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要靠罚?教育专家:父母这样做,家庭教育才有力

文 / 冉冉诗
2019-04-19 21:05
一、有效惩罚,解决家长的“教育无力”

昨晚,《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学校和教师依法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中小学教师对学生上课期间不专心听课、不能完成作业或者作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课纪律等行为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孩子就是要靠罚?教育专家:父母这样做,家庭教育才有力

《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

首次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的管教权: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力挺:

“严师出高徒”、“老师的威严还是要有的”

也有人提出质疑,

“这个度很难把握,大的就是体罚了”

“一些素质差的老师,恶意或者使用不当的方式惩罚学生,这个背景下,政策就很难一刀切”

还有家长提出,应该建立“陪审团”制度,让家长也参与其中。

不止在学校,孩子在家里的管教问题,同样让家长内心充满矛盾,头疼不已。

不惩罚吧,熊孩子要”上天“,光靠眼神和语言进行的说服教育,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他依然我行我素,把所有忠告都当成耳旁风。

惩罚吧,好像又违背了爱的教育,还怕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种矛盾的心理,造成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无力感,有些家长说,”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把孩子塞回肚子里去,这样就不用那么操心了!“

就连在台上逗乐无数人的”小岳岳“,面对孩子,也是一筹莫展,他在微博上公开为女儿写作业招聘辅导老师,并无奈地说,”但凡有一点办法不会这样“。

孩子就是要靠罚?教育专家:父母这样做,家庭教育才有力

小岳岳发微博称想雇人辅导女儿作业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门微妙的家教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看父母使用是否得当。

事实上,孩子就像一棵蓬勃生长的小树,可塑性极强,家长面对教育的这种无能为力,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有效惩罚”。

二、有效惩罚,更能促进孩子的转变

1、什么是有效惩罚?

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结果也不尽相同。

滥用惩罚,不负责任地对孩子的肉体和心灵施暴,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惩罚反而起了反效果

错用惩罚,无法触达孩子的内心,孩子就会继续我行我素,最终的效果是“管不住孩子”,惩罚失去效果。

适当、适时的科学惩罚,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起到以罚助教的作用。

适当、科学的,能促使孩子转变的惩罚,才是有效惩罚。

2、为什么应该对孩子施行“有效惩罚”?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进入童年期,孩子的思维才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也就是说,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联想的。

孩子就是要靠罚?教育专家:父母这样做,家庭教育才有力

讲道理依靠的是逻辑思维,因此,比起一味讲道理,直观地让孩子了解后果,更能促进孩子的转变。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曾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进有助于孩子形成坚强的性格,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能培养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

在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发展成熟,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之前,有效惩罚就是一种简单清晰的教育方法。

三、家长该怎样进行有效惩罚?

1、明确最终目的

在惩罚孩子前,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惩罚的目的。

为什么要惩罚孩子?

不是为了体现家长的权威,也不是因为后果必须要有人去承担,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犯错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进而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惩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向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去发展。

因此,有效惩罚首先要杜绝的,就是体罚。

体罚是一种原始、野蛮的行为,不但会给孩子正在发育中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这种身体反馈的模式,在他们心里埋下暴力的种子。

与体罚同样可怕的是“精神的体罚”,即对孩子使用呵斥、羞辱、讥讽等言语暴力。

通常情况下儿童出现粗鲁、蛮横、冲动、残酷、缺乏羞耻心,以及无意识的破坏现象,都与精神体罚有关。

孩子就是要靠罚?教育专家:父母这样做,家庭教育才有力

不对孩子进行体罚和言语暴力,是有效惩罚的基本原则。

明确的目的就像一根定海神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惩罚偏离方向,不让惩罚变味。

2、找到正确方法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作者阿黛尔.法伯曾说,“无效惩罚剥夺了孩子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反省的过程,每个孩子都需要正确的惩罚。”

除了前面起到反效果的体罚和言语暴力,惩罚无效也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最终目的。

什么样的惩罚才是科学的、能促进孩子改变的呢?

美国心理学件津巴多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出:

(1)惩罚应该是立即的

正因为孩子的形象思维模式,我们需要在每次不良行为发生后,及时给孩子惩罚的反馈。

也就是说,惩罚应该是在不当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如果是在公共场合或者不方便开展惩罚的场所,我们也应该在回家后,重演当时的情境,并随后进行惩罚,帮助孩子建立不良行为与惩罚之间的紧密联想。

任何延误都会降低惩罚的有效性。

(2)采用负惩罚

那什么是负惩罚呢?

负惩罚是指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即不给予原有奖励,以减少儿童不当行为的出现频率,比如取消周末带孩子去海底世界的计划。

正惩罚与负惩罚对应,是指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家长施加一个坏刺激,给儿童处罚的方法,比如惩罚孩子去做家务。

对孩子来说,最有效的惩罚是负惩罚,而不是实施令人不快的刺激。

孩子就是要靠罚?教育专家:父母这样做,家庭教育才有力

对孩子来说,最有效的惩罚是负惩罚,而不是实施令人不快的刺激。

(3)惩罚应该保持一贯性

家长应该坚持“从不例外”原则实施惩罚,不放过任何一次不当行为。

这个一贯性,还包括实施人的一贯性。

也就是说,发生不当行为后,不能只是爸爸坚持对孩子进行惩罚,其他家长陪伴的时候,就可以少惩罚或者不惩罚。有些家庭,尤其是隔辈的老人,因为“疼”孩子,而做无原则的庇护,最容易让孩子对家长的惩罚产生抵抗心理,从而使惩罚失效,或者起到反效果。

家长有时候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是因为他们对孩子并不了解,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你说的,孩子就会听,你教的,孩子愿意做,家庭教育就会成为孩子有力的支撑,帮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