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是什么?家庭教育“底层思维”是什么?

文 / 平凉家长之家
2019-04-23 01:06
正式开篇之前,先跟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报备并告假:接下来这几天因故不能及时更新,请原谅哈。回来后,跟大家分享见闻,并加量更新、答题,以感谢您一路忠诚的相伴!

题主邀答:如题,如何做到不惩罚而又不娇纵地培养孩子?

答:不惩罚、不娇纵地培养孩子,这种教育模式及教育思维、教育现实在我们东方文化体系中持续数千年啦。但近几年,家长和学校双方都为此而越来越纠结、越来越焦虑,各媒体也是360度立体式疾声呼吁,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孩子们更是成了实验田,被各式各色家长用各式各色“新鲜”教育理论填充、左右、主导甚至损害、戕害。以下从东方、西方、信息时代等三个维度分别建言“不惩罚不娇纵培养孩子”的方法,家长们可根据自己嗜好择其一而用之。

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是什么?家庭教育“底层思维”是什么?

1、东方式:不惩罚又不娇纵的养育

依我多年经验,咱老先人留下的教育瑰宝中,早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三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四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有此四条,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不论是家长自身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修炼,或是对孩子既不惩罚又不娇纵的动态成长教育,足可打通关。

如果觉得四条太多,那我继续浓缩,将之化为精深致远的三条:

一曰:明明德。

何谓“明明德”?简单说就是好好挖掘、保护并弘扬人心中那些善良、光明的德性。

用在家庭教育方面,一是家长们要做好自己,自己向善向美,像最美好的阳光和空气一样,明明感觉不到,却天然地存在——而我们的孩子,就在这美好阳光和空气中自由自在地成长,春雨式无声濡润,孩子自然而然会向美向好。

二是家长们不要管得太多太死,也不要包办的太多太过,阳光太烈会灼着,空气太薄会缺氧——与孩子的相处,最妥当的距离和模式就是“夫与妻”的距离、模式。丈夫丈夫,一丈之内是夫,出门之后,他是社会人;做妻子的也一样,进门是贤妻是慈母,出门之后是社会精英。同理,孩子也一样,他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从脱离母体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他们已经不属于母亲的私有物!他们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尚未完全独立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而这些独属于孩子世界中的生命体验,身为家长不应当过于剥夺!比如他系鞋带慢,家长一把夺过来“替”系;他走路慢,家长一把抱起来“替”走,这都是要不得的。

亲子关系最和谐状态下,就是不惩罚、不娇纵也能教育好孩子的最好状态——像尊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一样,去尊重自己的孩子,如此的话,惩罚或娇纵这种东西就会消失,孩子会在父母给予的尊重中更加尊重自己、更加绽放生命的光明,从学习、生活以及点点滴滴处行为只会越来越好!

二曰:亲(新)民。

何谓“新民”,字面理解八个字便可概括清楚,“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解读的话,家长们眼光要朝前看,向这个时代看齐。任何一件事或一道题,哪怕其答案是唯一的,但通向这个唯一答案的路有千千万万条,家长们别拿自己那一套既定之规来“格式化”自己的孩子。时代不同了,旧的做事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在一天天消亡。咱们强求孩子按照咱们自己的模式复制生活有意思吗?只会教导出一个与时代严重脱节、严重不适应的孩子;最最要命的是,我们在那个年代用同样方式生活的话,勉强还算行。但如果我们的孩子用同样方式在现时代生活?岂一个“惨”字了得!

经济领域有个大神曾说过这么一句精典话:“大道总是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指数要选长期增值的消费和医药这些刚需行业指数,城市要选多元化包容性强开放度高的城市,选人要选靠谱长期学习和成长的人!”而这,就是我理解的“从善”,也必将是足够好地父母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的终极“从善!”

三曰:止于至善。

何谓“止于至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保持并发扬自己至善的道德本性,二是将自己至善良的道德本性推己他人,帮助并教育他人向好、向美、向善。这个不用多说,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们能够嫣然会心。

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是什么?家庭教育“底层思维”是什么?

