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文 / 林书彤
2019-03-28 14:09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从小家庭的宗教气氛非常浓厚,家教森严。

他总是跟年纪差距甚大的弟弟们玩耍,因为他的父母总是给他灌输这样一种思想,“外面的人喜欢玩扑克、看电影、抽烟、跳舞、喝酒,他们的行为怪异,不要跟这些人接触。”

受家人对外人这种“疏离和冷漠”态度的影响,他在成人之前,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甚至在任何事情上,他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

尽管他内心孤独、渴望亲密关系,但是父母的阻碍、从小接受的刻板思想,再加上经常转学,导致他长期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严重的时候,甚至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唯一能让他有所安慰的,就是观察和饲养飞蛾,毫无疑问这是他对缺乏亲密分享的补偿。

这样的状况直到他上大学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他在那里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他们开展旅行、野餐、游泳等各种有趣的活动。

尝到有朋友的“甜头”之后,他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社会化。

他开始和女生约会,后来在大学里还遇到了他的妻子海伦,和海伦的沟通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包含真正关心、亲近和分享的关系。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关系,让他意识到沟通和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从此走上了心理学家的道路。

他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的卡尔·罗杰斯。他提出的“个人中心取向”、“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中心疗法”蜚声世界,至今仍魅力不减。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卡尔·罗杰斯图像

《论人的成长》是卡尔·罗杰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里面既包含了他偏自传性质的个人经历和人生感悟,也有他对所倡导的心理疗法的专业阐述。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卡尔·罗杰斯的代表作《论人的成长》

一、良好的沟通都离不开深度倾听

从小在孤独中长大的罗杰斯深谙沟通的重要性,但他也发现,很多人只是表面上在沟通,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沟通的效果。

判断沟通效率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是否“深度倾听”。

所谓“深度倾听”,是指当一个人在倾听另一个人时,听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话语,还有对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诉求和感受。

罗杰斯之所以认为深度倾听非常重要,得益于一次转折性的心理治疗。

一个母亲带着一个行为不端的儿子来找罗杰斯。经过诊断,罗杰斯认为,母亲对儿子的拒绝是关键原因。

于是,他想尽办法让这个母亲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进行了十几次的心理治疗后,几乎没有任何起色。

就在罗杰斯快要放弃的时候,这位母亲突然把“针对儿子的心理咨询”转为“给自己的心理咨询”。

她对罗杰斯大倒苦水,从孩子聊到老公、再到婚姻琐事。就这样访谈了几次后,奇迹出现了,她和老公的关系不仅得到改善,连有问题的孩子仿佛都变得“乖巧”了。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这个特殊的经历让罗杰斯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后来还提出了举世闻名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也就是,把来访者当做一个真实的个体,进入他们的生活,无评判和无条件的接受来访者

有时候仅仅是共情式的深度倾听,治疗效果要比用专业技能去说服或者解释来访者的问题会更有效。

一个真正善于倾听的人,能够听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够感知对方,跟对方深层共鸣。

一个人倾听地越深入,对另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就越大,会让对方觉得“天哪,这世界上终于有人懂我,体会我的感受了”。

很多人之所以孤独、封闭,无非就是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倾听自己、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想象一下,当你把内心最深层、最私密的东西讲给他人听,但对方没有理解,反而还曲解你的意思,对你作出各种评判,你会有多绝望。

想要理解一个人,或者想要被他人理解,都需要给予或得到带有体贴、同情和关怀的倾听。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二、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的倾向

除了“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还提出了著名的“个人中心取向”。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每个人内心里都存在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能量,但相对而言,当个体处在积极的、友好的、理解的氛围中时,这种能量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想要更好地理解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取向”,我们需要知道两种倾向,一个是实现倾向,一个是形成倾向,这是“个人中心取向”的两座基石。

