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告诉你:为什么说恋爱是成年人的游戏?
文︱范青
可爱的姑娘,初次会见,我以为她还在上学,可是她告诉我,她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了。
大学毕业没多久,认识了孩子的爸爸,迅速坠入爱河。这个从小到大的乖乖女,开始违抗父母,坚定的要跟这个男孩子在一起。
男孩子带她看夜场,网吧玩通宵,频繁出入KTV,这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又刺激,再加上男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的生活太令姑娘满意了。
没多久,姑娘怀孕了,姑娘的父母无奈同意了这门亲事。结婚后,姑娘的噩梦开始了。小伙子开始频繁外出,跟其他女孩儿有暧昧,甚至夜不归宿。
姑娘一个人在租来的房子里一个一个的电话去找他。等小伙子回来的时候,一定是他手里没钱的时候。
回来后对姑娘又是百般呵护,拿到姑娘手里的嫁妆钱就又不见人影。
姑娘也重复着找人——发狠不再给钱——和好的虐心大戏中。和好的理由就是孩子不能没有爸,而且不管小伙子怎么折腾,对她都是不错的,那么体贴照顾。
姑娘忘记了,小伙子因为姑娘找到他让他回家而觉得丢脸对临产的姑娘动手;
姑娘忘记了小伙子因为一两句争吵,寒冬里把抱着不足百天的孩子的姑娘赶下车扬长而去;
姑娘忘记了,小伙子吃喝玩乐借的高利贷都是骗的她的身份证去借的,这个男人失踪后,好多凶神恶煞般的人找她要账;
……
直到发现小伙子失踪后不仅留下巨额债务,还把她所有的嫁妆都掏空了,变卖了,姑娘才彻底死心要离婚——连最起码的生活费用都不给这母子俩留!
可是,现在离婚也找不到小伙子的人啊。
小伙子到底爱不爱姑娘?真的不好回答。
然而,这样挣扎的感情,可真是屡见不鲜。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些痴男怨女如此的纠缠?这种情感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姑娘的讲述,我总结出如下信息:
1.姑娘从小是乖乖女,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好的,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又想自主。只有恋爱婚姻自己做主了,却把自己的青春折腾惨了。直到现在仍然觉得父母照顾自己是应该的。
2.小伙子父母早年离异,谁都不管他,孤儿般长大,极度需要被爱,从他的行为感觉到想爱、要爱又怕被爱伤害。
这两人,都属于同一类人:活在自己的世界的人。他们的爱情观是“我爱你,因为你能满足我的需要”。也就是说,他们所爱的并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是被那个人爱着的感觉。
姑娘的情况,是从小被家人当做焦点、重心,享受到了无底线的溺爱,导致在接收爱时觉得理所应当,却意识不到爱也是要付出、要双向流动的。甚至会单纯的以为,物质是可以代表自己的爱的。
小伙子的情况恰恰相反。在孤独状态中长大的,与亲人的情感交流几乎为零,满心满眼都是自己,无法与别人形成真实的情感连结。
由于从小就没有机会培养出共情的能力,当他们进入亲密关系之后,就会习惯性地操控对方,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满足自己情感的需求。如果对方做不到,他们就会用争吵、冷暴力或者反向的如哄骗、找人调解等方式,来逼迫对方“就范”。在他们眼中,伴侣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可以满足自己内心需要的物品。
这样的感情,看起来撕心裂肺,却无法给双方带来真正的滋养,早晚走向分开。
爱,是真正成年人的游戏,眼里心里只有自己的,那是孩子!要想爱,先成长吧,不是身体发育好了,年龄符合婚姻法了,就是成年人了,就可以谈爱论婚嫁了!
作者简介:范青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级心理治疗师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罗秋兰本体能量学导师团成员
催眼治疗师
青少年高效学习导师
儿童心理评估师
儿童行为矫正师
NLP训导师
专业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工作十余年
累计咨询时间过万小时
成功个案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