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拖延症
每个人或多或少可能都有一些拖延症。对于有严重拖延症的人来说,类似“明天再做”、“下次再说”这样的话,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常常习惯把事情拖到最一刻才着手去做。
关于拖延症,市面上有很多专业书籍,比如有一本很有名,叫《拖延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今天我想谈谈我自己对于拖延症的一些思考。
就我个人观察,拖延症常常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害怕失败。有的人拖延,是觉得事情太难,害怕做不好,所以迟迟不敢行动。
第二,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这也是很多职场人士常常遇到的问题。
第三种常见的情况是,缺乏动力,不愿意、不喜欢做摆在眼前的那件事。很多时候,当我们说“懒得整理房间”或者“我明天再去做”的时候,真正的意思其实是,我们不愿意或者不喜欢做这些事。虽然这些事情很简单,但这些小事让人厌烦,我们内心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很自然地想要把它们放在一边。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我曾经遇到过的,后来次数多了,慢慢有了应对的经验,所以今天我总结出了下面几条技巧:
首先,当遇到有挑战性的任务时,我们可以先把一个大项目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小步骤,然后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去攻克,这样会让你的动力持续上升,并且让你不那么容易给自己找借口。
另外,面对有困难的工作时,我们在心态上也要做好调整,把工作的过程看作一种游戏的进度,把踏出第一步变成一件开心的事。当你很怕去做某件事时,可以先找出“最小的第一步”,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开始一步步往前走。
而当面对一大堆事情,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妨先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写在纸上,然后把想要做的事情排一个优先级,想清楚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拖延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没办法一次完成。
找到目标之后,把实现这个目标带来的好处写下来。同时,还要把目标具体化,比如运动,要写出来每天走10000步,这就是一个可衡量、可管理的目标。在写完了之后,你甚至可以拍照截图发个朋友圈,这就是你将持之以恒地做出改变的见证,它产生了督促作用。
最后,在面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可以采取奖励的措施。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圣人和天才,意志力总有薄弱的时候,有一些人性的弱点,我们没办法去刻意改变,也没必要因此而自惭形秽。
面对这种会让我们产生抵触情绪的事情,我们可以采取阶段性的事后奖励措施,比如设置一个番茄钟,每专注学完30或45分钟的英语,奖励自己休息10到15分钟,去刷一会儿手机、玩一会儿游戏,或者吃点零食;再比如每天坚持跑步30分钟,坚持半个月就给自己买一双心仪的跑鞋,或者别的适合自己现阶段的东西。
当在做不喜欢做的事时,我们也应该多问问自己:如果我现在不去完成它,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提醒自己不做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继续维持现状会发生什么,这样也有效。
记得我之前一直有饭后不洗碗的坏毛病,因为我是一个人住,所以我经常在饭后把饭碗和脏的菜碟扔在厨房里,想着晚点再洗(现在吃饱喝足就只想葛优躺着),但是这样重复久了,我发现这是在坑自己,为什么?因为下一次到了饭点,当我看到那堆沾满油渍的东西时,感觉它们更脏了,更加不想动手去洗,但又不得不洗,这就是拖延的代价。工作上也类似这个道理,有时拖延是要付出代价的,留着下次做的代价可能更大。
以上这些,是我对拖延症的一些思考,希望对朋友们有帮助。如果你也有好的经验与技巧,欢迎在留言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