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人——全国最高发的精神障碍,治疗率仅1/10

文 / 安忻睡眠门诊
2019-05-15 21:11

我们一定身处在焦虑的时代。

很难在身边找到任何一个人,闲庭信步,焦虑程度极低。

实际上,焦虑症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精神障碍,患病率为4.98%终生患病率为7.6%。——我国有1亿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患上焦虑症。【1】

但全球范围内仅有9.8%的患者接受到了可能足够的治疗。【2】

——这意味着10个需要治疗的焦虑障碍患者中,只有1个得到了足够的治疗。

在中国,由于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短缺,大家对于焦虑症的认知度还不足,治疗率可能更低。

焦虑是最容易被感知的情绪,但又因为太过常见,很容易被人“忽视”。

焦虑不是人人都会有的吗,不算是病吧?

焦虑到睡不着、吃不好、工作受影响,但这需要去看医生吗?

我该去找心理咨询师,还是去看医生呢?

今天我们来一文了解——焦虑症到底怎么办?

一.“焦虑情绪人人都有,
超过一定程度、一定时间应及时就医

焦虑情绪是我们的本能,是我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自然反应,它有时候能让我们“发挥超常“,有时候又让我们因紧张过度而错失良机。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的焦虑情绪偶然会大于身心可以承受的限度。

这种情绪爆发,可能会引起身体和心理的种种反应。

心理感受: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

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

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难以平静

这些反应可能会自行消失,也可能逐渐加重,持续很久。

如果以上这些反应持续超过6个月,可能是慢性焦虑障碍。

但一般来说,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我们就建议采取一定措施,避免持续发展的焦虑问题影响生活。

二.“焦虑感无法自控,
我该找谁帮助?

关于焦虑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如果无法自行解决,有三类人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师。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找这些人呢?

因为一场演讲失败,很难再在公众场合演讲;

看过恐怖电影之后,持续一个月都很害怕;

被领导批评,工作时慌乱,难以再集中注意力;

持续一段时间感到莫名的害怕,恐惧,忧虑生活和未来。

—— 社会功能没有明显受损,没有产生明显躯体症状,

寻找有持续受训背景的,有一定咨询时长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调节。

无缘由的焦虑已经产生各种躯体症状;

对特定物体、特定空间的恐惧影响到正常生活;

总是焦躁心慌,坐立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持续3个月;

晚上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持续超过1个月。

—— 社会功能受损,产生一些神经症状甚至躯体症状。

寻找精神科医师进行诊断,遵医嘱进行心理治疗。

三.“焦虑障碍可以被治愈吗?

当然可以,但对于焦虑症来说,正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对医生多年临床经验的考验。有一些焦虑症状并非单纯的焦虑症引起,而是其它精神障碍的并发症状,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焦虑症状。

鉴别诊断,准确诊断,是治愈焦虑症的第一步。

第二步,像所有的精神障碍一样,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也包含: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抗焦虑药物对于焦虑情绪的改善是立竿见影的,在焦虑症发作期间是必须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时候需要谨记,遵医嘱进行服药、减药和调药,切勿自行进行药物服用的调整。

心理治疗对于焦虑症病程中后期的康复也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不良的习惯,这对于焦虑症的整体康复是必要的。

物理治疗中,生物反馈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3】

四.“生活的难都相似,
为什么我偏偏得了焦虑症

我们以为一个人爆发出焦虑症一定是因为受了某种刺激,但应激事件只是焦虑症发作的原因之一,精神障碍的发作往往都是各种原因交错造成的。

目前已知的原因有:

虽然患病不可控,但是治疗疾病是可控的,医生就是控制疾病发展,帮助患者改善的“操盘手”,及时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是患者最好的选择。

五.“一些常见但又
难以被发现的焦虑障碍

社交恐惧症:

恐惧症的一种亚型(其它2种为广场恐惧症、特殊恐惧症)。【5】

患者在可被他人观察到的场合,会出现持续的、非理性的恐惧。在美国成人中,13.3%的人经历过社交恐惧症(Magee et al.,1996)。【6】

很多人会认为社交恐惧是内向,不必在意。

但严重的社交恐惧会造成:

社交隔离(患者拒绝与任何人进行社会交往);

并发抑郁症,症状会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濒死感、失控感、心绞痛等);

部分患者会用物质滥用的方式来缓解社交恐惧,最终造成物质依赖,例如酒精依赖。

强迫症:

一些毫无意义,或者违背患者本身想法的思维或行为反反复复的侵犯患者的生活,

常见的有: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洗手希望保持干净等。

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的中青年人群中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7】

意识的强迫性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冲突往往让患者非常焦虑和痛苦,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交往。

强迫症发病早,病程长,但由于症状轻(例如反复洗手,怕脏),患者往往会等到症状发展到极严重时才会就诊。

很多人得知强迫症的大致概念,就会认为自己得了强迫症,比如走路喜欢走直线,鞋带要保持一样长等等,但这其实根本不够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我们提供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如果你的某种想法或行为,每天重复时间超过1个小时,症状超过1周

那么我们建议可以及时就医,来判断是否进入了强迫状态。

惊恐发作(惊恐障碍)也称急性焦虑障碍:

患者会突然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神经症状;

并迅速发展为濒死感,窒息感,失控感。【8】

惊恐发作少有固定的场景和原因,患者又觉得自己濒临死亡,因此发作初期往往会拨打120急诊,而一般仅5-20分钟,这种状态就会自行缓解,患者往往检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因此非常困扰。

患者会担心这种症状会随时再次发生,因此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我们面对压力时,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但是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或者常常意识不到它,就可能会滑向焦虑障碍疾病的状态中。

因此,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能够预防产生焦虑障碍的问题。出现问题时,尽早就诊,也可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文献或内容引用:

【1】Huang YQ, Wang Y, Wang H, et al. Preval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al study. Lancet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8, 2019.
【2】Alonso J, et al. Treatment gap for anxiety disorders is global: Results of the 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s in 21 countries. Depress Anxiety. 2018 Jan 22. doi: 10.1002/da.22711.
【3】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 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3;174-176
【4】姜佐宁.精神病学简明教程 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3;191-192
【5】郝伟. 精神病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17
【6】【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427
【7】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的中青年人群中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中国新闻网》。
【8】郝伟. 精神病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email protected]

本文作者: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李艳

添加医生助理:axnsleep3,帮您联系彭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