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珍惜生命,不要用自己的死来证明别人的错

文 / 健心家园
2019-04-21 01:15

记得有一个高二的学生,厌学、尝试自杀,当我问TA,为什么想自杀?TA说,“死了就没有烦恼了。”

而其实TA的烦恼是根本不认可自己。我问TA怎么知道死了就没有烦恼?TA回答不出来。

当我们开始谈论,TA用过什么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TA也回答不出来。

于是我问TA,既然都没试过每一个解决自己的烦恼的办法,为什么就认定“死”就是最好的办法呢?

1

百度百科上说: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性命的危险行为。

虽然危险,但自杀却是一种很古老的结束生命的方法。

传说有记载的最早自杀的人是黄帝时期的共工氏,他因治水而闻名,但最终却在权力的争夺中被人陷害,他就撞山自杀,他自杀就是为了证明陷害他的人是错的。

另一个著名的自杀的人,就是屈原。很多人应该知道屈原,屈原是楚国的重臣,但是为人耿直,不懂得世情,所以很多人就排挤他,他就投江自杀,他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楚国朝政的失望。

2

从古到今,自杀这种行为并不罕见,由来已久,那是不是自杀存在就合理呢?其实不是。

想必谁都清楚,生命本身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现有的科学水平能够理解的生命只有一次。但为什么明知这是一个只有一次机会的事,有人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呢?那是因为他们坚信“自己已经走投无路”“自己除了死,绝对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死了就好了”……

那些最终选择用“自杀”这个办法来解决自己的痛苦的人,实际上,当他们遭遇困难、痛苦时,他们并没有用尽所有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困难和痛苦,他们只是尝试某一些解决的办法,有人甚至根本不尝试解决的办法,他们就告诉自己已经没有办法了,已经走投无路,只有去死了。

我们来看看自杀元老共工氏,是不是真的没有任何一个办法能帮到他了,他只能自杀了?当与共工氏争夺权力的对手使出了陷害的伎俩,说共工氏因为治水而触怒了上天,当时迷信的老百姓就放弃了支持他,以至于他在争夺盟主的较量中失败了。

史传,共工氏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触怒上天,就撞山而死,让大家看看,撞山都不会触怒上天,何况自己治水?

人们什么时候会有强烈的意愿和动机向别人证明自己?甚至用毁灭自己的方式?一般都是在强烈的感觉到自己不应该被给与那样的评价、别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期待强烈地不符的时候。

但实际上,别人如何评价我们,我们自己真的能控制吗?我们真的能左右别人的思维、想法吗?

而共工氏却用死来证明别人的评价真的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不符合自己心里的那个“事实”,其实这是在用死胁迫别人的思维和想法。

以死相胁迫是个什么样的策略?

“我是对的 → 你对我做错了 → 我死了 → 证明你错了”

但是,这个策略当中,有一点是被忽略的:即便所有人都发现错了,对使用这个策略的人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因为你已经死了。证明给谁看呢?给世人、给后人、给别人?世人、后人、别人真的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所以,那些以死相逼,以死相威胁,以死来证明别人错了的做法,其实根本没有意义。

3

那难道别人对自己做错了,就认了吗?当然不是,如果真的错了,可以想办法让对方认错呀,但前提是自己得活着,否则你都没机会看到别人认错。比如,共工氏先生可以发动政变呀,可以跟对手比着造谣呀,可以联合自己的支持者给自己洗白呀等等。

而他用的是对自己最不利的办法——消灭了自己,让对手过得更轻松。他是真的没办法了吗?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吗?不,他甚至都没有试试别的办法。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历史人物,韩信。史记中记载,韩信曾经从一个屠户的跨下爬过去。屠户对他说:虽然你长得人高马大,又喜欢配剑,其实你的胆子很小。

不然,你敢用你的佩剑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当时有许多人围观,韩信蹲下身,从屠夫裤裆下钻了过去,这就是史上的“胯下之辱”。

