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一别16年,优秀的人更容易孤独抑郁
如果说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已经进化到现代,那么我们对抑郁等精神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远古时期。能够征服外星的人类,却没搞清楚自己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2003年4月1日,香港歌手张国荣从文华东方酒店坠落,结束了46岁的生命。
他把最靓丽的青春留在了银幕上,把病痛留给了自己……
16年里,很多爱他的人仍无法释怀。也曾有朋友问:张国荣的抑郁症,会不会跟少年的留学经历有关?
少年寄宿、远离亲人、异乡拼搏……留学,真的会诱发抑郁症么?那些像哥哥张国荣一样笑容温暖灿烂的人,为何会抑郁而终?我们该如何察觉孩子和亲人的情绪不适,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
还记得不久前,我们四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在顶层餐厅聚会,有人谈起自己在国外有一段时间得过抑郁症。另外两个人很有共鸣地说,我也得过我也得过!特难受……就好像说:啊,你重感冒呀?我也刚刚好呢!
抑郁症到底有多“普遍”?根据美国心理健康协会的统计,每6个美国人当中,就有一个经历过抑郁症;而根据英国医疗系统NHS统计,每10个英国人,就会有一个得过/正在遭受抑郁症。
抑郁自杀,已经成为全球15-29岁的年轻人第二致死原因,远远胜过恶性肿瘤、心脏病、哮喘等。排名第一的是交通事故。
而抑郁症,也是全球重要的致残原因。
牛顿、达尔文、林肯总统、黛安娜……这些卓有贡献的人,都曾受到抑郁症的折磨。
但面对这样普遍的疾病,我们了解它么?
在中国,你可能觉得周围没什么人得这个病,仿佛只有张国荣一个人跳楼离去。多数时候,我们谈“抑郁”色变,很多人不愿意面对、不看医生、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或家人已经得了抑郁症!
焦虑、失眠、容易发脾气、莫名胃痛……很多人以为是更年期到了,或者其他的疾病,却想不到这可能正是抑郁症,需要早点治疗。
留学生也是抑郁高发群体。根据耶鲁大学的报告,大约每两个留学生当中,就有一个人罹患抑郁症。
我们等一下会说留学和抑郁症的关系。而大家觉得留学生抑郁情况严重,除了绝对数量以外,也有观念的问题。
留学生在国外接受教育后,普遍对抑郁症有一个正常、正确的认识,不回避,能坦然谈起,就诊率也相对较高,这其实是好事。
英美都很鼓励学生们去看心理门诊,记得每次大型考试前,学校会建议我们到心理医生那里预防一下,避免焦虑情绪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但在国内呢,很多人觉得抑郁症是不光彩的,就好像历史上人们会以为,得肺结核的人一定做了坏事,被诅咒了。
“我的孩子那么阳光、优秀,他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开玩笑!只是心情不太好吧。” 曾有家长这样说。
请您千万别这么想!我的一个朋友在心理诊所工作,她说每次听到这样的话,会更加担心她的病人。假如亲人都不能理性面对,病人只会越来越严重。
抑郁不是简简单单的不开心、心情不好,它是一种疾病,它会让人丧失情绪的调节能力,极度难受;自杀自残并不是病人本意,但它可以让病人感觉舒服一点。
所以你不能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想开点”,就好像你不能对呼吸困难的人说:那你努力喘气就好了啊!