2、西方式: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教育

如果有家长非得要说,“古老东方的东西已经过时啦,我要新的,要别国的!”那好吧,我就根据您的偏好为您私人定制一款“西方式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教育套餐”。

地理位置算东方但国家发展、民众理念等等更加西方化的日本人,最喜欢的东西有三样,第一是剑,第二是宝石,第三是镜子。

第一“剑”:强健体魄剑。

剑是什么呢?剑是武力、武器,象征着力量。那么,将其转化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角度,排在首位便是“强健体魄”。其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大学教育阶段对孩子强健体魄的教育力度越来越大啦,典型标志就是体育成绩所占比重。关于强健体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身体“动起来”的这种状态,会加速度催动“头脑动起来”——换句话说,坚持体育锻炼使身体运动起来,可以治愈懒散、拖延等“心理疾病”。身体这具“臭皮囊”勤起来,被“臭皮囊”包裹下的心灵和头脑也会“勤起来”,于是嘛,一勤天下无难事啦,不做作业、效率低下等等,不治而愈。

第二“宝石”:财商教育。

宝石是什嘛东东?宝石当然是财富。用现时代急剧通货膨胀大背景下永不贬值的、人们最衷心喜爱的等量物代换一下,即黄金。

跟孩子一生幸福永续相关的“财商教育”法则,简易版便可以是这样子的:财商教育=黄金法则。何谓“黄金法则”?经过些事、遇过些人、读过些书的我截止目前见过最好的答案是:“有黄金的人制定的法则”。如何做到不惩罚又不娇纵的培养孩子?从小小时候除极少的、固定的零用钱之外,让他自己“自力更生”去吧。

“百万富翁教父”罗伯特·清崎9岁时候,被同班同学嫌弃是穷孩子而不被邀请去别墅玩。小罗伯特深受打击之后油然而生“想要变富”的强烈愿望。于是, 他去请教自己那个任政府教育系统高官的、有名望有才气有名牌大学加光环的父亲,“我怎样才能变成富人?”

“想要变富?自己动脑子想办法去吧。”他的父亲说。

于是呢,9岁的罗伯特和另一个小伙伴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去想能够变富的法子。终于,他们想到了:富是什么?富等于有钱啊!于是乎,“咱们造钱吧”的神奇想法横穿出世。俩小家伙一家一家敲开邻居家门要求收集他们用过的牙膏皮(那时牙膏皮是薄铝制)。他们用牛奶盒子加生石灰做模子,用废锅把牙膏皮融化,然后,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硬币”新鲜出炉啦。当然,如果忽略石灰飞舞、碳火狰狞、满地狼藉的现场,这确实是个“好创意”……将心比心想一想,搁了咱们的话,会如何对待“熊到此等境界”的孩子?不问缘由劈头盖脸一顿骂?甚至捋袖子暴扁一顿?他还能成为全世界人们永不可超越的、致富路上风向标式存在的罗伯特·清崎吗?

我们看看罗伯特的父亲是怎么做的。他先是惊讶了,然后是担心熊熊碳火烫伤孩子,再而是——沉默!对的,罗伯特的父亲只是在旁边默默地看着,没有指责,没有阻止,没有帮忙。他只是默默等着,一直等孩子忙完,然后一起坐在台阶上耐心地跟他们讲“私人制造钱币是违法的”——这就是“不惩罚”的培养!孩子多么异想天开的想法中,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直话直说,告诉孩子们具体到这一件事的底线是什么、底线在哪里、哪些底线绝不能触碰。

接着,他告诉小罗伯特,“想要变得富有,不难,但难得是要找到一个好老师。这方面我不在行,我教不了你,但你们有一个现成的好老师。”家长不是印钞机,得随时预备着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欲望;家长也不是万能的上帝,不懂不会就真诚承认自己不擅长,然后推荐一个会的、懂的人让孩子自己去请教——这就是“不娇纵”的培养!孩子们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人生要走,他们的未来将是一个与父辈们绝不相同的新世界!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亲爸爸就是罗伯特的穷爸爸,富爸爸就是这个眼光一流、心量无限的穷爸爸推荐给自己孩子的。

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是什么?家庭教育“底层思维”是什么?

第三“镜子”:自知者明。

镜子是干嘛用的?其基本物理属性当然是“照自己”。“照自己”有两个维度,一浅、一深。浅度照,为了面目整洁;深度照,是为了明心见性。

有心理学家做了个小实验,分头选志愿者体验脸上有疤痕人们的真实生活感受。志愿者在不同时间段被一个一个请进房间里,由化妆师对他们脸部做疤痕伪造,并请他们看镜子里那个自己——“天哪,那疤痕简直跟真的一样,太丑陋了!”这是志愿者看到镜子里那个自己时共同的心声!这时候,心理学家让志愿者到指定医院、社区等不同地段坐在公共长椅上,仔细观察并记录下过往行人对待他们的态度、言语及行为。四个小时以后任务结束,志愿者普遍的反应是,“脸上有疤痕简直太惨了!来来往往的行人就没有一个友好的!人们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甚至不停用鄙夷的目光窥视……”

这时候,心理学家告诉志愿者,“你们的脸上根本就没有疤痕!”

