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亲人抗癌的路上,我们能做点什么?

文 / 药前沿
2019-03-30 10:56

2018亚洲大学生摄影大赛揭晓,一组名为《妈妈》的作品获得特等奖。武汉小伙张希祉用四年的时间,将陪伴母亲抗癌的过程定格在数百张照片中。他说:“拍这组照片,不是为了创作,而是为了治愈。它既是对妈妈的陪伴,也是对我内心焦虑的治愈。”

第三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策展人袁钦玲说:“他既饱含深情,又非常的克制这种深情,把煽情、滥情这样的一些成分剔除掉了。跟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它有一种非常克制、非常冷静、非常饱满的力量在里面,所以评委就更深地被打动了。”

2014年2月,张希祉的妈妈被确诊患有肺部腺癌。进手术室前,妈妈把张希祉托付给了姨妈,害怕失去妈妈的张希祉也随手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照片,这也是他用拍照释放压力的开始。

妈妈从手术室出来后,张希祉看她躺在床上面,那个时候妈妈头顶上面生命监控仪的数值在不断的跳动是唯一让他觉得妈妈是活着的,“长期生活在父母庇佑之下的我,在那个瞬间做了一个决定:承担起作为儿子的责任,去守护她。”

他苦练厨艺,让妈妈吃上可口饭菜;他选择家乡的学校读研,不离妈妈太远;他还用朋友圈记录陪妈妈抗癌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都是爱。

张希祉说,离死亡很近的时候,他能感受到母亲的绝望。当妈妈被病痛折磨,经历绝望,整个人情绪不稳定时,“我不能放下她,我必须要陪着她。”有人问:如何走出困境?他总是回答:“多走几步就好了。”毕竟有妈妈在身边,多好。

目前,张希祉妈妈的病情控制得还算平稳,正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身体的不良反应已经减轻了许多。她说:“我儿子就是我最好的药,比靶向药都好,就是我的良药。没有他,说实在的我觉得生活就一点兴趣都没有,他就是我的希望,我就是为他而活。”

一人患癌,全家抗癌。这场仗,赢了的艰辛,输了的残酷......而这世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

女儿16岁时,母亲46岁,查出了肝癌,她陪伴母亲积极治疗了两年,还是没能留住母亲。母亲走时48岁,女儿18岁。

全世界的母亲都是充满天赋的造谎者,她们说只爱吃鱼头的真切,她们说没事儿时的淡定,都编织得如此天衣无缝。母亲确诊的那天下午没去上班,只对女儿笑笑说:“没事儿,上午去做了个检查,下午在家休息。”

从父亲处知晓真相的她在朋友家哭了一下午。尽管朋友讲了无数个癌症患者康复的案例安慰她,女儿依旧觉得在接下去的每一天,都可能面临着和母亲的告别。

在患癌的过程中,最难做的,我们都在做的就是假装。

患者假装自己还能扛,还想活,还想再努力一把,还很坚强。而陪伴患者的亲人假装自己情绪没有失控,假装自己很相信,假装自己一点都不怕。

那一年,母亲的肝脏动了一场大手术,切除了三分之一的肝脏。女儿无数次告诫自己,手术成功了,母亲能活得长久些。可却不知道,接下去的两年里,是死神留给她们最后的相处时光。

切除手术只是一个开始,接下去就是一期又一期的化疗,但癌细胞仍在不断的攀升,腹水没有减少,母亲强装勇敢,但身体的消瘦是真真切切地表现在身上,怎么藏也藏不掉。

癌细胞开始转移了。天越来越暗了,光在一点一点消失,可是谁也没有说破,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己承受不了说破后的结果。

即便想象过无数种母亲可能会离开的场景,但是真正的离别真的撕心裂肺,不可接受。

母亲开始慢慢的不记得谁去医院看过她,想要去上厕所,走到一半就开始脱裤子蹲下,开始在深夜吐血,意识模糊。她开始不记得所有人了,她开始痛苦。

在人生最后意识模糊时,她什么都不记得,但仍记得自己是个母亲。所有人喊她她都不应,但女儿喊一声「妈」时,她会应一声「哎」,女儿声音越来越大,她应得越来越大。

今年是母亲离开的第 6 年,女儿分享了这个故事,她想提醒我们,珍惜身边人,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刻,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这些年她的生活,一半明朗,看透世事,一半阴沉,满是遗憾。有人问过她,经历这样的事情以后,人生有什么变化?她回答了这样一个人生插曲:

母亲离开后,我好像习惯也不习惯,日子还是照过。直到有一天,我去浴室洗澡,忘记带毛巾和内衣裤进来,脱口而出地喊了句:“妈!我毛巾忘拿了!”可是,久久没有人回应。我从浴室出来,顿然掩面大哭,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妈真的不在了啊。

其实一场癌症折磨的不仅仅是患者本身,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也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是会嵌在一个人的人生里中。

一如那段广为流传又让人心疼的话:

“偶过老宅推柴门,昔日单枝显绿阴。回头儿孙柳下笑,泪眼不见栽树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些知识,如果家里出现癌症患者,我们能做点什么?

1、确保自己身心健康。确保身心健康并不是要强打精神,强颜欢笑。而是随时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2、积极为患者寻求各种方面的帮助。可以联系其他亲属,单位,团体,互组小组,宗教组织等等。既能减轻家属负担,也可以让患者得到更多方面地帮助。

3、尽量学习相关疾病的科学知识。家属武装疾病的一些基础知识,既可以跟患者解释病情,减轻恐惧,也可以更好的配合医生,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

4、正确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理解患者不同时期的情绪波动与病人进行沟通,会让患者更将舒心和更容易敞开心扉。

5、陪患者做他喜欢的事情,完成他希望完成的各种心愿。

6、陪伴患者在过去的故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例如,一起翻看过去的照片,让病人重新体会到过去珍贵的回忆,同时也让病人能感受到,生命不会戛然而止,这些记忆会一直延续下去。

7、需要的时候,真诚地跟患者谈论死亡这个话题,写遗书。中国传统很忌讳死亡这个话题,但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去回避。病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其实非常清楚,真诚的交谈反而会缓解双方压力。

8、考虑求助于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研究表明,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情绪障碍。同时,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坚强,是一种勇敢;流泪,也是一种勇敢。释放后的坦然、放开后的坚定,会使我们面对癌症,活得更加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