基因问题、生理原因、性格、心情因素等,都可能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具体来说:
首先,人在长期疲劳的情况下,脑部化学物质分泌紊乱,可能诱发抑郁症,这是生理性的。
其次,药物也可以导致抑郁症,某些患慢性病的人长期使用药物,也会导致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久病床前无孝子,往往因为我们受不了患者反复无常的脾气,觉得他们想太多,而我们并不知道病人正受到抑郁症的困扰,也需要治疗。
同时,长期的孤独、心情不好、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导致抑郁症;
人生突变,如离异、丧偶、失去至亲、失业等,也可能诱发抑郁症。
以上这些只是各种“可能”的原因。遗憾的是,人们几万年来并没有彻底搞清楚,抑郁这个病到底怎么得的,哪个危险因素占主导,有没有其他原因?现在科学家们通常认为,上面几种原因交替发生了作用。
按照一个医生说的:如果说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已经进化到现代,那么我们对抑郁等精神疾病的认知,还停留在远古时期。
能够征服外星的人类,却没搞清楚自己的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唯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罹患抑郁症的人,并不一定整天郁郁寡欢。相反,他可能是微笑的,看上去很乐观。所以,当他有一天突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身边的亲朋好友会觉得无法接受。
癌症,尚且给了亲人告别的时间;而抑郁症却可能悄无声息的,带走你最亲近的人……
虽然,大部分抑郁症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是阶段性的,能够痊愈。但少数严重的患者,就像感冒被拖成了慢性的炎症,治疗难度增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张国荣什么都有了,有伴侣陪伴,有医生治疗,却依然失去了生命。
早期识别症状,可以有效的帮助康复。
并非只有卓有成就的人,才会得抑郁症。
根据美国心理协会:青春期或20多岁,是抑郁症高发的年龄之一。
作为家长,该如何发现孩子异常?
抑郁症有一些典型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注意力不集中、对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易怒、烦躁、缺乏行动力、失眠、饮食规律改变、觉得自己没用、觉得人生无意义、常常自责、自杀倾向、莫名的气喘、胃痛、头痛等。
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还有一些危险倾向,比如:厌食、常常抱怨自己太胖、过度节食、催吐、身上有莫名的伤口(或大热天却常常用长袖衫遮盖自己)、自我怀疑和否定等(比如,接受批评后自闭;觉得自己没用;好友不回信,孩子表现出极端焦虑等)。
这些问题未必都会演变成医学上的“抑郁症”,但家长和老师们要提高警惕。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请你咨询专业人士帮忙。避免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失去一个年轻的生命。另外,请你不要觉得现在孩子太脆弱了,其实根源是现代社会的节奏和生活环境,让这个病更普遍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全球第二大疾病。我们现在学习一些知识还不晚。
除了识别症状,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防范:孩子从小长大,我们如何引导她健康的生活?
抑郁症就像癌症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经过常年累积。家庭的不和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单亲、离异等,倘若处理不当,都可能为孩子的健康埋下隐患。
而对于要留学的孩子,家庭的提前规划(提前到低龄期)特别重要,避免临时转轨,临时抱佛脚。
前面说了,长期的疲劳焦虑,会让脑部化学物质分泌失去平衡;而孤独和压力,也是抑郁症的诱发原因之一。留学生往往几种危险因素都占全了。
身处异国、国际搬家、学业的压力、饮食不适应、孤独等等,都让留学生更容易被抑郁症击倒。
