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文 / 闫明
2019-05-15 10:07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闫明:TMCC国际认证高级管理教练导师、清华、人大、北大EMBA特聘客座教、新加坡博维管理咨询首席管理导师

人性与管理:人性是‘管理本质’之源 、行为是‘管理相变’之法 精辟

上一篇文章即《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精辟》,引起头条粉丝们密切的关注与争论,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篇更深入与系统性的文章,以承接上文理论基础与实践案例的不足。

上篇文章的核心论点:

中国人不是死不认错,是因为中国人大多数情况是在用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错误;中国人不是不接受道歉,是因为他知道你不是诚心实意的在道歉,只是在敷衍他;中国人不是不接受你的道歉,是因为中国人在给你留点面子,不让你太尴尬:中国人不是不接受道歉,是因为中国人更看重你道歉后的实际行动;即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精辟

爱因斯坦说过:“在提出问题的层面是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看待问题既要看清问题的本质性,又要看清问题的复杂性,本质性是基本不变的、现象却是多变,人经常疑惑就是迷于“象”即事物的外在表象,下边我就详细的谈谈事物的“相变”: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一、什么是事物的“相变”?

所谓是事物的“相变”,即就是指事物会根据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采取各种各样的应变之法。

其实中国人有他民族的包容性,能容各种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性格与不同的文化,所以,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各种文化、各种性格、以及各种处理事情方式的出现,也就见怪不怪了。

因此,中国人死不认错也好,主动担当也好,也或许是别的什么方式处理问题和矛盾,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本身就是“相变”之法,即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应变之法。

“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所以,应变之法变化无穷,但是事物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二、“相变”与“本质”的关系

道、即未来之道。过去的人修道的目的就是为了修长生,长生就是未来,即未来之道。

法、即当下之法。当下之法就是应变之法,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修的应变之法。但是道法、道法,道永远在前边,你修的法不能逆道、判道,而要遵道、敬道、顺道、合道,你才能长长久久,即道法自然。

道是法之本体,法是道之弘扬。即为一体,道中有法、法中有道,不可分割。

毛主席在读了《墨子的哲学思想》后,提出事物“质”与“属”的关系:

即:事物的实——不止属性,还有其最根本的质,质与属性不可分,但有区别的,一物的某些属性可以除去,而其物不变,由于所以为其物的质尚存。‘志气’,志似指事物之质,不变的东西(在一物范围内),气似指量及属性,变动的东西。

注:事物除了属性,即属性指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大多是看得到或感知到的部分,除了这些,事物还有根本‘质’的部分,即不管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属性如何改变,但其本质是不变的。如“志气”,志是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东西,气是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或强或弱、或进或退,这些都是它的属性特征,是可以改变的。

正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百姓心’就是质,是不能变的。毛主席之所以永远得到人民的爱戴与拥护,就是因为他始终心中装着人民大众,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三、认错或不认错的复杂性

我们再回到正题,中国人死不认错也好,谦让有错就改也好,都是根据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采取的一种应变之法,所以,无可无不可。

现实生活中,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要用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来看待一切,中国人有他不拘小节的一面,也有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严谨的一面,就此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如何做,如何选择,一定不是是非不分,而是是非难分,中国人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是不容含糊的,在管理学上,叫做保证做对的事情;做事又要讲究分寸,这是为了保证把事情做好的方面。

再则,论对错、是与非,也是要讲究场合的。比如:在家庭里,就不是论对错的地方,你错了还不承认,还一直认为自己没有错,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对了,结果一团糟,我问你又对在哪里了哪?反之,你错了,结果却很圆满,这才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同时,如果中国人选择了死不认错,也有他一定的考虑。比如:是因为中国人知道,大多数人的认错只是用嘴巴说说而已,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的行动,所以中国更看重你怎么做,而不会看重你怎么说。你知道错了,用实际行动去改正,也无不可,这样做中国人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你用嘴巴道歉,中国人内心是不大相信的。

同时,大家在面对多变复杂的环境应变时,要谨记以下法则:

做人不要乱变,也不能不变。你乱变,就变成了四不像;你不变,在面对新环境的时候,就会很被动,怎么办?