“什么?天哪,怎么会这样?”志愿者一个个惊叫起来。原来,志愿者化好妆临出发前,化妆师装着突然想起来的样子把人叫住说是要再定一下妆,并借此机会把脸上化好的疤痕给去掉了。

“可是,脸上既然没有疤痕,那行人为什么还要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甚至那样鄙夷的态度对待我们?完全不同于往常嘛!”志愿者们惊讶坏了,一个个追问。

“因为你们心里有了疤痕!”心理学家说。

是的,家长们时时“照镜子”,才能够清楚明白地“看见”自己心里有没有疤痕,才能够确保自己没有将“心里本来就不存在的疤痕”投射到孩子身上——照镜子,正妆容,这个好办,都会。“照镜子,正心灵”,这个难度大啊,如何抵达呢?最简单、最便宜、最长效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一切可读之书!通过天长日久持续读书,家长们的眼光、心量、智慧一天天在变化,行为、处事、语言系统也都在一天天变化,与此同频共振、可喜可贺的是有关自家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切问题,不做作业、拖延、懒惰、撒谎、脏乱差等等问题,都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失,且越来越好。

剑+宝石+镜子=什么?

“剑、宝石、镜子”这三样加起来,所表达的意义是什么呢?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头脑才是永恒增值的资产!大人们只有允许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愿做的,允许他们做许多奇奇怪怪的事并从这些事中汲取或错或对宝贵的经验,越来越多经验的叠加终将成为孩子一生一世复利增值的资产!

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是什么?家庭教育“底层思维”是什么?

3、信息时代: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教育

近十年,人类社会像北冥长空大张了翅膀的鲲鹏一样,以先人们做梦也想象不来的样态与速度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临空一跃直接进入了信息时代。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的成长背景及家庭教育,除了人类社会最硬核的“真善美”不变之外,其他的一切全都变了。这样一个让人眼花缭乱时代背景下的家长们,如何实现对孩子不惩罚又不娇纵的教育呢?有三个法则。

第一,二十码法则:不以非黑即白圈禁孩子——寻找“中间带-目标力”,把该想的想到。

什么是“二十码法则”?就是字面意思:足够好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保持至少“二十码”的距离。这个法则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倡导为父母的人们,千万别时时处处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要么“过度帮”,要么“过度替”。最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是要从小培养独立性,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

“主动权?决定权?小屁孩一个他知道什么呀?撂开了把这‘两权’全都给他,可他会用吗?”曾有家长这么理直气壮地问我。这个问我的家长,他们家的生活现状是,不论大人或小孩子,家庭成员之间为丁点鸡毛蒜皮事闹得鸡飞狗跳是常态,为了争个对与错常常摔盘子甩碗不可开交——“你到底是想要对错?还是想要生活?”曾经,我这样问她。

“没有对错,怎么生活?”她停顿一下,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问我。

“好吧,你牛,你有理!可你不想让孩子更好?”

“想啊,当然想,做梦都想!正因为太想让他好,所以才非要争个对与错!”她激动得不行。

“你想要孩子做的更好,难道就非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我问。

这回她不反问了,沉默良久,又开始了一新轮死循环,“可他又拖拉又磨蹭,还特别不上心,上课不好好听,回家不好好学,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天天唠叨着督促着都是这么个结果,真要撒手不管……想都不敢想,他会成什么样儿!”

“哦,你说的都没错。可是,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想表现更好。教育的本质是鼓励成长,不是纠正错误!”

孩子不做作业是吧?孩子又磨蹭又拖延是吧?最见效的方法只有一条:“特别想去出玩是吧?我小时候也一样,老想着玩。经常为完不成作业挨批评,可后来吧,我想到一个小妙招,就再也没为作业事儿发愁过了。”

“咦?什么招儿这么灵光呀?快告诉我!”孩子惊讶地叫起来。

“嗯,我是这么干的,先做10分钟作业,然后去玩20分钟!”

“哇呜!太棒了,我也要!”于是孩子就很乐意的先做了10分钟作业,然后美美滋滋地、心无挂碍地、全心全意地玩了20分钟。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间不经意就超过10分钟了,有时候家长还会“好心好意”提醒一下,“咦,10分钟超了,怎么没去玩啊?”

“哦哦,再有3分钟语文就全部做完了,作业完了玩得更带劲!”于是,一点一点累积,从做10分钟作业、玩20分钟,到做20分钟作业玩20分钟,再到做30分钟作业玩20分钟……时日渐久,良好学习习惯一点点就养成了。

所以,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的核心要义是,家长们不要以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圈禁孩子,在黑与白之间还有许多许多颜色的存在——任何一件事,都有无数种解决办法,不一定非得用你认定的那一种。与孩子一起积极寻找黑与白之间的中间带,定好当下一个又一个小目标(做10分钟作业、玩20分钟),然后一个又一个地实现它,并最终抵达那个大目标(改变不主动做作业的习惯)。

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是什么?家庭教育“底层思维”是什么?

