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文 / 晶姐影享力
2019-03-31 21:07

《都挺好》这部剧从一开始到结束都得到了观众的强烈关注,这部剧情引起了大家对家庭思考,同样也在戏中人物身上找到一个个共鸣点。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老戏骨倪大红精湛的演技,很气人但是还会忍不住飙泪;

被姚晨的恰到好处的情绪表达所感染,原生家庭的毒让一个女孩变得强大;

被郭京飞让人又哭又笑又怕老婆的人物演活了;

被李念的三观正拎得清的处事原则,佩服她能够有错就找方法解决

……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都挺好”三个字,有一种无奈,有一种看似挺好,实则问题多多。

“都挺好”是一种劝慰自我的自我麻痹,

一种对家人的报喜不报忧,

一种深藏在“中国式教育”的自我压迫成长。

而这部深刻讨论家庭、婚姻的电视剧当中,侧面折射了一个典型“中国式教育”的家庭,因为认知层面,以及自身修养、婚姻夫妻双方感情……诸多因素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晶姐追剧后总结了5点,为何我们会输在起跑线的原因在这里。

01

家长的眼界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父母的眼界折射出原生家庭对子女们成长的影响。深受“重男轻女”思维的苏家人,对于男孩子要努力读书,要事业好,要有房子,要娶媳妇,而对于女孩就差别对待。

虽然结局上对于母亲的“坏”进行了洗白,那点滴的美好才是我们心中对家的牵绊,但是伤害已经构成,那些岁月里的伤,是无法被消除的。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苏明玉明明有考名校的潜质,却因为父母早已安排了当地免费的师范院校,苏明玉内心哭泣抗争,却得不到任何同情。

对于苏明玉来说,明明可以走另一条路,甚至也能去美国留学,却因为父母能够出钱帮助大儿子和二儿子,甚至不惜卖掉苏明玉的房间,甚至连通知一声都没有告诉苏明玉。

家长的眼界只有男儿才要投资,女儿“读书无用”,反正也是“泼出去的水”的短浅眼界。

而《都挺好》的苏明玉本身勤奋,外加快速成长的人生轨迹,遇到蒙总的高人指点,才飞速成长,如果没有蒙总的点播呢?

为了凑足学费、凑足留学的钱没日没夜的打工,累垮了身体,熬到了毕业,就算学习成绩优异拿到名校留学资格甚至奖学金,父母的眼界一定程度影响了她,让她走不出家的困局,也走不出情感的困局。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都挺好》后来苏明玉的成功逆袭,是血泪的代价,是竞争社会被逼出来的,她果断断绝了与家的往来,这样残酷的牺牲才换来这些,如果是个普通的女生呢?或许就不能这么幸运了!

晶姐在这一点上就深有体会,父母都是工人出身,上学那阵和奶奶爷爷生活,对教育念书的事情有一定的偏见,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念完大学,找个稳当的工作,结婚生子稳稳当当就好。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也许在以前生活温饱成问题的一代人来说,这是最实际的生活,但是家长的眼界在成长道路会设置诸多障碍,明明可以走的更远,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却被我们的眼界所局限了。

难道我们的人生就要这样在看似“都挺好”,实则越来越思想落后中生存,然后等待着年岁增长一点点被社会所淘汰?

02

言传身教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都挺好》的几个子女似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不是单只面貌,而是性格和处事上面。

言传身教是教育里一股无形的力量,父母作为家长 第一任教育者,在孩子的心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父母是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也影响到孩子。

苏明哲的“老好人”人设,你会说苏大强就是缩头乌龟,苏明哲还老爱出头,不像呀。苏大强虽然很关心子女,甚至对苏明玉也“偷偷”关心,但是都是有心无力,这跟苏明哲如出一辙呀。

苏明哲很多年不回国,回国是母亲的葬礼,除了主持葬礼杂事,其他费用都是苏明玉拿钱;

想要把苏大强搬到美国住,根本没有协调好,就摆出大哥架势,最后也没去成;

想要给苏大强买个房子,自己的工作还是通过苏明玉介绍的,工作还没稳当,最后是卖了老家房子才算解决,很多事情都是“有心无力”。

苏明成更不用说了,苏大强自私且自我,苏明成也是如此,除了自己觉得关心的事情,对于“啃老”这件事情自己却不自知。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苏明玉可能跟苏大强相反,甚至很像母亲,强势而霸道,一开始出现的冷漠甚至让人不理解,但是那是她内心脆弱的保护壳,苏大强其实只是表现出来了。