我们都知道,蚕破茧成蝶是一个很痛苦甚至很危险的过程,但它仍然用尽所有的力气冲破阻力,重获新生。

在罗杰斯看来,不管是人类,还是生物,无论处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有一种朝向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趋势,这就是实现倾向

尽管如此,外在环境和氛围的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或者促进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程度。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个学校挑选了两组学生,然后告诉老师,A组学生智力一般,将来不大会有什么成就;B组学生智力超群,未来必会大有作为。

果然,一年后,B组学生的整体成绩甩开A组一大截,但真相是,A组和B组学生都是随机挑选出来的,不存在智力高低的分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老师因为提前被告知孩子的智力差别,所以在课堂上,他们为孩子塑造的学习氛围和对待孩子的态度完全不同。

罗杰斯认为,友好、积极、被理解的氛围,以及冷漠、疏离、被评判的氛围会对个体和团体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处在前者的环境中的个人和团体,会由刻板变得更加灵活,会远离防御而变得开放自主,会克服保守而变得更富创造性,他们的实现倾向会更强。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至于“形成倾向”,罗杰斯则是站在一个更高、更宏大的角度来看待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世间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但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所有的事物都会朝着复杂化、成熟化和关联化方向发展。

就像孩子长大了会成为成人,小树苗最终会长成大树,人慢慢由猿进化成现代人,宇宙中的微粒渐渐演变成各种星体一样,所有的事物最终都会“成形”。

就人来讲,越是实现自我的人,他们越能够感受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甚至和宇宙的连接,古人讲“天人合一”,在罗杰斯看来,这也是形成倾向的表现。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三、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共情

如果每个人都有实现倾向,那具体该如何促进自我的实现呢?如果营造积极性的氛围有助于人们自愈,那要如何营造出这种氛围呢?

罗杰斯认为,“个人中心取向”得以实现,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真诚一致

很多人在交流沟通中都带着“面具”,没有显露出真实的自己,他们更多的在扮演一个角色,一个更加自信、更有竞争力的角色,或者一个楚楚可怜的受害者角色。

如果一个人总是掩藏自己、压抑自己,就很难做到“内外一致”“知行合一”,他们的内在其实是分裂的,这不利于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甚至可能引发神经症。

只有当自己以真实面目示人,才可能遇到另外一个人的真诚。

很多人不相信真诚,也不相信真诚可以换来真诚。

但罗杰斯认为,若“深层的双向的相遇”未曾发生,那我们就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2、无条件积极关注

除了真诚,还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意思是说,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即使是表现出愤怒、责备、恐惧等负面情绪,也要努力营造出支持性的氛围。

这样做的好处或者说目的是,让对方觉得,在你面前,他是安全的,是可以卸下防备的,是被接纳的,是能够毫无保留地做真实的自己而不用受责备的。

这样的积极关注能够让对方释放内心真实的情感,帮助他看到希望,增强信心,从而挣脱困境,改善自我。

就像由朱莉娅·罗伯茨在电影《奇迹男孩》里饰演的妈妈一样,即便深知自己的孩子是有“缺陷”的,但也仍然不遗余力地拿出最大程度的包容、理解和欣赏。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3、共情

罗杰斯认为,想要真正走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他必须具备共情能力。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也曾说过:“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

共情意味着对他人的情绪体验,比如恐惧、脆弱、抑郁、愤怒等高度敏感。

共情时,一个人能够准确的感知他人的感受,并且把自己对这种感受的理解传递给对方,甚至他能够觉察到对方都不曾感知到的信息和潜在意义。

同时又不带任何偏见,这会让对方觉得:“或者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从而能够做到接纳自我。

越是阅历丰富、思想成熟、内部整合度高的人,他们的共情能力会越好,也越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他。

心理学大师给出的这3个锦囊,让你一生不再缺爱

一个人能够送给他人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应该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深度理解吧,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不含诱惑的深情就是最好的爱”。

在这样的爱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人,也许不一定是最成功的,但一定是人格发展健全且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