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心理,最急需关注的是情绪。
国民心理健康网,国家级心理产业助推平台。
关注“国民心理健康网”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心理学资讯。
这篇文章不能教会你如何爱孩子
但能教会你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当我看完这样一篇帖子,甚至都可以脑补到孩子苦恼、无助的画面。大多数父母会认为,我们都恨不得把心掏给了孩子,孩子怎么还会缺爱呢?
当下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国的教育问题,普遍的看法就是现在的孩子太脆弱,“温室里的花朵长不大了”,“就该让孩子吃点苦”的说法此起披伏,其实很多人缺乏了解的是:中国孩子的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大多是幼时被情感忽视造成的。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抑郁症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全球共3.5亿名抑郁症患者中,中国就占了1亿多,患病率为6.1%。而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最多的就是少年和青年。
相信很多人童年,都有过类似经历。
“妈,我今天和同学闹别扭了,心里好烦·····”
“就你天天事多,怎么就你和别人合不来?”
“爸,我今天考试考了95分,全班第三!“
“怎么才考了95分,别骄傲,又不是考了第一,有什么可说的。”
“妈,我今天被老师批评了,冤枉死了。”
“老师批评你也是应该的,还能冤枉你,你肯定是做错了!
这些话每个人都很熟悉,每当你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总能用短短几句话,硬生生怼回来,把你浇得透心凉。不管是开心、愤怒、悲伤还是无助,好像父母永远看不到也感受不到你的情绪,让你觉得既无奈又委屈。
同样父母们也很委屈,不让孩子骄傲、让孩子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是为了让孩子更进步?这不就是教育么,甚至有一些家长还表示我就是故意通过这样严苛、冷漠的方式,才能培养孩子独立,以及良好的抗挫精神。
双方都委屈,那到底问题出在哪,中国式教育强调教育,强调对错,但对情绪是忽略不计的,你的情绪往往是你脆弱、矫情的表现,这种对情绪有意无意的“忽视”,不仅会成为教育的阻碍,还是很多人多年后难以走出的心结。
父母首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期待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回应和反馈。如果父母选择忽视孩子的各种情绪反应,孩子所有的情绪信号,就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这种忽视会让孩子没有存在感,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虐待,虽然隐秘,但却伤害很深。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被长期忽略,在遇到外界刺激时,大脑就不能形成正常的反馈。长期以往,情绪便彼此纠缠、失调,用自责代替愤怒,用冷漠代替恐惧,用麻木代替悲伤,最终演变成抑郁人格。
关于情感忽视,中国的父母特别有发言权。在中国的教育里有个奇怪的思维方式,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只要够乖、够听话,就是一个好孩子。
但在我看来,每件事都顺从大人的孩子,会逐渐无法摆脱对大人的依赖,最终引发“乖孩子”危机。这种“乖”的背后,隐藏着对孩子需要的忽视和压抑,孩子只要听从和认可父母的需要,却压抑了自己内在的需要。
在中国家庭中,忽略无处不在
有种忽略叫
你妈觉得你冷:当天气变凉,很多孩子的穿衣包得像一个个粽子,孩子喊热,要脱衣服时,一旁的妈妈总会告诉他,“今天太凉,不能脱,小心感冒了!”孩子每天活蹦乱跳的,新陈代谢很快,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衣服又不让脱,只能捂着。有的还因为长期这样,反而得了感冒,还会被妈妈责怪:“你看,还敢说不冷,感冒了吧!”于是又给添上了一件衣服....
有种忽略叫
奶奶觉得你饿:“吃多点,你看你瘦的……”是奶奶在饭桌上的常规用语。要是你敢表现出丝毫拒绝,或说自己吃饱了的时候。得到的回应一般都会是:“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一点更好。再加一碗饭,你把汤也给喝了!”确实,吃饱的感觉很好,但吃撑的感觉.....在奶奶眼里,吃多点是爱,但其实呢,也同样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看似是爱,其实是懒惰的爱。“这句话就是用来控诉那些,从小忽视孩子情感的家长。心理学家比昂提出了“心理容器”的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能作为一个大的容器去包容孩子的情绪,接住他的眼泪,悲伤,无力,甚至是攻击,能够共情的去理解他们的情绪,承受住他们的情绪带给你的焦虑,而不是抽身离开,或是攻击回去,这样,你就能看到他情绪外表下隐藏的脆弱,接纳这部分脆弱,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建设性的。
家长们应该更开放地去谈论焦虑、沮丧、压力、双向情感障碍等这些词汇。当孩子小的时候,还不懂表达自己情绪的时候,在他有情绪问题时可以拥抱孩子,进入到孩子的空间,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
当孩子长大,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时,如果他能对你说“今天我感觉不是很好”,这就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他学会了辨别自己的情绪,也懂得表达。
当孩子产生情绪,或是表达情绪,你不能视而不见,而要去确认他的情绪。这一确认,是真正从感情上建立联系,而不是头脑对头脑,语言对语言。承认情绪的存在是合理的,理解情绪的产生是有原因的。而不是简单地说“不要哭,要坚强”这类废话,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脆弱的阶段,情感支持才是关注孩子需求的正确连接方式,它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度。
家庭教育因素所产生的焦虑,可能是全世界家长的通病,但中国家长的焦虑指数恐怕是全球第一。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是每个人的冀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能充斥在家庭之中。家庭是爱情的港湾、幸福的据点、更是孩子的摇篮。家庭高于一切,营造一个和谐、快乐、幸福、美满的家庭,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幸福家庭重要六准则
01.承担责任
家庭成功的关键是时间、精力、精神和感情的投入,这种投入也被叫做责任心。
02.共度时光
小编平时工作日很忙,唯有周末才能和孩子相聚,心里总是想带孩子去比较好的地方玩,然而有一次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带孩子在家附近遛弯,玩了大概俩小时,临回家前孩子的一席话让我终生触动,他说,只要跟着爸爸妈妈,不管去哪我都乐意。其实和孩子一起去了哪做了些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是一段美好、快乐、放松的时光。这样的时间越多,家庭就会越幸福。
03.肯定赞美
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04.互相交流
心理学家们都知道,有效的交流可以使人产生一种归属感,减轻人的失落感,减缓人的高度危机感,孩子也是一样的。幸福的家庭都指出,有效的交流意味着消除误解。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努力捕捉对方的信息,了解对方的意图,并尽量予以满足。
05.精神健康
一个健康的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他也有脆弱的时候,而精神健康,可以看清自己是怎样的人,并且量力而行,积善成家。
06.慎处危机
家庭遇到问题和矛盾时,一定要保持理智,不可冲动。冲动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
是时候开始重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
也是时候想一想
除了教育孩子在获得成功之外
更应该知道如何获得幸福。
因此
教育需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开始
我们要尽量给予孩子
精神健康的帮助
让他们在小时候尽情感受快乐
因为长大以后
他们也许会遇到很多
痛苦
无助
失望
悲伤
但那时候
小时候的快乐就会成为他们最美好的回忆与安慰
国民心理健康网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级心理产业助推平台。以“为国民提供优质心理服务,促进人类健康与幸福”为使命,以“政产研学用”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家级专家智库,通过国民心理产业联盟、产业基金、慈善基金、产业园等,集聚学术、资金、技术、项目等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支持心理机构、产品与项目落地,推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国心理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转发内容仅作信息分享及参考,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小编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本订阅号原创内容,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