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文 / 积极家庭教育
2019-04-11 07:05

她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她用自己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他们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

父亲——哈佛大学法学博士,1960年代韩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公使和驻联合国代表

母亲——波士顿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双料博士。曾任耶鲁大学教授,现任韩国东岩文化研究所所长

长女——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长子——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担任美国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中学获得美国总统奖。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哲学博士

三儿子——哈佛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又返回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成为耶鲁大学法学院首位韩裔客座教授。现担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克林顿执政期间曾出任美国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

二女儿——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客座教授,是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女性客座教授

小儿子——哈佛大学社会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了美术学领域的最高学位——MFA(艺术硕士)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这一家子的学霸,是不是你也感到了震惊,创造奇迹的全惠星女士,成为全球妈妈的典范。

《纽约时报》评论她的家庭:“这个成功的家庭,可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

《华尔街日报》把她的孩子称作“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利精英兄弟”。

他们还是美国教育部选择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全惠星就是韩国的全惠星博士,前任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长。曾获得韩国国务总理奖、KBS海外同胞奖、美国康涅狄格州总督奖等荣誉。

她出生于1929年的首尔。她本科就读于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英文系。大二的时候以全额奖学金作为交换生去美国迪克逊大学学习社会学,后进入波士顿大学攻读社会学和人类学双料博士学位。

1960年韩国发生四一九军事政变,进入了长达27年的军事统治(题外话,那一次军事政变的领导者朴正熙就是韩国前任总统朴槿惠的父亲)。在这次政变中,全惠星身为外交官的丈夫被军政府通缉,后申请政治避难带着全家辗转来到了美国。

来到美国后,夫妻两一起在耶鲁大学教书,他们是耶鲁大学首次聘请的亚裔教授。后来全惠星在美国成立了东岩文化研究所,该研究所致力于研究韩美文化差异和加强韩美之间的文化交流。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母亲,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全惠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她的秘诀是什么呢?

01

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全惠星说:“我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心情很焦虑。我日思夜想怎样做个好父母,怎么才算好父母,加上当时又没有别人的指导,连相关的书籍也找不到。我陷在这样的焦虑中,不能自拔。后来,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回忆起他们对我的教育过程,瞬间,不只是育儿问题,就连人生问题也好像是重新聚焦了一样,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我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他们始终在学习、进步,充实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影响到了很多人,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可能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无条件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2

妈妈要懂得发展自我

全惠星说:“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妈妈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开发自我。要想培养优秀的孩子,就要先提高母亲的能力。母亲对一个家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记得在我的孩子即将进入高中的时候,我也面临过继续工作还是照顾家庭的选择。当时为了从财团那里争取到更多的研究经费,我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工作,并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在孩子面临升学问题,需要对话和勉励时,我仍然选择了孩子们。社会学学会的活动刚好订在孩子正式开学的前夕,在我的专业领域里,这是非常重要的聚会,但是我几乎没有去参加过。”

所以要想成为好的引导者,父母就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计划好自己的人生,日积月累,始终进步,并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3

03

恩爱的夫妻 孩子的榜样

父母互相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互相尊重中会产生忍耐力,这是夫妻相处时很重要的一点。遇到分歧,要懂得尊重和认可,尝试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粗暴的大吵大闹。

全惠星的母亲曾告诉她一句话:“夫妻之间有差异是好事,这样才会彼此珍惜。”所以全惠星在和丈夫有争执的时候,都会告诉孩子们这是父母之间差异造成的,要允许差异的存在,这样对家庭有好处。

此外,妻子也要维护和树立丈夫在家庭中的权威。如果妻子不尊重作为父亲的丈夫,孩子也就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反之亦然,丈夫也要尊重和树立妻子作为母亲的威信,这样孩子才会尊重妈妈。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感情好的夫妻,肯定会教育出更成功的孩子。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4

聆听孩子心声 适当给予建议

全惠星的二儿子在医大做研究员的时候,有个财团提出了研究课题,他马上积极响应,提出了一整套计划方案。但最后,研究费用却被在他看来比自己差很多的人得到了。儿子觉得心里很不平衡,就给全惠星打电话。

“那人的水准比我差远了,结果我的申请被拒绝,他却拿到了项目。怎么能有这么不公平的事。”儿子一开口就抱怨上了。

全惠星跟他说:“孩子,不要认为这件事是你跟这个财团的最后一件事,要把它当做你们合作的开始。毕竟最终结果还没有确定,你还有努力的机会。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信心,那就接受结果吧。

不要在背后抱怨,那无济于事。去联络评价你研究项目的人,问清楚被拒绝的理由是什么,再找机会说明你方案的优势吧。”

听了母亲的话,儿子特地去找了项目负责人,将自己的方案再次阐述。最终儿子拿到了更大的资助。

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一长大就跟自己有了隔阂,什么事情都不愿因跟父母说,而他跟同学、朋友却好像无话不谈。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首先应该反省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全惠星认为,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

如果跟父母说心里话,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听不进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选择,那么怎么还能希望孩子愿意跟父母交流呢?

