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说实话的行为,当做传播负能量?

文 / 第一心理
2019-05-06 17:0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现代社会,很多人总是将说实话认定为:传播负能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之前曾写过一篇文章《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根本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

很多读者表示支持,有的读者则认为,观点片面,满篇的负能量,作者没有正确区分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说实话的行为,当做传播负能量?

经济学家茅于轼曾在一次报告会中说道: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不是坏事,没有贫富差距,就相当于大家一起吃大锅饭,干多干少都一样,你会发现缺失了激励你上进的力量。

一时间,他的言论引发了讨论,骂声不断,有的人甚至对他发出了威胁,他的言论被认为是社会负能量,我们先来看一看网友的讨论。

“茅教授,你顶着“经济学家”的桂冠 ?遭到网民们如此的批评辱骂!好受吗?”

“这种谬论等于说把人分成等级,然后你们各自去拼杀……”

“胡言乱语,去看看高档房,有几个真正劳动者住的,可以说没有。”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说实话的行为,当做传播负能量?

其实,对于社会负能量这个概念,我们的理解并不准确,首先,我们弄明白,为什么说实话的行为会被当作传播负能量?

触动了某方的利益

其实,很多大实话是具有参考意义的,但是,为什么又会被冠上“传播负面能量”的帽子呢?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实话触动了某方的利益,你碰到了别人的奶酪,别人能不反驳你吗?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说实话的行为,当做传播负能量?

就像古代朝堂之上,皇帝会使用纵横捭阖之术平衡朝堂关系,不会让一方做大。皇帝知道谁是贪污奸佞之人,却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在于,如果满堂都是说实话的人,又有谁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呢?

现实生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实话维护一方利益的同时,也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因此,它们经常会被冠以“传播负能量”的帽子。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说实话的行为,当做传播负能量?

实话往往思考得更深、更远

从原则上来说,实话是有着深远的意义的。在千篇一律的虚假谎言中,实话往往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和交流。也是切实解决问题的触发点和开端,也会让人们更懂得反思自己,更长远的看问题,走得更远。

但是,当下的现实情况是,人们听惯了谎言和华美的虚假,不愿意也不适应再听一些能够引发思考的实话了。这就是人们的思考惰性,宁可在虚假繁荣中糊弄,也不愿意费心思反思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社会上,很多的面子工程、好大喜功、表面功夫都是在虚假中纵生的,而那些习惯于耍花腔的人,根本听不进实话,更不敢听实话。所以,当人们说实话的时候,总是让他们感觉恐惧,充满负能量。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说实话的行为,当做传播负能量?

华美的虚假容易维护自我

实话是难听的,因为它往往如同打蛇七寸一般精准,实话一出也会让很多现象的遮羞布和很多人的面子遭到威胁和攻击。

于是,很多人鼓吹说话的艺术,就是为了用华美的言辞来维护自我、维护面子和尊严,这样也不至于让每个人难堪。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说实话的行为,当做传播负能量?

但是,这种情况下的自我维护其实本身就是堕落的象征,一个脆弱到需要泯灭实话,抬高虚假来掩饰的人和群体怎么愿意让自己受到一丁点的伤害呢?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这些实话弱化为传播负能量。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不熬毒鸡汤的年轻人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