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陪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孩子从出生到上学的这段时期是家长花费精力最多的时期,因为吃饭、走路、说话等基本生活技能的习得都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训练。当孩子上学后,不少家长感到轻松不少,因为孩子上学以后,上课的时间有学校看着,学习的功课有老师教着,放学之后有作业等着,假期里还有各种校外培训机构帮忙看管。虽然这些外力的帮助能使家长少费些脑筋, 少花些时间, 但我们不能忘记,陪伴孩子始终是家长的责任。家长的有效陪伴能帮助孩子塑造优良的品格,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使孩子的发展更加充分。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过:“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人是群居的高等动物,彼此陪伴和相互帮助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儿童期和少年期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情感、心智等方面的发展不可能完全由学校帮他们完成,更不可能通过作业和校外培训机构完成,而需要家长以陪伴的方式进行主动的介入和引导。
2017年,公益组织“上学路上”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状态等做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结果显示:缺少父母陪伴, 尤其是缺少母亲陪伴的儿童,他们的身心成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及伤害。这进一步说明,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说明了陪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
要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家长朋友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
第一,时间要保证,方式应多样。 美国皮尤中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 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1小时,也就是说,家长要保证每天至少3小时跟孩子在一起。可能有家长要问,这3小时请怎么度过呢,总不至于一直陪着孩子读书学习吧?当然不是这样。这种陪伴只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陪伴,这一陪还可能把孩子的自觉性陪没了。其实,陪伴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做自己的“作业”,如读书、看报、做家务;有共同的闲暇时,家长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带孩去旅游、购物、看望老人、参加志愿服务等。总之,让孩子觉得父母始终在自己身边,自己不断受到父母的鼓励。这就是有效的陪伴,即使家长长期在外工作或经常出差,也应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了。电话也好。视频也行,让孩子感到父母一直都在关心他,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陪伴。
第二,要有心灵的相守,感情的投入。陪伴不仅是家长跟孩子待在一起,更是一种心灵的相伴与相守;不论什么方式的陪件,家长都不能忽视感情的投人。用心的陪伴才是有效的陪伴。父母陪孩子一起唱歌放飞心灵,一起画画畅想未来,一起做手工培养手、脑、心并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孩子获得的情感体验,远比他在兴趣班、特长班参加各类培训获得的情感体验高得多、强烈得多,而且这种情感更加真实,也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朋友们可以坐下来和孩子一起搭积木、读书,一起看孩子最喜爱的动画、与孩子一起玩过家家,一起聊天、 讲故事,一起开怀大笑……你的和蔼的表情和温柔快乐的语调,会带给他女全感,让他感受到家庭的幸福。有了这种情感的滋养,孩子不仅获得快乐,而且产生了积极主动去探索的动力和信心。每一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反之家长人在心不在,由着孩子在一旁自言自语、独自玩耍,这种没有感情陪伴,则会让孩了觉得索然无味,难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既要引导兴趣,又要弥补不足。陪件孩子的过程也是发现孩子兴趣的过程。我们发现,不少孩了对兴趣班、特长班的培训内容不感兴趣,家长的投人反而成了孩子的负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家长没有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也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能学好某些技艺的信心。而在用心的陪伴中,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可以通过有效的交流发现孩子的关注点,可以通过引导和激励让孩子体验从事某项活动的乐趣。也就是说,家长在陪伴过程中发现的兴趣才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同时,陪伴也是发现孩子的不足,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孩子年龄小,心智发展不成熟,处理事情的经验不足,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他们非常愿意拥有心灵伙伴和成长助跑者,这样的角色家长应当仁不让,并通过有效的陪伴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当孩子失落难过时,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我理解你”就能给孩子很大的能量;当孩子遇到挫折感到心灰意冷时,一句"让我们一同想办法”就能帮孩子重拾进取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当孩子犯了错,家长的陪伴则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愿望。所以说,要想懂孩子,家长必须通过陪伴来观察和了解他;要想弥补孩子的不足,家长必须通过陪伴来影响和教育他。
陪伴不是陪着,而是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耐心对待孩子的成长;陪伴不是管着,而是彼此成为心灵伙伴。陪着孩子长大,伴着孩子成人,是家长的责任。
注:本文选自《人生第一课——南通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