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肉制品与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有关

文 / 大话精神
2019-04-23 11:38

研究导读

以前很少有关于饮食因素与自杀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70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或重度抑郁症的个体样本中,研究人员研究了饮食暴露与自杀企图史之间的关联。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变量进行调整后,结果发现,那些有自杀企图史的人报告吃腌制肉(通常是添加硝酸盐的腌肉)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自杀企图史的人的3倍。此外,与没有任何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相比,那些吸烟并有药物滥用史的人的自杀企图史要高6倍。如果饮食因素被证明会影响自杀风险,那么可采用另一种降低风险的方法,可以广泛传播,以解决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自杀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美国,每年有4万多人死在自己手中(疾病控制中心,2016)。自杀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已确定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是严重精神障碍。心理学解剖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90%以上自杀的人有可诊断的精神疾病,特别是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精神分裂症。其他已经被证明增加自杀风险的临床和环境因素包括生活逆境、冲动等人格特征和同时发生的药物使用。

研究人员最近在一组有精神障碍的个体和没有精神障碍的对照组中研究了食物暴露与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食用腌肉的历史与躁狂住院治疗显著且独立相关。而且,食用腌肉的历史与其他精神疾病之间存在一些关联,但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食用腌制肉制品与行为改变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验动物研究得到了证实。在动物研究中,给实验鼠喂食添加硝酸盐的肉类制剂,硝酸盐是在腌制肉制品中发现的主要添加剂。接受这些产品的大鼠表现出过度活跃、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以及大脑通路的改变,这些都与情绪障碍和自杀行为有关。

鉴于此,研究者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食用硝化肉历史与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历史有关。

方法

研究样本包括2014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30日期间连续招募的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患者。这些人参与了正在进行的关于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感染和免疫反应的研究。参与者符合以下附加标准:年龄18至65岁;精通英语;无静脉内药物滥用史;没有精神发育迟钝;没有感染艾滋病毒;没有会影响认知功能的严重医学障碍;过去3个月没有酒精或药物使用障碍的初步诊断。

食物暴露通过研究人员制定和管理的问卷进行评估,这份问卷要求参与者指出他们是否吃过某些类型的食物。没有收集有关食物消耗量或食用时间的数据。向参与者提出的问题包括“你吃过干腌肉吗,比如牛肉干、肉棒或火鸡干?”“你吃过未煮熟的鱼吗,比如稀有的金枪鱼?”“你吃过生鱼片吗,比如寿司或生鱼片?”和“你吃过未煮熟的肉吗?”

所有参与者都通过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评定量表评估自杀行为。参与者还接受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评分,被问及最近和过去饮酒和吸毒的情况,并被分为三组:无病史组、仅过去病史组或最近3个月的近期病史组。目前接受的药物治疗记录来自临床图表和参与者的自我报告,并记录每个患者在研究访问时是否接受了以下类型的药物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锂盐、丙戊酸盐、抗抑郁药物。

结果

样本包括270名来自精神卫生系统的精神分裂症(122名)、双相情感障碍(87名)或重度抑郁症(61名)患者;共有161人(60%)在住院时确诊;共有156人(58%)有自杀未遂史。在这一组中,有122例实际自杀未遂,69例中止尝试,39例中断尝试。

结果发现,自杀未遂史与吸烟史(chi2=5.46,p=.019)、药物滥用史(chi2=9.86,p=.002)、食用腌肉的报告(chi2=8.42,p=.004)显著相关,与服用抗抑郁药物 (chi2=3.21,p=.073)也有轻微关联。自杀未遂史与外国出生者呈负相关(chi2=5.53, p=.019)。在自杀未遂史的多元逻辑回归中,食用腌肉的历史在模型中仍然显著(OR=2.89, 95% CI 1.13, 7.22, p=.025)。

在自杀未遂史的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包括各种危险因素 (食用腌肉、药物滥用史、吸烟史) 的组合,所有3个危险因素的OR值为6.01 (95% CI 1.47, 24.6, p=.013)。此外,食用腌肉、阳性物质滥用史、目前没有吸烟的组合,其自杀几率也显著增加:OR=4.26 (95% CI 1.05, 17.32, p=.043)。有自杀企图史的人与其他食物暴露无关,如生肉、生鱼片、未煮熟的肉或未煮熟的鱼。自杀未遂史或食用腌肉史与BPRS测量的症状严重程度、RBANS测量的认知功能、或其他临床或人口统计学变量(均p>.05)均无关联。

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吃腌肉的历史与有自杀企图史的几率增加有关,这种相关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喂食添加硝酸盐(腌肉制剂的主要添加剂)肉类的大鼠,表现出行为的变化和大脑通路的改变,其中一些与人类自杀有关。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在喂食添加硝酸盐肉类的大鼠体内,5-羟色胺通路发生了改变,根据基因易感性和大脑内的反应物水平的变化,5-羟色胺通路与自杀和自杀企图有关。

只有少数研究调查了饮食暴露与自杀行为之间的关系。日本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发现,“谨慎饮食”与降低自杀死亡风险有关。“谨慎饮食”的特点是摄入大量蔬菜、水果、土豆、豆制品、蘑菇、海藻和鱼类。来自美国NHANES调查的数据显示,多不饱和脂肪和纤维摄入量低的患者更有可能有自杀未遂史,但具体的食物没有被确定为危险因素。

本文研究的一个优势是,除了腌肉,还测量了其他饮食暴露,比如生肉和生鱼片。结果调查的食物中,只有腌肉与自杀行为有关,这为研究发现增加了一些特异性。然而,无论是有过自杀企图史的人还是没有自杀企图史的人,都报告了腌肉的高暴露,这表明这种暴露可能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增加自杀风险。

该研究是第一批评估与自杀企图有关的饮食因素的研究之一,这一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自杀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中非常普遍。不幸的是,尽管采取了协调和多方面的努力,但预防自杀的能力仍然有。如果饮食因素被证明会影响自杀风险,就会有一种额外的方法可以广泛传播,以解决这一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