由于我们没法避免所有危险,比如孤独总是必经的,所以我们更要提前了解国外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内容,包括价值观等,帮助孩子提早适应,避免过劳。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孩子在国内太忙了,周末也排满,但学习的东西未必是新环境需要的,对于”优秀“的评价标准也和国外不一致。结果到了国外,不仅更加连轴转的忙,而且自我价值也被否定,身体精神都极度挑战。
这些年,屡屡有康奈尔、耶鲁、哈佛大学的学生结束生命,而更多的孩子却在默默忍受着。低龄留学的小留学生群体,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同时,由于考入名校付出太多,整个家庭都付出很多,孩子们即使患病,也坚决不肯放弃,一个人“身残志坚”的硬挺着。
我和同事身边都有这样的孩子:宁可在异国生病难受,常常吃药(抗抑郁药、安眠药、胃药、提升考试表现的“聪明药”等等),也坚决不回国,坚决不让父母知道。由于退回原地重新开始代价太大了,大家都不想冒这个险;况且没到最后离去那一刻,谁也不相信下一个跳楼的会是自己。
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媒体,不希望大家误以为留学什么都好,考入名校万事大吉。人生在世,到哪都难免遇到问题,我们需要坦然面对它,并找到解决方法。
前不久,我们还收到一个孩子的投稿,她来自美国排名第一的高中安多弗,是学霸中的学霸。她详细调查了名校华裔孩子的抑郁症问题,发现这个问题严重,尤其是中国的孩子往往不敢面对,不敢求助,耽误了时间。她呼吁大家一定要及时就医。
除了提前规划,家长还能做什么呢?我们建议大家提前培养孩子自理。
在国内时,父母的初心总是好的,为了让孩子多休息会儿,帮孩子安排好时间、做好饭、订好车……然而,孩子到了国外没人帮他了,每天的日程又比在中国时更紧张,于是他只能牺牲睡眠时间,把“自理”这一课补上。长期这样,更容易得病。
完全放手很难,但至少我们可以提醒自己:要一点点引导孩子独立安排生活、安排时间,即使他的短期成绩没有隔壁家的娃好,但放到人生长远来看,反而跑的更高更远。
另外,除了压力和疲劳,性格也可能是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科学家们发现,那些有着“完美型人格”或者“内敛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得病。不仅是抑郁症,这样的性格也容易诱发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病等。
有人说,张国荣就是完美型人格,特别专业、敬业、一丝不苟、人戏合一。不知是否真的如此。
而我周围遭遇抑郁症的很多朋友,往往有着近乎完满的性格:体贴、细腻、照顾他人情绪、善于宽容他人(但不善于原谅自己)、非常守时。一旦迟到一次,一旦某一次让别人不满意,常常会自责反省。
看着他们,有时也会很矛盾,我们是否应该教育孩子自私一点呢?我没有答案。但我想告诉我的小孩:你真的无法让世界上所有人满意,有时候,某个伙伴对你的排斥,是由于他们自己的恐惧或人生目标,与你无关,根本不是你的错。放过自己吧!
另外,请不要太害怕麻烦别人,你对他人敞开,不仅对自己有好处,也可以让他人体会到被信任,能交到更多好朋友。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大家往往想不到,就是尽量避免意外事故!
有一种类型的抑郁,与精神分裂相关,它是由于脑部冲撞外伤导致前额叶皮质损伤造成的。这么说太专业,说白了就是,万一车子出事头撞到玻璃上,或者运动时没戴头盔,不小心外伤……损伤了头部的前额叶皮质(这个部位是调节情绪的),会导致人的精神失常、逻辑错乱、性格发生变异。
还记得香港演员蓝洁瑛么?大家为她的遭遇难过,因为她当年就是在浅水湾出车祸,导致头部重伤,引起幻觉和情绪错乱。她是受害者、是一位病人。可她不仅无法获得有效的支持,失去了工作,还被狗仔队强行拍摄,被拍得丧尽尊严……大家忘记她在生病前,是一个多么美丽敬业的女性,她28岁在《大时代》里扮演的玲姐堪称华语片经典,带给观众无数美好的回忆……
成功者,万人捧;一旦患上精神疾病,在如今的世界,比得绝症还要难,可能遭遇误解和无端的伤害。所以张国荣一直不敢看医生,拖到后面才就医。他跳楼而亡,蓝洁瑛贫病交加而亡,两个人都曾努力保持积极正面的形象,努力再次回到舞台,但他们最终都被疾病吞噬了……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每天带孩子开快车赶补习班的人,常常在围观别人的悲剧时,忘记危险也在自己周围……因为着急赶时间,因为让孩子觉得成绩比命重要,没有教育他们系安全带、戴头盔、开车别看手机……下一个受伤的,怎知不是身边的人呢。
而假如社会环境不改善,社会对待精神疾病患者,缺乏有效的支持和理解。谁又能保证,我们不是下一个张国荣、下一个蓝洁瑛呢?
孩子抑郁了,你该怎么办?前面说,很多孩子在抑郁,或者出现抑郁倾向时,依然坚强的硬撑着。家长即使知道了,仍很难决策。我们往往会说:“要么再坚持坚持,先考试吧,考完试再想办法?”
