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拖延症到懒癌晚期,你究竟在逃避什么?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无一幸免!甚至是严重的懒癌患者。
你下载了很多部电影,在图书馆借了很多学习资料,买回了很多书籍,以为自己会去看,其实电影一部都没看,书也落了灰。工作时,时不时的刷朋友圈和微博,直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埋头苦干,在领导一再催促中完成,而仓促完成的结果就是自己和别人都不满意。
尽管如此,你依然一部又一部的下载着电影,一本又一本的买书;你一边期待着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会良心发现把它们看完;一边又在每次应对工作时抱着愧疚的心依然拖到最后才交差。
结果只是电影越存越多,书堆得越来越高,同学越来越优秀,同事升职越来越快……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199所高校的大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或偶尔有“拖延症”。
不少网友都感受颇深:
很多时候,让我们失去机会、偏离成功的,不是其他,而是拖延。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战胜老大难的拖延症问题呢?
找出原因,你是哪种类型的拖延者?
缺乏自信型
这一类拖延者产生拖延的主要原因是期望值低。有 39 项涉及近7 000 名被试的研究发现,虽然有一些拖延与过度自信相关,但更常见的是由于自信不足。拖延者通常都缺乏自信,尤其是对那些他们一再推迟的任务。
缺少价值感型
这类拖延者,会因为感到所做的事没有价值而拖着不行动。毕竟,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拖着不做。也就是说,你当下推迟不做的事,很可能是你不喜欢做的事。如果你同意诸如“工作让我觉得无聊”或“我对持续尽职尽责缺乏热情”之类的论调,那么,你的拖延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些事情缺少能让你愉悦的价值感。
冲动型
这类拖延者,总是想要快速得到回报,常常抵住不住诱惑,行事冲动,容易分心。他们更可能承认,“事情变得一团糟”是因为“在开始一项任务之前,我会先做点儿能让我暂时感到轻松的事”,或者“我宁愿选择小一点儿但可以立即得到的快乐,而不是大一点儿但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得到的快乐”。在这里,影响你决策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它可能或确定带来的好处,而是时间。你更看重那些可以很快得到的回报,远远胜过那些需要等待的回报,而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冲动。
战拖方法一:适度乐观,建立自信
很多拖延者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取得成功,因此不再努力,而一旦停止努力,失败就成了必然。相信自己,是成功者与拖延者之间的分水岭。如果没有这种自信,那么沙发将会召唤你,电视会引诱你,你关于未来的梦想也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但也不要低估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而过分乐观,这杨的乐观被称为“计划失误”。即使对于日常工作,很多人也不擅长预估它需要耗费的时间。例如写课程论文、打电话,这些事花费的时间“通常都比你想象的要长”。
战拖方法二:认知重建,找到价值
不管是谁,一旦觉得一件事特别无聊就会想拖延。无聊感向人们发出信号,告诉人们所做的事情是无关紧要的,于是分心就到来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与非拖延者相比,拖延者更容易觉得日常事务枯燥乏味。不过只要改变看法,任何事情都可以变得有趣得多。下面有一些有效的技巧。
首先,为了让工作变得不那么枯燥,可以试着加大它的难度。可以给自己设立标准,提出反馈意见,并试着打破自己的纪录。比如看看你能否用以前一半的时间完成任务等等。
其次,为了减轻拖延,你可以充分发掘自己与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动力。当任务和你相关,并与对你有意义的话题和目标密切相连时,拖延的风险就会降低。例如,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那么你可以将“打扫房间”这个任务重新定义为“为亲人和朋友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内在动机,你可以将长期计划表述为你希望达到的成就,而不是想要避免的失败。人们在有了长期目标之后,拖延现象就会减少,表现就会提升。相反,向一个摇摇欲坠的人大叫“别摔倒”,或者叮嘱一个歌手“别忘了歌词”,反而会增加他们犯这个他们正极力避免的错误的概率。
战拖方法三:拒绝分心,按步前行
分心是拖延的主要制造者,因此,学习如何有效地应对分心是你的必修课。你需要贬损、消除或替换掉那些诱惑你的因素。如果可能,请完全清除能导致你分心的因素。
让工作环境不再混乱能帮助你做到这一点,也可以把原来让你分心的因素都替换成提醒你“为什么工作”的有意义的信息或图像。对一些人来说,在桌上摆一张心爱的人的照片就很有效。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