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现:忽视孩子情感影响心理健康!

文 / 积极家庭教育
2019-03-20 08: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刘正奎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1511 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一个较为惊人的结论:在针对儿童的四大暴力行为——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中,忽视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最大。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现:忽视孩子情感影响心理健康!

近3 成孩子被家长忽视

“ 求关注”是人类最原始的需求之一。自婴儿起,孩子不仅对大人的脸感兴趣,而且能够对大人的表情有所回应。当母亲的眼中闪着愉快的光芒时,孩子看到了自己被喜爱。这样的互动,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归属感,还会让孩子更敢于探索。父母的脸色,就是孩子的情绪表,决定了孩子的安全感。

然而一项关于美国儿童被忽视的研究显示,大约每1000 个0~17 岁的孩子中,就有270 个被忽视。在中国,早在20 世纪初的抽样调查中就显示出,3~6 岁儿童中,有28%受到家长的忽视。

现在很多家庭是父母双方都要工作,亲自照料孩子的时间很少,或者即便照料孩子,自己也十分冷漠,很难耐心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有些家长则独断专行,忽略孩子的想法。小到买衣服,大到填志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从而反复、持续、长期地漠视和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

长期被忽视,孩子会“习得性无助”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他让一位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然后让母亲面无表情,婴儿会持续尝试吸引妈妈的注意力。但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吃手指,抓自己。

后续的实验数据表明,在母亲对孩子冷漠以对、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里,孩子出现心跳加速、压力激素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应。长期的忽视,则会使孩子的智力、记忆力、理解力及注意力受到伤害或压抑。

婴儿的啼哭、幼儿的撒娇、儿童的调皮,都深藏着被重视、被关注的情感需求。尤其在孩子三岁之前,如果父母刻意切断与孩子之间的情绪关联,孩子就会痛失对外界的依恋和探索欲望,相当于是把孩子扔在情绪的沙漠里,让其自生自灭。孩子经常受到忽视,便会形成条件反射,认为“我”的需求和欲望发出了信号,也不会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对社交变得“习得性无助”。

孩子在家庭中感觉不到温暖和关爱,会降低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甚至轻贱自己,转而从其他地方寻求归属感,可能是网络游戏,可能是异性朋友,也可能是父母不愿接受的人。(范宏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