 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与总结,并且要允许幼儿有尝试错误的机会,在反复实践中进行自我调适。

幼儿时间管理养成策略,家长要知道4条原则,有助于幼儿发展

​最后,巩固内化原则。儿童通过体验与感受虽然能理解时间的重要性,在初期也获得管理时间的初步经验,但这样的经验是容易处于摇摆阶段, 随时处于遗忘的边缘,儿童真正获得管理时间经验还要经历反复巩固这一阶段,只有在巩固中儿童才能把管理时间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内化后的经验才能直接反映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