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就这样整理他的东西

文 / 绘阅读
2017-07-05 14:07

想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就这样整理他的东西

今天读了一篇奥修的演讲,他说出了教育的惊天真相——无论你想孩子变成什么样,你要先这样。

今天要说的这个真相有点残酷,但是一旦你开始做,找到教育的根。我们读过看过无数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文章,心理学上的治疗技术也是种类繁多,但都不及父母自己变化一丢丢。

我们试着去改变沟通方式,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当然这些累计的点滴不可置否,可如果你问有什么根本的办法,那只有,父母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为自己负责的人。

希望孩子独立,先做个独立的父母

为什么童年的经验对人长大之后的影响这么大?到底什么是独立?

所谓的独立,也就是从过去的自我概念中解放出来。在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破土之前,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的翻版,国外学者还专门以脑成像技术研究了这种“印记”。

昨天读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东西方对母亲认知和依恋的差异。

人的大脑很有意思,中国人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母亲的认识在同一个脑区,对母亲品质的记忆在脑成像中显示,激活的是与自我认识相关的部位——腹侧内侧前额叶;而西方人只有自我认识会激活该脑区。也就是说,在中国人形成的自我概念,母亲的影响非常大。

想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就这样整理他的东西

父母给孩子的印象是会留在孩子身体里的。华德福教育指出,0~7岁是身体发展的时期,随着身体成长,逐渐发展出情感和思想,而所有这些,无不打着父母自我的影子。从而,希望孩子独立,先做个独立的父母吧。

黑泽尔·马库斯曾根据文化的差异提出过两种自我概念类型——“独立型自我”和“依赖型自我”。

显然,中国人属于后者。

两者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类型不同。依赖型自我的优点在于,和家人、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特别当在困难面前,不是一个人;同样的,其缺点就是因这种强而有力的支持纽带造成的独立性差。

那么,如何经济环保地走向独立呢?plus,这里指的是人格独立。

有情绪,找个无公害替代品发泄

有个经典的故事:

丈夫在公司被领导骂了,回到家被催促就火了,朝妻子大吼大叫;

妻子莫名其妙被骂了一顿,心里很不爽,正巧儿子正在摔玩具,于是朝儿子大发脾气;

儿子哇哇大哭,他连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独自伤心难过回房间,不小心被家里的猫绊倒了,提腿对着猫就是一脚……

坏情绪就是这样一代代“繁衍”的,显然,一家三口谁也没逃脱。

想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就这样整理他的东西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最常见的拦路虎就是情绪。然而,情绪只是一个信号,就是自我过去的经验被挑战了,而这恰好也是学习独立的最好时机。各自有情绪的时候,不如找个无公害的替代品发泄。

俄国第四道大师葛吉夫深深牢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假如别人惹恼了你,过24小时再回答他。24小时确实夸张了点,它主要想表达的是,当情绪过去之后,再来处理事情。之前绘阅读发过大人情绪疏导和孩子情绪疏导,欢迎回顾~

情绪是需要释放的,但凡有情绪,建议大家用无公害的方式倒出去,身体、声音、运动,都可以。

身体:建议选择一个专属“受气包”,情绪来了暴打一顿,当然了,丢沙袋,打拳击,这些都可以~

声音:爱K歌的朋友,把你的情绪奉献给麦克风吧!

运动:情绪会导致五脏紊乱,运动出汗是绝好的方法(瑜伽也可以),排毒又减肥,一举两得。

内在秩序,从整理开始

独立是一种内在秩序,如果非要比喻,独立和音乐非常类似,有一种节奏感,就是杂乱无章的音符和一首动听的曲子的区别。回忆一下你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内心平静祥和的感觉,这就是内在井然有序的一种体现。

话又说回来,怎么从乱麻中整理出个头绪呢?

当你问这个问题,答案已经隐含其中——整理。

如果你想改善或梳理和某个人,或者某样东西的关系,就去整理它。如果你想好好梳理亲子关系,那就用心整理孩子的衣服、玩具、书籍等。拿整理衣服来说,平常速度麻溜的那不叫整理,叫收拾。当然,这仅限于不侵犯孩子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在可整理的范围内进行。

整理是什么呢?

整理是全身心地感受这些衣服,用心一件件叠好,有必要时甚至可以熨一熨,用你能想到最好的方式去照料这些衣服。

当你一件一件地这样整理时,很多情感、念头、回忆会带出来,也许你会感到疲惫、很累,也许你会感到感动和喜悦,当外在开始整理时,内在也开始整理。坚持完这个过程,你的亲子关系会有一个新的秩序产生。

整理是一个特别奇妙的方法,对于孩子而言,当你get了整理的要诀,然后教她带着这样的心境去做家务,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非常有帮助。

想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就这样整理他的东西

小编推荐整理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小编从小是不做家务的(脸红),对干活毫无感觉,只是任性不羁爱自由。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大学有回放假,帮着家里干了几次家务,干完以后发现自个儿有些疲惫却神清气爽,条理和韧性都提高了很多。

后来读到北禅宗神秀和尚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常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者,干家务的孩子往往也更容易发展出自我价值感,他会更容易感受到“我是有力量的”,这也是独立性的标志。绘阅读曾发过一篇《家务活,被忽视的儿童原型运动》,说明了家务活与人类原型运动的关系,干家务不仅能帮助孩子发展身体技能,还有助于建立空间意识,促进心智发展。

整理的广告做完了,纯属自个儿心得,欢迎交流吐槽。

以上,致敬奥修,致敬全天下父母。

图片源于视觉艺术家Alice街头艺术创作

在文章前注明作者:

(1)文/绘阅读(搜公众号绘阅读或手动输入:xiaolaba_huiyuedu)

(2)更多文章请登录www.ishyd.com 绘阅读查询

想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就这样整理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