孩子喜欢有力量的父母。只有当父母了解孩子的世界,才有能力去帮助孩子,走进他们内心的世界。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既要放低自己,同时也要抬高自己。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放低自己是说,父母要跟孩子一起面对他们的人生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

同时抬高自己是说,父母要善于把握方向,从更高远更周到的角度给孩子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

父母是孩子的同行者,但同时也是孩子的灯塔,照耀前行的方向,让孩子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路。

05

在家里营造读书氛围

全惠星说:“无论在家里的哪个角落,都有学习的氛围。这一切都是我先生所营造出来的。不用强求他们去学,孩子们的眼里只能看到书桌和正在学习的家人,他们就会觉得学习是我们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刚结婚的时候,在我们租住的公寓里只有一张书桌。我和先生都是喜欢学习的人,对我们来说,一张书桌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说我可以先在茶几上学习。但先生马上反对,说那样的小茶几怎么能用来学习呢。

然而,我们当时的经济情况并不允许我们购买更多的书桌。所以,我先生只要有时间就去二手市场,希望能给我找到一个合适的二手书桌。终于有一天,他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回来了一张看起来不大却很别致的高档书桌。

在我们家,书桌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家具,而是用于学习的特别家具。先生费心为我准备书桌,是因为他不但将我看做他的妻子,更将我视为一名学者,所以这张书桌才显得更加珍贵。

父母只要让孩子们懂得学习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等于是为孩子做了一切有关学习的事情了。如果父母能够自然地坐在书桌前,孩子也会跟书桌亲近起来的。

比起说“你学习吧”,更有用的是说“我们学习吧”

我并不是说让所有的父母都将书桌搬进房间。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想要让孩子们学习,要做出怎样的实践,以及这样的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6

06

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

有人曾经问全惠星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式时,她说:“不要只培养孩子的才华,更要注重培养他的品格,让他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一个人的才华,会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熠熠生辉;而只有当他同时拥有了高洁的品格,他的光辉才会散发和蔓延,才会照耀到他人。

有一次,三儿子洪柱的女儿找到她说:“奶奶,我正在筹集艾滋病基金,请您帮忙捐些款吧。”

孙女小小年纪能有这样的爱心,全惠星非常高兴,于是她虽然特别忙,但还是抽出时间去银行给孩子汇了一笔钱。

过了不久,孙女兴奋地告诉她:“奶奶,我已经筹集到四万美元了!”

作为耶鲁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学生,能筹集那么多钱,非常不容易。而且她还是这次募捐活动的发起人,这让全惠星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孩子只是一个参与者而已,没想到她在关照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发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因此,孩子的才能就是这样一点点锻炼起来的,不是为锻炼而锻炼,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悄悄生长起来的,就像你无心撒下的种子,没有刻意等待,说不定哪天它就发芽了。

每次活动带给孩子的喜悦和成就感,会鼓励她以后投入到更多更大型的公益活动中去,而这些活动也会令她今后的路越来越坚实和开阔,让她和她周围的人都受益。

这也证明了,比起才华来,品格更能带给他人感动。现在,只要孩子们参加帮助他人的活动,全惠星就会感到非常高兴。

后来,他们果真都陆续做了很多事情,有的为海啸遇难者家属募集资金;有的在法律事务所为那些艾滋病患者代写遗嘱;有的穿越大半个美国,给穷人建房筹集环境基金;还有的帮助那些不能公开遗嘱的人们代书亡后法律事务文书……

孩子们始终有个目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

一旦这样的意识在他们内心扎根、生长,慢慢成为一种信念,他们就会获得无限的力量。他们会全心全意去实现这个目标,而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会努力增长自己的体力和才华,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这也是全惠星所提倡的最终成长为大人物的道路:

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帮助他人需要施展才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7

让孩子有个强健的身体

全惠星对孩子的系统教育都从3岁开始。与众不同的是,全惠星是从锻炼孩子的身体开始的。大儿子京柱出生后身体较弱,有时一个月去看大夫十多趟。抱着生病的小宝宝,精疲力竭的全惠星下决心使孩子强壮起来。

