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文 / 小熙带你看世界
2019-04-09 16:11

【全文共2358个字,10张图片,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由于身体缺陷、骄纵、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

01心理学|大家都在自卑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烦心事儿,导致愤怒、焦虑、抑郁等一些负面情绪的迸发,但唯有自卑这种负面情绪随大家一起"呱呱坠地"。

1910年,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把他理论的重点从真正的胜利自卑感转向"主观的自卑感",在课题研究中他指出,人一生下来便具有自卑感,因为孩童的生存必须依靠成年人。但又因为与成年人相距甚远,从而产生虚弱、自卑等情绪的诞生。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也就是说,咱们很多引以为傲的"传统观念"都是自卑的表现,比如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比如高官俸禄,光宗耀祖等人生追求。

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也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表明"追求权力、威望和财富"是神经症人格的自卑表现。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精神症人格》

那到底什么是自卑心理?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自信,办事畏首畏尾,没有自己的见解,习惯附和别人的想法,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没处理好,陷入种种负面情绪中。

而且由于认知的错误,将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自卑情绪,就比如民族自卑!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日本马桶盖”“cheap girl”等民族自卑感事件

02教育|课堂上的民族自卑

在小学、初中的课本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修饰语句"老外竖起了大拇指"、"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等等,文化性的自卑感就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总借助外在评价来肯定自己的价值,甚至为此还虚构了很多不存在的"教育",这真的不是自卑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篇《爱迪生救妈妈》的精读课文,内容描绘的是爱迪生母亲要做阑尾炎手术,可医生认为房内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于是聪明的爱迪生就找来很多镜子帮助照明,才得以让医生顺利地手术,救活了母亲。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爱迪生救妈妈》

但根据医学论文资料考证: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发生在1886年,文中描绘的爱迪生是7岁,而那一年,是1854年。后经人教社的核查,文章是上世纪80年代杜撰发表的故事。

"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中《尊严》一文。文中流浪到美国南加州的年轻难民不吃嗟来之食,用劳动换取食物的做法获得了镇长杰克逊的赞赏,并把女儿嫁给了这名有尊严的小伙,后来他成为了石油大王——哈默。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

但在2017年4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里的课文《尊严》再次遭到了有心人士的质疑:一个实业家怎么可能会逃难要饭?而且查阅相关材料可以知道:石油大王前两任妻子分别为:俄国的女男爵和一个来自新泽西州的普通姑娘,并没有南加州的妻子。

经核查,该文1998年首发于《涉世之初》杂志,作者李雪峰,后经《大众科技》《意林》等多家刊物转载,于2004年入选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为杜撰。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实业家阿曼德·哈默会逃难要饭吗?

还有很多杜撰的案例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毫无疑问这些作者对外国的推崇,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国新生代的民族自卑感,国外小孩品质优良的教育深入骨髓,文化的自卑感油然而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模仿韩流的“小鲜肉”了。

与其说很多"小鲜肉"崇洋媚外,更应该说是缺乏民族自信力。当一个民族真正的文化自信,那还会发生"疯抢人本马桶盖"这种令人不耻的事件吗?

03生活|逃避带来的自卑感受

除了"崇洋媚外"的民族自卑引导,更多一部分原因则是对于自身之外的事物不够了解,导致无意中赋予它们力量和光环,内心会对此产生压力感,从而削弱自己的信心,进而产生焦虑、自卑、否定自己的情绪。

这个心理过程的产生是非常迅速的,甚至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很难察觉。而且这种感受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所言"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中,并改变社会"。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互相影响,传递负能量

自卑不可怕,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写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对其目前所处的地位感到满意,唯有意识到风险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才能从自卑走向成功。"

通俗而言,自卑感是克服恐惧的一剂良药,也是前进、成功的助力。

但大家似乎有些沉迷其中,好比小时候《狼来了》的故事,主人公因为内心的存在感没有得到满足,只好通过谎言来获取别人的关注。

而过程中少年预期的效果也确实达到了,人们都关注了他,因此他不断将这一行为强化,重复。可直至最后少年存在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内心依旧是自卑的状态。由此可见: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而不谈。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由于达不到自己预设的目标而产生自卑

生活中不乏这么一些朋友,想要得到大家的关注却又不去发扬自己的优势,靠着投机取巧获得别人的关注,殊不知这种自卑心态引发了不少负面情绪的诞生,严重影响自己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活状态。

想要彻底杜绝自卑还是应该先感受自己的自卑情绪,认识这份混着羞耻与无力的自卑感,从而将它转化成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

04面见|如何解决自卑

自卑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导致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等等。但在心理学上,自卑情感是可以通过调整认识和增强自信心并给予支持而消除的。

那究竟应该如何面对自卑呢?

1. 正确认识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途径,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卑的心理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2. 正确对待失败:人们往往因为经验、知识的不足引发失败,又因为没有恰当的解决方法,自卑心理恶性循环导致心情失落。树立"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思想能有效克服自卑。

正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约翰·汤姆逊曾对自己成功的经验作出总结:将"成功"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

汤姆逊将"成功"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失败"。

3.树立正确的目标:自负源于自卑,两者相伴相生。但只有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指个体将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的心理需求。)才能树立自信,假设"抱负水平"定得过低,就会激不起奋斗的热情,容易引发惰性;但要求定得过高,超出自己能力之外,达不成则容易引发"失败感",也就是自卑。

正确的目标方向有利于积极向上,创造自信感,彻底摆脱自卑。

05期盼|自己的理想状态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自卑感这个词是由价值较少和感觉组成的,也就是说,自卑感这个词和自我价值判断有关。

自卑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对努力和成长的一种正常刺激。适当自卑能让大家更清楚得认识自己,将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走向成功。

而过度自卑就会产生自卑情结,遇事容易退缩,不敢承担,也就是所说的没有主见。

希望大家都能有健全的自卑感,不拿自卑当借口,勇于追逐“理想中的自己”。

内向自卑、不喜社交?做到这3点,你的自信心将远超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