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意味着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是许多农民阶层、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甚至收入较低的家庭却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各种奢侈要求,比如手机电脑一定要苹果的,衣服鞋子也一定要名牌,甚至国际名牌。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儿子刚上大学,由于父母常年在大城市做装修行业,前几年挣了不少钱。儿子穿的都是名牌服装,用的都是最时髦的苹果手机,嫣然一副富家公子的形象。出手阔绰,经常与同学一起吃饭、KTV唱歌等。由于装修行业渐渐地人多活少,父母感觉到最近几年有些吃力,但仍然省吃俭用供儿子的日常开销。
当今社会,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尽其所能,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因为家庭不富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在别人家孩子面前自卑,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罪。其实,孩子与孩子之间不会有这方面的自卑,倒是父母心里是自卑的。于是大多数家庭虽然条件一般,但孩子却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玩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世界大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凡事都要有个度,虽说关心孩子成长是父母应尽之责任,但太过溺爱就会走向极端,父母过分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寒门再难出贵子",一定意义上并非没有道理。实际情况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受穷受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 继续像自己一样穷下去,本着宁愿自己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所以,不让孩子在家做任何务,只需其好好上学、专心读书, 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理, 结果却养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曾吃过苦的孩子,因没有尝试过劳作的辛苦,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会变得好吃懒做,只知道享乐,没有担当更不懂得感恩。纵然长得牛高马大, 也依然是伸手将军, 依赖父母和他人的供养。长此以往,这些穷人家的“富二代”只会使家庭变得更加贫穷。
常常听到一些朋友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看来越是家境不太好的孩子越是浮夸,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所谓“富二代”,在人们观念中就是好吃懒做、不求上进、行为乖张、挥金如土和不知感恩,因为家里有钱、宠溺,才造成孩子不懂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城市中新中产人群的崛起,吃苦耐劳、言行端正的真正富二代越来越多。然而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其实是父母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是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自己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10多年前,穷人们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努力、多担责任、自强自立;如今各种致富神话冲击着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致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没有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等原因,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父母都让你有。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反而是真正苦过的富人,他们让孩子吃各种苦,倒不会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很大的问题。
另外,限于自己的眼界和见识,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孩子的教育上犯个严重的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的一切都无所谓。导致孩子从来不自己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所有事情都跟他没关系。这样就直接造成孩子的责任感非常差、社交能力也很弱。参加工作后,成了工作队伍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着首先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和小王子。潜意识里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更不能独立承担完成一件事情。他们认为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就是节俭,穷人穿同款的就是穷酸,没有自信心;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为了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体验生活。
在这样的现实社会中,贫穷的父母培养出了孩子过甚的自尊心。索性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贝克汉姆儿子曾去咖啡馆打工,时薪20元人民币。其实,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贫穷家庭的这种过甚的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拼搏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是个成功人士。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过度的欲望导致人对贫富的敏感。当富人对人生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的时候,穷人却开始走起了10年前富人们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林青霞在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八个字,同样适用于条件不如意的家庭的父母们。为人父母者应该做到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反思贫穷的成因,客观培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其实在孩子面前,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虚与委蛇更有威信,给孩子留有追求的空间,或者说让孩子先知不足,才能更加坚定地去追求完美。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已经住在罗马的人相比,父母与孩子的每一分努力,终究是离罗马越来越近。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资源、区域的差异,远比不过父母们心态的差异,愿天下父母都能够认识并坚信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