我们这代家长是接受应试教育长大的,高考一生一次,我们不自觉的把考试看得比健康重要。
但是,在英美,抑郁症是可以申请停工、停学的,学校会提供保护和支持。假如孩子确定患病,最好的办法不是“想开点”“坚强点”,而是鼓励他好好休息、看医生、通过饮食和运动赶紧调整身体。
你还可以帮助他调整思维方式,学习接受没法改变的事情:生病耽误考试?没拿到梦想学校的录取?花费百万读书,毕业后没找到理想工作?你爱的人,无论你多么优秀,就是不爱你?
这就是人生啊!我们再聪明、再怎么计划,人生总有无能为力的事。对于年轻人来说,需要智慧的成年人(或电影和纪录片)告诉他们:结果已无法改变,不要带着失望过夜。明天是新的一天!
陪伴一个患抑郁症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在患病期间,你会觉得可爱懂事的孩子,怎么忽然变了一个人:易怒、讲话伤人、容易焦虑、对开心的事也没什么兴趣。这时候建议你:
1)尝试通过提问来沟通,不要猜测、不要下结论。
比如,不要说“你这样做就会好”;“你是不是跟朋友吵架了?” 你可以尝试询问 “你希望做些什么呢?”,“你今天在学校度过了开心,还是不开心的一天?”
2)保护好你自己。
如果孩子说了一些伤人的、过激的话,请尝试先不要回应。无论青春期的孩子,还是患抑郁症的孩子,往往会攻击和他们最亲近的人。这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并不恨你,他们只是困惑、纠结、迷茫又失去了合理的表达能力而已。他们需要陪伴,但你不必马上回应他们。
3)一定要表达你的爱。
处在抑郁中的孩子,常常会自我纠结和否定。这时候最危险的行为就是疏远他们,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如果你很生气,受不了了,你可以告诉他们,你很累,需要休息一下,你很爱他们。这就够了,但不要不予理睬,或以暴制暴,说出伤人的话。
假如你已经做了伤害孩子的行为,也请你不要自责。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该怎么应对。爱一个患抑郁症的人不容易,请确保你给自己内心足够的空间。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你可以尝试带给他们一些受益终身的习惯,避免精神和身体疾病。包括:
1)坚持运动,即使考试前依然如此。
运动刺激多巴胺分泌,可以防止抑郁症的发生。而最重要的是培养运动习惯,哪怕是每天几分钟,和孩子们在家里比赛仰卧起坐、在地上爬等等,让孩子对运动发生兴趣,并最终找到自己主动参与的项目。
2)坚持线下的约会和活动。
现在孩子们好像生活在孤岛里,每天对着钢琴、作业本;家长整天对着手机……缺乏人与人见面、拥抱、大笑和沟通。缺乏联结,也是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美国大学的教育者曾无数次建议中国家长,请思考一下学习的目的。与其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停的练琴、读书……不如想想办法,帮她寻找一个小乐队、读书会,让她们在社交中学习,学习中交流。
3)给与他人关怀。
当孩子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活动时,会更加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做这些事不仅仅帮助留学升学,更重要的是长远的人生里,帮孩子拓展生命的意义,找到价值感和幸福感。
文章最后,说一些沉重的事……我们知道,读这篇文章的一些父母,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宝贝……我们想对他们说:请您不要太自责了。
一个人生病有很多原因,往往多种因素共同发生了作用。您曾给与一个生命照顾与呵护,陪伴她们慢慢长大,您是很伟大的爸爸/妈妈。如果您因为孩子的离开,一直无法释怀,请您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请您多爱自己一点。
而最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转发给你爱的人们。每个人多一点知识、多一份宽容和理解,真的可以挽救很多生命。
抑郁症是一种病,它需要科学的治疗,陪伴和支持;如果你能帮助某个人走出抑郁,这简直是最棒的事了!
而经历抑郁并康复的人们,在地狱中重生,你们很棒!也愿坚强的你们能带给这世界更多的智慧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