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反面教材:忽略孩子的情绪感受的教育方式,结果是悲剧的

文 / 黄衣心理
2019-02-14 03:01

文︱范青

心理学家反面教材:忽略孩子的情绪感受的教育方式,结果是悲剧的

“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以及适合我培育他们的特殊环境,我可以保证把他们训练成任何我想要的样子,让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乞丐小偷。”

这段话大家都不陌生吧?是的,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一段经典名言。华生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因此主张放弃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如感觉、情绪、思维等等,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经典宣言。

但是后来,华生的两个孩子用他们的痛苦向世人证明,这个宣言纯属扯淡! 在华生的高压、缺乏感情的教育下,他的两个儿子带着心理创伤长大,患上严重抑郁症。其中一个儿子在30岁时自杀身亡。

这么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摒弃与意识有关的感觉、情感等方面教育孩子,会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的,结果一定会让我们和孩子都陷入痛苦的深渊!

心理学家反面教材:忽略孩子的情绪感受的教育方式,结果是悲剧的

有这样一个案例:孩子目前不去上学,在家黑白颠倒的玩游戏,对父母满腔的怨恨和仇视。每每说到父母,都咬牙切齿的控诉,一字一泪。小时候学钢琴,只要弹错一个音符,就会被打;小孩子贪玩,只要练琴晚一会儿,就会被打。从小到大,各种课外班把孩子的时间填的满满的;不能有自己的朋友,因为跟那些孩子一起会浪费学习时间;不能有自己的空间,在家里的时候,房间门是不能关的,小孩子太小,谁知道是不是关上门在房间里不学习不睡觉的偷玩。

家长做这一切的时候,眼里只有他们制定的规则,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当我问孩子的父母这么做有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时,父母很惊讶的反问我:我们都是为了她好,这也需要问她的感受?

孩子不是机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的做法,一定会带来不良后果!因为人与人之间相联系的体验,需要“感受”的积累因而被稳定下来。有了好的感受,才能有好的情绪,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有了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触及孩子的心灵,发挥积极的作用。

心理学家反面教材:忽略孩子的情绪感受的教育方式,结果是悲剧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更好的关注孩子的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1.养成交流沟通的好习惯。

在我们家,饭桌上是沟通的好阵地。平时大家各自忙,孩子各种学习,家长工作紧张,饭桌上,跟孩子多聊聊遇到的事情,聊聊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的看法,用心观察体会孩子的感受,适时的给予建议。不管大事小事,哪怕在我们大人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会带给孩子影响。多聊,任何事都能和孩子聊一会儿,自然能建立顺畅的沟通。

2.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多去关注孩子的感受。

多去问孩子对于看到的或经历的事情的感受。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接收到家长对ta的理解,被理解了自然愿意继续聊,好的亲子关系就聊出来了。

心理学家反面教材:忽略孩子的情绪感受的教育方式,结果是悲剧的

3.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事情发展生的经过和细节。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询问,询问孩子在事情发生中和过后的感受,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该怎么办,适当给出建议。连珠炮似的问题,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的,会让孩子感觉家长只是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真正的关心孩子。

做好以上三点,关注孩子的情感感受,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养育健康快乐的孩子!

作者简介:范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级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罗秋兰本体能量学导师团成员

催眠治疗师

青少年高效学习导师

儿童心理评估师

儿童行为矫正师

NLP训导师

专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

累计咨询时间过万小时

成功个案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