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听起来很酷的“读心术”,是不是真的存在?

文 / 科技咚咚锵
2019-04-18 16:31

每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被问过这样的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吗?”大众心目中的“读心术”,大概就是通过察言观色,分析对方行为/表情中流露出的蛛丝马迹,猜出对方内心的想法。

然而,学习心理学并不会让你掌握这样的黑科技。我认识几百上千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老师、专家、教授,还没见过哪位有这样的本领。

当然,在特定的情境里,依据特定的行为线索,确实能够判断出对方的意图,这一点每个人都能做到,但是仅仅是“特定”的情况,并不是普遍性的规律。

有人可能会说,心理学不是经常讲XX效应,YY效应吗?确实,有很多心理学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各种因素会导致怎样的心理反应。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结论都是统计结论。也就是说,你收集了几百人的数据,能够得到一个统计学上显著的结果。但是,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个人身上,误差就会很大。

实际上有人统计过,心理学研究的平均效应量不过是r=.25。换句话说,大众津津乐道的许多心理效应,只能解释大概5%的行为差异,剩下的95%就取决于其它因素了。

5%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果拿来预测群体的趋势,5%的预测力是有价值得。但如果你想预测某个具体的人在某时某刻的内心状态,准确率也会提升,但猜错的几率依然很大。

归根到底,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会受到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的。肉眼可见的东西,本身的局限性就在那里,不能指望太多。

当然,这些年随着脑科学的进步,借助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还真的能实现一些类似于“读心”的效果。比如看一段影片,通过大脑视皮层的神经信号,可以粗糙地重建出你看到的画面。不过这只是视觉刺激,至于更高级的心理过程,还有需要更多的研究。

给大家举个小例子,在与人交往中,有些人皮笑肉不笑,但有些人笑起来,在眼部会有类似鹰爪的皱纹,脸颊也会上扬鼓起,并且还会扯动眼窝周围的肌肉,如果你看到这些,说明他和你在一起是发自内心的高兴,是真心的在笑。

很多小动作是你无意识做出来的,而这也恰恰反应了你当前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比如男人说谎的时候,会摸自己的鼻子,因为当人们撒谎时,大脑中的岛叶皮质(一种脑素)会被激活。而研究发现,岛叶皮质活性增强后,体温就会升高。尤其是鼻子及周围肌肉的温度会有所上升。

你的眼神也会出卖你,当和别人谈话对视时,不断地眨眼,是一种逃避的表现。眼皮下垂,说明没有用心听讲;眼珠乱转,表明“正在处理信息”;眼珠向上看,是回忆事情......

这些可以算得上是心理学的“读心术”吧,我们运用心理学,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而不是学会某种小技巧,来攻击别人,满足自己的欲望。

人确实是很聪明的,了解心理学之后在强加锻炼就可以逆反基本动作甚至可以以假动作骗过对方。例如,拳击队员,人家可是打脸的,但是长久的训练使他们不但不闭眼,甚至还能思考一下对策。

而且,另外一个比较严苛的条件就是--过度情绪,不要以为很简单。心理比较平凡的人确实是不需要过度情绪就会表现出来,但确有一种人必须要符合以上条件--过度情绪。经历过很多的人,有些人你不得不承认你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有人家一天精彩,而多于常人的经历不可置否的磨砺了他们的心理,心理压力大反而不易被人看穿。

读心确实差不多也是赌心,以自己的判断赌出对方的心理活动,赌对赌不对,都不太好说,而且赌的也只是个大概想法,伤神费力又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