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提醒:做家长切记用力过猛!
我和小区一位妈妈聊天,讲到5.1节带孩子去哪里玩。她说哪都不去了,去带儿子补习班。我很惊讶,忙问到为什么?她告诉我,周围的孩子都在补习,不补习都觉得自己不是合格妈妈。
我一直认为她家的孩子成绩好,全班第一,才是小学4年级,为啥要补课?仔细询问才知道,这个邻居对孩子要求严格,要求孩子是全科满分的学霸,每门功课都在补习,这次因为孩子一门功课只考92分,家长觉得要再加一门额外补习,所以这次不能带孩子去玩。
现在这样的父母比较多,我们经常说中国父母是焦虑的父母,每个父母都想培养孩子成龙成凤,完成自己的梦想。有的家长喜欢盲目攀比,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在读什么补习班,什么兴趣班,自己也给孩子报班。
家长们给孩子报补习班,这个事没有问题,但很多家长只关注了事,没有关注孩子本身,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有什么差距,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点与众不同,很多家长是不清楚的。心理学家说过:儿时用力过猛的孩子,长大很容易变得心理无力。
我们来分析一下家长焦虑的几个方面表现:
(1)第一种表现:舍弃童年的快乐轻松,口号是:为了将来。一位妈妈焦虑地给我发微信咨询,是否给孩子报考英语速记班?孩子10岁,之前已经花了5万报了某英语机构的精品课。我的回答是:你们着急什么?是孩子喜欢?是学习需要?还是你焦虑?
很多的家长都是如此,为了孩子的将来;现在不努力,未来如何面对竞争。我却有另外的观点:儿童时期不轻松,少年时期不快乐,青少年时期重负担,人生什么时候该轻松快乐?12年的学习,没有假期,没有周末,拼命学习,这是孩子,可以想象我们的孩子只有痛苦的青少年时期,没有幸福可言,也是不能承受的,我们不断呼吁家长要学习点心理学,懂点教育学。
(2)第二种表现:重视智力方面的培养,忽略“心、智、德”的培养。
家长们都急切地锻炼孩子的大脑,要学各科知识,也要学人工智能,也要学大脑开发….各位家长,孩子的心有多累啊?
家长们太紧张自己的孩子大脑思维力落后,这是一种不懂科学的自我焦虑。人类的大脑智能发展的非常缓慢,正常人的智能水平几乎一样,大脑思维是物质性的,孩子们要学的是思想、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正确的信念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心”的成长。一个充满心灵能量的孩子他的大脑一定是智慧。
我们谈培养孩子的“智”,并非只是智力。今天孩子们的智力发展都非常棒,但缺乏智慧、思想力,缺乏情商的管理。
同时,比智力培养更重要的是“德”,我们给孩子讲了很多道理,孩子会说“我知道了”。但是我们看到公众场所孩子们的喧闹,芭蕾舞剧场孩子乱跑乱叫,听钢琴音乐会像是看演唱会….,我们谈探讨的德育,不仅爱国爱民,更是日常生活中的德行、礼仪和规矩。这些元素构建了成人以后的素养和品质。
(3)第三个焦虑表现:以学习成绩为中心。从学校到家长到社会都是以学习为中心,形成了产业链。家长焦虑什么?为孩子的起跑线焦头烂额。人家学的我们也要学,我们要学的更多,要找名师。
一位妈妈谈起刚上初一的女儿就感叹教育孩子的辛苦,每天晚上陪着写作业到很晚,不但自己辛苦,孩子也辛苦。周末要陪孩子去补习班,家长们又陪时间又陪精力。
(4)第四点,对孩子的未来的焦虑是父母自己的创伤和需求。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诚恐诚惶。因为父母小时候没有条件,所以现在有条件了,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学更多学更好。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父母一代深切地感受到学业之上的社会法则。“我学习成绩不好,所以我只能为别人打工,所以我的孩子一定要学好,这是对孩子负责任。”我们要面对现实,同时也要看到,家长的焦虑使教育过度已经成为当下的社会问题。
(5)第五个,中国焦虑式父母的表现,从幼儿园就开始焦虑孩子的学习,学校,就业和房子…。现在小孩还没上幼儿园呢,就在想未来他的房子是首付还是贷款?从幼儿园就考虑孩子学习,上小学,上中学的事情,就为孩子准备将来的安排。这一切,都不是基于科学教育的思考,而是基于家长的焦虑。焦虑导向下的教育方式,家长们付出了精力,时间,金钱,始终要牢牢讲孩子控制在自己手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甘愿把一切都给孩子,也是一种灾难性的爱。其结果是:
- 第一是父母自身幸福指数降,变得很焦虑。
- 第二是对孩子的期待变高了。
这些焦虑的背后是什么?就是忽略孩子的心理教育素质。都去拔苗助长,孩子的心里不轻松,我们大人需要轻松快乐的心情,可是我们的孩子从来都没有轻松过。
其实,家长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独立自主,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用爱去高质量的关注孩子,不是让“爱”变成“力”。要学会放手,信任我们的孩子,用真心去接纳孩子,给孩子的是鼓励、关爱和引导,让孩子“自由的”去发展,结果是:
父母自身幸福指数大涨,孩子信心爆棚,结果远远超出的期望,这何乐而不为?
你的关注,转载和评论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有关家庭教育的小知识请关注我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