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真正的基础教育

文 / 育邻人
2019-05-06 17:07

教育好孩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

然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成长教育应该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从孩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就将孩子交给了“他人”。其实,孩子绝大多数行为习惯模仿自父母亲,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偷的懒,都将被加倍偿付。

家庭教育~真正的基础教育

家~最大最全面的教育基地

孩子的习惯模仿自父母

俗话说“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这个好习惯正是来自于孩子对父母言行的模仿。3~6岁前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孩子身上很多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孩子的习惯,往往都是模仿父母的,“监守自盗”【自己言行不一或双重标准带孩子】式言行习惯的父母,很难培养孩子好的言行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父母付出的甚至要比孩子付出得更多。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有的孩子把阅读当习惯,是因为父母热爱阅读,一家人把读书当成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有的孩子把玩游戏当习惯,是因为父母经常躺在沙发上捧着手机玩;有的孩子爱宅在家,是因为父母一下班就窝在家里看电视......

孩子养成完整独立的生活技能是个系统工程

被父母“惯坏”的孩子,在非寄宿制学校很难矫正。寄宿制学校之所以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部分行为习惯,就在于学校在孩子寄宿学习期间即是教授知识的老师也是管理日常生活的 “家长”。幼儿园:“大多孩子都会自己独立用餐,但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开始闹情绪。”闹情绪的孩子便是在家里少有自己吃过饭的,园里老师耐心地教,回到家大人又开始追着喂。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最重要的是家庭要“狠”点心,界定清楚什么事情是每个成员都必须独自承担独自完成的,比如三岁以后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整理自己的物品…… 哪些事情是要通过协商合作完成的,比如吃什么饭餐、如何花销500元以上的财物、开展哪些长期投入……

素质源于生活

父母慢慢教给孩子自理、自立,为孩子进入社会、融入集体生活打基础。

“熊孩子”盛行的当下,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熊”生下来的,孩子天生好奇,爱探索世界,但不等于天生搞破坏。孩子行为源于自身好奇与求知欲,养成补给在家庭。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熊孩子只是现象,熊家长才是本质。引导孩子理解、遵守社交礼仪和规则是父母的必修技能,想成为优秀的父母必须在准备带孩子之前完成行为习惯养成。最佳道德行为形成不是诵读经典,而是在生活中践行经典中的可行点“行胜于言”。网络美图瞬间:地铁车厢内,孩子把爆米花洒在车厢,父母跟孩子一起,一粒粒捡起,有这样一位遵守规则的父母,是孩子的福气。

父母影响孩子大半生

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家庭是他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他接触最多的人,最初的阶段,通过模仿他们学习、适应这个世界的。开口说话之前,模仿父母的肢体动作,像父母一样去找电视的电源开关;过家家的时候,学着爸爸妈妈在玩具厨房里切菜做饭...... 开口说话之后,孩子更是全方位模仿父母有趣的一言一行。父母生活地区的方言、饮食与作息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都在模仿中影响着孩子。天下父母,总想着把孩子送进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但往往却忽略了,最好的老师就是与孩子形影相伴的自己【父母】。如果父母基础教育框架搭建不当或缺失,再好的学校,再优秀的老师修饰,都很难纠正和弥补,过度修饰甚至带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