最后的和解,晶姐是看哭了,但是怎么说呢,伤害已经造成,要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家人,我怎么可能原谅?伤口会一点点变成疤痕,成为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印记。

03

溺爱、偏爱到底害了谁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苏明成就是《都挺好》里被溺爱长大的妈宝男,苏明成看待“啃老”的问题,苏明成没觉得是在“啃老”,反而觉得理所应当。

如果不是苏大强的账本详细记录了三个子女花销,如果不是苏明玉理智处理事务事,如果苏明成妻子朱丽三观正的导向,或许苏明成还沉浸在“理所应当”的世界里。

可见如果父母的观念中有了溺爱和偏爱,就会让孩子的成长观念里产生歧义,溺爱让更多的孩子变得不懂事,到头来呢?

是呀,苏明成算是家里看似最孝敬的孩子,定期去看父母,定期去“啃老”,家长没有摆正三观,却一味的溺爱孩子,最终倒霉的还是他们自己。

04

孩子与父母教育地位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中国式教育”的关键一个问题的是,父母作为家长是家庭里的“天”,不过《都挺好》家庭里的“天”是赵美兰,一开始就看出这个家的问题,孩子的家庭地位因为母亲而变的不同。

从教育角度来看,这种一开始就一个人说的算,这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我想在身边一定会有很多人是如此的经历。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父母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建立家庭中孩子的地位,也因为人为因素就决定了,晶姐认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

教育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教育是平等的。

而“中国式教育”父母一方要高高在上,大人还有一套理论,“从小不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以后孩子不得“上天”。”

这是教育,还是要培养一个听话的“奴隶”?

可是这种看似挺合理,实则把教育变成一种工具,是父母预设成自己认为对的人生轨迹,而并不是去真正了解孩子想要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是失衡的。

父母说的话永远是对的,孩子就得听父母,不管对不对,只要是父母说的就盲从认为对。《都挺好》就全方位立体的展现了,这种失衡如果在各自看似“都挺好”的生活里潜伏。

因为家庭里的赵美兰女士去世,隐藏的矛盾,子女们的关系不和,家庭中父亲的赡养问题一一浮上水面,随之而来隐患是,让好几个家庭支离破碎。

或许一开始就让经历这种模式的教育成长的人们,能够更客观的看待事情,这一点真的很难,几千年的思潮影响,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每一个作为父母的都应该在摸索中不断的学习。

05

成功与幸福的误导理论

成功与否?幸福与否?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你希望要哪一样?或许很多人会说,通过打拼,有钱有车有房我就会很幸福,现在的生活只是暂时的。幸福真正意义是什么?父母扭曲了一些所谓的幸福与成功,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从小的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赵美兰作为母亲最大的希望是儿子出息,而自己呢?

为了能够得到城市户口,才嫁给了苏大强,幸不幸福这件事情就好像并重要了,为了家里的脸面,为了以后自己的脸面,即使不爱苏大强也认同了婚事。

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也是为了“养儿防老”的初衷吧,到头来呢?能够真正做大事成大业的却是苏明玉,苏明玉和苏明成不用说全都实力打脸。

苏明玉虽然是最刚强,最倔强,骨子里却是一个有柔情的女子,虽然嘴上挂着目标是“躺在钱上”的人生目标,但是自从遇到了石天冬,她紧闭的心扉终于敞开了。

《都挺好》式家庭教育,从这5点知晓我们为何会输在起跑线!

尾声

关于教育这件事情,似乎越长大越明白一些问题,可是幼小的我们哪知道,因为根深蒂固的看似合理,实则有点压迫式成长的“中国式教育”,正在一点点侵蚀我们的生活。

小时候的缺失,不在青春期叛逆中表现,就会在现实中被无情的揭开,甚至在某一刻爆发,最终进入“因果轮回”的“泥潭”里挣扎,走出这个困局,需要时间,需要自我和解,需要在经历伤痛成长中一点点明白。

这是教育缺失带来成长的代价,或许这就是成长这本教科书最不一样的地方:

明明很累,却要死要面子;

明很苦,却要苦中作乐;

明明很痛,却要拼命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