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卑,源自父母的教育
这世上人有千千万,但每个人的性格,成长过程以及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是人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孩子的性格形成过程和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联。孩子的性格多种多样,有乐观的,有开放的,当然也有自卑的。
自卑的孩子一般都会比较敏感,对于很多事情也会想的很多,很卑微,永远没有安全感,遇到事情,也只会默默忍受。一位小女孩,家里的父母感情不是很好,父亲在家很强势,父亲对她也很凶,对母亲也不是很好。两人经常打架,这让她从小都很自卑,在同学们面前也只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孩子,无论是在成绩上还是在其他方面,甚至让她觉得自己不应该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这样的孩子其实有很多,有些孩子甚至过着更加卑微的生活,她们一般都出自于这样的家庭。
1、经常对孩子诉苦
家长对孩子诉苦,主要有以下几种心态:
家庭条件不好,希望孩子能够懂事,不要给家里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家庭条件不错,避免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坏毛病,希望孩子学会勤俭节约;
希望孩子能够感恩父母,明白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造成孩子的不自信,甚至自卑。大部分父母向孩子诉苦的内容往往自身的贫穷和生活的不顺利。贫穷是最容易会让人自卑的,大多数的时候父母对孩子哭穷,只会让孩子心里变心里压抑,甚至还会让孩子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是会伴随人一生的,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自卑,就算长大了之后,情况有了改变,但是那种骨子里的东西是去不了的。
在知乎上曾看到过一个关于“被父母整天哭穷但家境并非如此,只能默默听着是什么感受?”的话题,其中一些人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不可原谅的伤害,极度自卑与压抑,没有正确的金钱观,永远没有安全感。我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钱都给烧了,我真的要受不了了。”
“逛商场不敢去不懂价钱的店,甚至曾经不懂优衣库多少钱的时候,我进都不敢进去看,我怕喜欢的东西太贵我买不起,既然这样不如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好。”
家长在对孩子哭穷的时候,你不知道孩子在班上其他同学随意的买零食吃,而自己只能装作不喜欢吃的心酸。
更不知道孩子内心极度的缺乏安全感,小心翼翼的算计着,不敢让父母多花一点钱,生怕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教育本来就是和穷富没有关系的事情,家长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让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负担,仅是为了让他自食其力,撑起他自己的天空
2、只会打击孩子从不表扬孩子
中国的父母总是比较含蓄,比较谦虚,他们总是喜欢打击孩子,却很吝啬自己的表扬。
用我老家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是经不起夸的,一夸就会翘尾巴(指骄傲)。
于是,当孩子做得好时,没有表扬,只会泼冷水。
当孩子考了第一名时,家长说,不要以为考了个第一名自己就很了不起,学习比你好的大有人在,不要骄傲。
当外人夸奖自己孩子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你是没见过他调皮捣蛋的时候。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没有安慰,只有打击。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脑子是干什么用的!”
“从小到大,你就会给我丢人,从来没给我长过一次脸!”
家长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深深的扎进孩子心里,让孩子在父母的打击中不断的否定自己,不断的厌恶自己,变得一天比一天更自卑,一天比一天抬不起头。
人都是渴望被肯定的,要想孩子变得自信,家长就要摒弃打击式教育,充沛的爱和赞美,只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更自信!
3、总是爱比较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一个最讨厌的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勤劳能干,从不让父母操心。
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次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还会弹钢琴。
于是,在这种比较下,孩子越来越自卑,一遇到事情想到的就是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
他们一次又一次努力的向父母证明自己,但是又一次次的被别人家的孩子打败,每次提到“别人家孩子”,其实对自己孩子就是一次次的贬低,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使本来开朗的孩子变得内向,孩子的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
在《少年说》中,一个女孩站上天台,哭着对自己的妈妈喊道:
“你能不能别总是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你为什么不看一下?”
妈妈的解释让人匪夷:“你的性格需要打击,要不你会飘!”
这位妈妈甚至对女儿说,你这么差,学霸怎么会和你做朋友的,在妈妈的眼里,自家的孩子永远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们这样做,背后的愿望都是想通过比较激励孩子,让他和更优秀的孩子学习,发奋努力,更加进步。
想法是好的,但结果呢?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让他积极进取吗?
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的发展。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卑的潜质,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人生而自卑。
自卑的小孩,内心充满了痛苦,充满了对自己的贬低。
明明家长们都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好的,但是却把孩子推向了自卑的深渊。
所以,请家长们好好的审视自己,你是否正在杀死那个阳光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