屠户的挑衅,韩信完全可以选择跟他打一架,但那并不是唯一的办法。这个例子恰好说明了即便别人挑衅,也可以有不止一个解决办法。

也说明了,虽然受胯下之辱,也不需要用死来证明自己,一样可以成为一代名将,一样可以指挥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和垓下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一样可以因为卓越的军事韬略和用兵智谋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4

自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社会、心理和生理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我们的媒体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如果能更专业一些,恐怕就会杜绝一些模仿性的自杀,尤其是青少年。

相关机构如果能对精神障碍做更多的普及工作,民众不再对精神障碍患者妖魔化,理解精神障碍跟生理疾病只是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已,对于那些患有精神障碍却不能接纳自己的人,从心理上也是很大的支持。

被社会认可和接纳,会大大地减少精神障碍患者孤立无援的感受,也会更少自杀。我在咨询中常会问我的来访者,“你觉得癌症和抑郁症哪个严重?”“你会轻视癌症患者吗?”

另外,当人们患上某些慢性疾病、或者患上严重的生理疾病比如癌症等,身体上的病痛加上持续的、无法预测能否好转等等现实因素,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会让有些人产生轻生的念头。

这种时候,病人的社会支持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家人、亲友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会激发他们求生的欲望。

最后,说说心理因素。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即便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我见过一个40多岁的癌症患者,从检查出肺癌晚期到最后离世,不到20天。他从拿到结果那一刻开始,就不断地抱怨,抱怨他的妻子、孩子,抱怨他的妈妈,他的同事、朋友,每天因为抱怨而消耗大量的气力,晚上睡不着觉,不听任何人的建议……

另一个我从网上了解到的癌症患者,记者凌军,2007年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也是晚期肺癌,被告知活不过3个月。他听取好友的意见,开始走上一条自我康复的道路。2012年复查,他几乎痊愈了。

多么相似的问题,多么不同的结局。造成这种区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心理积极就可能活下来,心理消极就可能活不下来。

心理因素在自杀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计可施、走投无路,生不如死等等,这都是人们自己想出来骗自己的借口,都来自心理。比如,抑郁症的患者在发作期,对一切的评价都是消极的,认为一切都好不起来了,一切都是不值得的,尤其认为自己不值得活着,自己简直就是人类的包袱。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在发作期间会表现出来一些抑郁症的症状,比如: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心情总是很差,思维变得缓慢而反复,做事效率下降,犹豫而无法决断,什么也不想做,身体感受疲惫乏力等等,这些明明是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的特点,这些症状恰恰证明他们得了抑郁症,就像发烧、流鼻涕、打喷嚏恰恰证明一个人感冒了一样。

而他们无法接受自己这些变化,却又不去尝试改变这些变化的方法,比如感冒了就吃药,多喝水,多休息,抑郁症了就去精神科找医生看病,或者找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

他们感受很差,又没有尝试改变,就只剩骗自己了,“我改变不了了,死了就不痛苦了”。

前面提到那个高二的学生,当我问TA为什么自己那么痛苦,却不主动来找咨询师,还要父母催着?TA说,“我觉得咨询也没用。”这就是抑郁症的特点,消极地看待所有的事物。

于是我跟TA探讨死了有用还是咨询有用,死了会是怎么个情况,会好会坏,会不会更痛苦我们都无从知道,而咨询却有可能好起来,何不试试这个办法?于是TA开始尝试,到现在效果还不错。

5

有些人为什么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遇到抑郁症、比如遇到被人误解的时候,比如遇到自己不喜欢的社会环境等等,产生极端消极的想法,甚至想到死呢?这涉及到他们的认知形成过程,涉及到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等复杂的因素。由于篇幅限制,在这篇文章中就不再详述了。

最后,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当你或者你周围的人遭遇困难的时候,如果认为走投无路了,没有办法了,只能死了,一定要记住,那不是真的,因为你并没有尝试过所有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