从秋季开始,全惠星每天让孩子接触一次凉水,先是用凉水洗手,再洗胳膊。坚持一个月后,孩子渐渐适应了,就开始用冷水洗双脚双腿。

孩子的四肢适应了冷水,下一步就准备洗冷水澡了。第一次,全惠星把水温调在25℃,孩子并没有感到多么不适。第二天,她把水温调低了1℃,第三天,再调低1℃。一个月后,孩子已经可以承受0℃的冷水浴了。从那以后,小京柱再也没有发过烧。就这样,全惠星如法炮制,结果,6个孩子几乎从未得过病。

全惠星查阅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这些非同寻常的大人物,都是身体非常强壮的人。没有强壮的身体,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也不能成为大人物。

为此,全惠星制订了一系列“魔鬼训练”计划,让孩子们每天坚持。当时,家对面是著名的尼尔斯湖。每天早晨天刚亮,全惠星就把孩子们从睡梦中叫醒。顶着寒风,孩子们开始了每天一次的3000米长跑。

此外,全惠星还要孩子们从事各项运动:攀岩、壁球、跆拳道,甚至举重。

全惠星的大女儿、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的庆信深有感触地说:在大学里,与同学们相比,我并不聪明,但我强壮的身体,使我能够在实验室里连续待上两天两夜而不休息,这是我成绩名列前茅的原因。

母亲对我们进行的强化身体训练,就像给我们身体里安装了一台超强马力的发动机,使我们能够长期工作而不疲倦。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8

锻炼孩子精神集中的能力

由于对孩子培养方法的热爱,1972年,全惠星在美国成立了东岩文化研究所,从事文化和人类发展的研究,自任理事长。作为研究所一个课题成果,全惠星得出一个发人深省的结论:智商超群的人往往并不成功,而那些著名人物,其智商并不一定比常人高,他们经过努力,反而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全惠星认为,其中的原因是,成功者往往能够长时间精神集中,从而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点。

为了锻炼孩子们精神集中的能力,全惠星想了不少办法,但效果都不好。

有一天,她去巴厘岛度假,在海岸边的礁石上,发现两位正在练印度瑜伽的姑娘。她们盘膝而坐,面朝大海,在她们面前放着一块黑色的板子。全惠星纳闷地问:“这块黑板是做什么的呢?”

两位姑娘告诉她,这块黑板是为了把目光紧紧地盯在上面从而入静。全惠星问:“为什么是黑色的呢?”姑娘的回答很有哲理:“黑色是一种虚无,瞅在黑色上,能达到虚无的更深处。”

全惠星恍然大悟。回到家里,她就和丈夫高光林一起做了块“黑板”。“黑板”面积约6平方米,上面贴着一层纯黑色塑料膜,像一块黑色的幕布。中央有一只小小的蓝色闪光灯,每隔一定时间,闪光灯就会闪动一下。

每天晚上临睡觉前半个小时,训练课开始进行。全惠星要求孩子们在盯着“黑板”的同时,大脑要停止一切思维。有时孩子们不知不觉中,精神就“溜号儿”了。这时,“黑板”正中的灯闪动起来,一个声音提醒道:“请不要想任何事情,请不要想任何事情……”

经过半年的训练,孩子们大多能保持十多分钟“零思维”状态。这种强大的入静能力,提高了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能力。

这种能力,使得全惠星的孩子们能够在学习时极高度地集中精神,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09

尊重小人物 争做大人物

全惠星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会用一些例子来告诉孩子们做个小人物生活会如何如何不容易,人生会如何如何痛苦,以此来激励孩子们上进。全惠星非常反对这种做法。

她的做法是:尊重小人物,争做大人物。

全惠星买来一本《林肯传》让孩子们阅读。然后,全家开会讨论读书心得。林肯的父亲想当一个农民,所以,他就成了一个好农民。林肯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所以,他就成了一个伟大的总统。愿望,决定了这对父子人生的差距。

她问道:“你们希望做林肯呢?还是做林肯的父亲?”孩子们当然希望做林肯,可是,又感觉办不到。

全惠星说:“美国没有更多的总统位置来让所有人去做总统,但是,美国有众多的议员职位,足以使得好多年轻人美梦成真。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都有足够的位置在等待着成功者的到来。”

全惠星要求孩子们了解大人物,争做大人物,但她并不要求孩子们非得做哪一种类型的大人物。

她的六个子女全部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位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她认为,在人生的舞台上,孩子们是自己剧目里的主角,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明白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家长只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去给孩子们规定某一个人生轨道。

所以,她的6个孩子,长大后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但不论他们选择的是什么方向,由于他们在身体上,心理上,智能上,都具备了足够的成功基础,所以,最后取得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回忆培养6个孩子的历程,全惠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要素。

来自家长和社会的硬性要求,只能使他们感到不适,或者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展,或者误判了他们的潜能所在,结果事与愿违。

家长最需要做的不是别的,而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做到这样,天赋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