不变的是‘质’,包括道德与节操等,变得是‘术’,中国人最厉害,你说他变了,他一定会说我没变,我只是在应变而已,并没有违反规定,只是做了你没有规定的事情。

中国人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四、规则与圆通:

站在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变化。

何谓管理?管是方,理是圆,内方而外圆。方是规则,世界上最大的规则就是规律;圆是圆通,而不是圆滑,圆滑就是墙头草,随风倒;圆通是适当的应变,从而适应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即变幻无穷。

方为规、圆为术,方者本也、圆者变也。

规为本,不其乱;圆为术,其应变。规则与圆通是一个事物整体的两面,规则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圆通是应对各种现象的应变之术。这两者反应的正是事物之间变化与不变的关系,事物变化是外在形态,不变的是内在本质。

我管人有两个原则:其一、不放纵,让员工懂得规则,不犯常识性的错误,不犯重复性的错误;其二、不约束。充分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员工既知道规则的底线,不敢轻易触碰,又能释放自己的潜在能量与创造力。

管理人没有规矩不行,同时规矩太严又会大大制约员工的创造力,这就是管理的两难,就需要管理者内方外圆,这也是我为什么经常讲,作为领导如果能够做到‘不怒而威’,你就厉害了的原因。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管理两难选择是常态。

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人管,但对与管理者来说,你又不能不管,怎么办?什么方法既能达到管的目的,又能让员工心甘情愿的接受并不影响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个度很难把握。

人性就是这样,你管他,他就不高兴,反之,你如果完全不理他,他也不开心,所以管理者要“以不管的态度,去管人”,这样员工既不会有太多的约束感,同时也不会有被忽略的感觉,这样管人,员工就会毫无反抗力,前提是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管理的目的与规则。

“推动事情之前,首先要推动人”这是管理的常识性问题,管理者须牢记于心。管理者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即使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是“对的”,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员工根本不会当回事,更不会真正的去贯彻执行和主动工作。

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五、方与圆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方’为刚,‘圆’为柔,所以说,管理就是推、拉之术。

刚即推力、柔即拉力,所以管理就是推、拉之术,一切都在于‘度’的把握。

就像学习一门技术一样(如:赶马车或学开车),刚开始的时候,你总是拿不准刹车的力度,不是用力大了,就是用力小了,用力大了或刹车太猛,就容易翻车,如果力量太小,就容易跑偏,跑到沟里去。这样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不断尝试,你才能逐渐把握那个度,找到那种感觉,你才能做到收放自如,驾轻就熟。

管理也是一样,管是推,理是拉,需要在推与拉之间掌握好平衡。如果你只知道推员工、逼员工,管理者就会发现员工会越来越反抗的厉害,这也是毛主席讲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反之,如果你只知道拉、对员工好,到最后管理将会失控,因为只拉不推、只理不管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就会陷入被动,员工高兴了,就干一下,不高兴了,就会不干。

在此管理者还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人说的东西,都不可能很全面,除非不说话,就像天一样,天是从来不说话的,不说并不代表没有在和你沟通,它是在教人学会‘自化’,让你尊道而行。

因此,我讲的方法是在一种或几种特定场景下的应变之道,离开场景去谈管理、谈方法,都是无效的、不切合实际。

所以,管理的过程中,方与圆、推与拉,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者一定根据场景的不同,灵活掌握,才能做的运用自如,但他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即提升工作效率、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本文闫明老师原创,勿侵权)

点击关注闫明老师头条号,更多企业经营智慧等着您。人性行为心理学:为什么中国人喜欢死不认错?很有道理 (二)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精选推荐:引擎盖影响力:领导人统御全局之道与创新性系统思维 干货精选推荐:富人思维: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精辟精选推荐:有效的管理决策如何做到稳、狠、准,很实用 精辟精选推荐:管理高效沟通与自我素质提升(主讲: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