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教孩子考高分,而是学会如何去生活
喜欢看《海蒂与爷爷》这部电影,不仅是因为阿尔卑斯山美得令人窒息,还因为影片中带给我很多有关教育的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海蒂与克拉拉是两个个性鲜明的孩子,海蒂天性比较野,喜欢光着脚走路,喜欢伸出舌头舔牛奶,喜欢像男孩子一样在山上疯跑,尽情释放她的天性。
克拉拉则是大家闺秀的代表,知书达理,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说话声音细细柔柔的,不会到处乱跑,乖乖地呆在房间里,认真执行西泽曼女士的规定,是个十分乖巧惹人喜欢的孩子,然而她并不快乐。
我们终究要培养出怎样的孩子我们的家庭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充当着西泽曼女士的角色,给孩子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将孩子的生活捆绑地死死的,孩子开始或许会挣扎,但渐渐地成了被细绳栓起来的大象,不是无力挣扎,而是习惯了被束缚。
距离暑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小区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已经给女儿安排了妥妥的暑假生活。那天我送儿子上学,和这位宝妈走了一路,她一直在和我讲这个暑假要让女儿学什么,怎么学,对孩子有多么大的帮助,十分兴奋,似乎她很得意自己的安排。
我试探性地问她,“你女儿很喜欢这些课程吗?”这位宝妈回答得很干脆,“我从来不问她,她这么小知道什么样,她按照我说的去做,肯定错不了。我女儿可听话了,我说什么她就做什么。”
听完这位宝妈的话,不知道是该为她有这么一个听话乖巧的女儿感到高兴,还是应该为她女儿的逆来顺受感到悲哀。如果是我儿子,他一定会与我吵翻天,让我头疼不已,我痛恨他为什么不听话,非要和我对着干。其实,这就是海蒂与克拉拉的区别。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与体制下,我们不允许孩子像海蒂一样,总是习惯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设计出一条未来要走的路,并十分坚信这条路是十分光明,十分有前途的,所以,我们会不顾孩子的反对,会打压孩子的天性,剥夺他们的玩耍时间,让他们配合我们去完成我们设计好的宏伟蓝图。
当下的父母普遍是焦虑的,每一次有关教育的改革都牵动着亿万父母的心,每一次看到别的孩子去学了什么兴趣班,都会在心里犯嘀咕要不要给孩子报名,每一次考试都让父母很紧张,都会把一次普通的测验与高考、孩子的前途联系在一起……
如何排解这些焦虑,就只有不断给孩子加码,让孩子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我们却忘记了孩子原本应该有的样子。
怎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怎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这是为人父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大多数父母认为让孩子学习好,将来考取一所知名的大学,人生就成功了一半,以后凭借着高学历找一份高薪工作,人生基本上就圆满了,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为了这个目标,父母辛苦,孩子也辛苦,都在拼命地挤着高考的这座独木桥。前两天看新闻,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吃饭的场景着实震撼了我,有着“亚洲最大高考工厂”之称的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为抓紧学习时间,把放学后吃饭时间压缩为15分钟,陪读家长为了不耽误时间,纷纷把做好的饭菜拿到学校门口,孩子们放学就在校门口蹲在地上吃饭,吃完饭又一路小跑着回到教室。
诚然,青春就应该拼搏,就应该为自己的未来挥洒汗水,为的是我们的明天会更好,这没有错。可是,等我们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拥有了一份好工作,我们就一定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我读书那会,父母总说:“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了,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真的步入大学校园了,才发现自己是迷茫的,根本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根本不知道该什么,等到参加工作了,除了工作与家庭两点一线外,不少人的生活还和读书那样一样单调,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生活,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所谓的成功教育呢?任何教育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生活上,让孩子过上好的生活,可究竟什么是好的生活呢?不仅仅是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金钱就不再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唯一因素。《海蒂和爷爷》影片中的克拉拉生活富足,可她并不快乐,而海蒂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光着脚丫踩在泥泞的山路上,却是一路欢歌。
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生活,生活中不能只有学习,只有成绩,还应该包括发现美的能力,体验快乐的能力,以及培养一种可以滋养身心的兴趣爱好,因为生活不仅有晴天也会有雨天,这些都能帮助孩子的内心始终艳阳高照,不畏惧风雨。
总之,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驯化孩子,让他完完全全地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其实,做父母有时是很矛盾的,有时我们希望孩子听话,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不要反派,有时又会因为孩子太过乖巧而担心,担心他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失去了自我。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使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