2、手表定律:不以个人情绪迁怒孩子——“和善与坚定-沟通力”,把该说的说好。

什么是“手表定律”?答曰:确定来自唯一。当你只有一只手表时候,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准确知道是几点;当你拥有两只或以上的时间不一致的手表时,你便永远无法准确确定具体时间。

家庭教育中,最忌“多头管理”,这跟企业管理是一回事儿。“婆婆”太多了哪个员工都受不住。上周为一个文案,从初稿到“修改稿1”一直到“修改稿7”,多头管理致使七易其稿,我的小伙伴们个个儿几乎崩溃——经过7个不同层面、不同部门领导们审定之后的第7稿,即最终定稿跟我们团队拿 出的初稿一模一样!

同理,家庭教育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养育者都可以参与孩子的日常养育,也可以就孩子的养育方式发表不同声音。但是,如果对同一件事大家意见相左、孩子左右为难时候,那个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必须要有“一锤定音”的最终决定权。而且,这个“主体责任人”最好是母亲——当家庭教育意见严重分歧时,请以母亲的意见为准(这个有过专题解析,此处不赘述)。

家庭教育者意见统一,才不会在“惩罚”与“娇纵”之间因一时情绪、个人偏好等导致家庭教育规则朝令夕改,才能杜绝个人“坏情绪迁怒惩罚”孩子、个人“好情绪迁移娇纵”孩子——态度要和善而坚定,方法是“把该说的说好”。要加强沟通力修炼,学会并懂得“如何说孩子才肯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才能真正避免因养育者个人情绪及偏好造成孩子内心内耗、价值观混乱等“隐性”成长问题。

家庭教育“二十码法则”是什么?家庭教育“底层思维”是什么?

3、底层思维:不以极度内疚倒逼孩子——“成就与功效-融合力”,把该做的做好。

什么是“底层思维”? 《头脑里的大象》畅销书作家凯文.西姆勒是这样解释的:一个人能在学校获得不错的成绩,不仅证明他的智力足够高,更证明在高压下,能够快速掌握一大堆概念、公式、算法,满足考试的需要。他在学校学的东西可能会过时,但是,他收获的才智、韧性、求知欲、好奇心和时间管理的能力,在职场上,同样稀缺而宝贵。

家庭教育中的“底层思维”是什么?就是指孩子的“日常习惯”。几点睡觉,睡觉前有没有检查第二天早起要穿的衣服、要背的书包及书包里该备的物品等等?几点起床,起床需要七八个闹钟再加爸妈们的高亢夺命催才能起,还是到点儿自己就醒了?醒了后有没有自觉刷牙洗脸的习惯,还是非得等爸妈提醒才行?洗脸刷牙完毕有没有自己赶紧去餐桌边吃早餐的习惯,还是得爸妈一直催一直催或者时间赶不及在路上匆匆忙忙咬一口包子喝半口豆浆、学校不准带食物进校所以只好饿着肚子心不在焉的听课?……诸如此类,这些细细碎碎的小习惯彼此叠加,再加上时间复利这个“放大器”的作用,孩子最终成长指向是坏的或好的,一目了然。

家庭教育底层思维为何重要到如此程度?这就像炒股,如果没有完完整整经历过至少三个牛市和熊市,他就永远成不了高手;即便他搭上牛市快车赚了大钱,最终也还是要赔回给市场的,甚至是成千上万倍的加倍赔回去——因为,赚的时候赚得不明不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赚了,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赔。赔的时候也会赔得不明不白,因为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赔了。

小孩子家庭教育的底层思维好,他就能够准确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赢是怎么赢得?自己的输是怎么输得?比如同样是盖高楼,底层思维好的孩子,就相当于打了个适宜于999层高的高楼地基,目前虽然只盖了一两层,但迟早都会越盖越高;反之,如果地基只打了个适合盖三四层楼的,到第五层第六层力不从心还是轻的,整个楼坍塌、倒掉也叫理所当然罢。

家庭教育生态环境的终极成功,是不以内疚感、负罪感等等“隐性的伤害”倒逼孩子,而是顺其自然培根筑魂,把该做的做好,引正并积累许多个小习惯、小成就与小功效的融合力——这是家长辅助孩子克服自己人性惰性的过程,是从点点滴滴处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也是拓展迭代升级自己大脑这个最有力武器的过程。

以上从东方、西方、信息时代等三个维度分别建言于“不惩罚不娇纵培养孩子”,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可根据自己偏好择其一而用之*-**-*祝我自己此行得愿。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plq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