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疾病,你觉得“羞耻”吗?

文 / 神经内科苗幸伟
2019-04-29 12:35

对很多人来说,对精神科药物的抗拒,原因除了在于它可怕的副作用,更复杂的是,吃了精神科药物,就意味着你真的得了精神疾病,这是时时刻刻担心别人发现的“实锤”。得了精神疾病,你觉得“羞耻”吗?同样是慢性疾病,同高血压、糖尿病相比,精神疾病的社会待遇真是相差很多。除了要忍耐疾病引发的痛苦,我们还要打起精神对抗另一个不得不重视的情绪体验,病耻感。

病耻感是一个医学名词,被定义为一般人群对患有某种疾病患者的负性评价和反应。很多疾病都会出现病耻感,精神疾病的病耻感是其中最典型最突出的内容。病耻感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来源于三方面。来自大众的。有些精神疾病发作起来骇人,一些症状容易让外人误解,再加上某些渠道的夸张演绎和恶意导向,从而使部分公众在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情况下,就对这种病产生歧视性态度,对精神疾病患者望而却步,形成一种偏见。甚至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欠缺的,不应受到尊重或公平对待。

来自亲人的。患者的送诊主要是家属,尤其是父母,他们亲眼目睹了你每次“犯病”的状况,对你不正常的状态印象最深刻。即使经过治疗病情稳定自知力恢复,他们仍觉得你可能不正常。在长期的压力下,很多亲人变得或者过度保护患者,或者麻木漠然,将患者当作“特殊人”特殊对待,限制你的人际关系或社会活动。来自自己的。人在患病情况下会变得脆弱、自我怀疑,一旦病人接受了外在的看法,活在别人的刻板印象中,就会时常感到恐惧、羞愧、异样和负罪感,不敢求助,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或不能胜任本应能承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