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不要喝,越喝越渴!
身为眼观不了六路,耳听不了八方的心理人
我们要紧跟当下的流行文化
其中有很多的焦虑、毒鸡汤、丧文案
它们用尖锐的语言刺激敏感的话题
字字扎进你的心里,但它们还是流行了起来
很多人喜欢看这样的文字,或许是自虐心理作祟
又或许是因为,被看穿的同时,也有被读懂的感觉吧
关于明天你期待什么呢?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结尾的14个字曾经是很多人的朋友圈签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想想确实令人觉得温暖,但是~~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碗鸡汤,而是一个巴掌。
骚年你要相信负负是可以得正的~
1、你死不放手的样子特别丑。
2、善良没用,你得漂亮。
3、也许他只是暧昧成瘾,而你却走了心。
4、人长大后真的要化妆,不为别的,就为生活中无数次想哭的瞬间,还可以想到,老娘的妆不能花。
5、谁说女追男隔层纱,除非那男的本来就对你有好感,不然隔得基本都是铁丝网,还是带电的那种。
6、他的白衬衫很普通,他的汗水只是因为太热,他的侧脸也没那么温柔,一切都是你臆想出来的懂吗?
凭什么喜爱励志和成功的文章并且愿意转发和让他人相信的人就是智商低?
尼玛!因为鸡汤就是常见的那几种套路啊!
套路1:爱是电,爱是光,爱是唯一的神话!
找不到好工作?没关系,心中有爱就好了。
过不好这一生?没关系,心中有爱就好了。
爱几乎成了一个万能解药。
最后的最后,“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流行,“鸡汤文”在更大范围内快速传播。但也正因为其泛滥成灾,心灵鸡汤喝多了也会反胃。
从本质上来说,心灵鸡汤是励志心理学的一种,其特点是在谈人生时忽略艰辛过程,直接展示美好结果。
它灌输单一的世界观,容易让人忽略客观严谨的方法准则,头脑变得简单。
举一个例子:
胖和尚和瘦和尚在晒太阳,胖和尚说我要下山行商经营赚钱,最终享受生活,在海边度假晒太阳。
瘦和尚说我不就在晒太阳,享受你的最终结果吗?
如果稍微多想一步,就会发现讲故事的人偷换了概念:
在海边度假晒太阳只是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胖和尚还可以去旅行、看戏,而瘦和尚用晒太阳替换了所有的享受生活。
这是心灵鸡汤故事常用的伎俩。
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因果倒置,如成功人士必备的十种习惯,它会让你觉得看过之后就能向成功人士看齐。
其实,这十种习惯显然不会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而其中一些习惯是成功后自然会有的,比如高端的社交、健身、读EMBA……
心灵鸡汤准确地抓住了那些情感脆弱,而又相对缺乏理性的人群。
大多数的“鸡汤文”宣扬的都是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浅显道理,而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境遇大相径庭,往往复杂、深刻得多。
所以,还是着眼现实与当下,过好自己的生活,任何“心灵鸡汤”都无法代替自己的努力。
心灵鸡汤毁了心理学。
众所周知,心理学分支于哲学,它最初的意思在希腊语中是灵魂之意。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例如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上述对于心理学的描述明显表明,心理学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具体的解释与运用。
但是,心灵鸡汤充斥微信朋友圈后,心理学突然变成了十分廉价的学问。
本来人人就有心理活动,就可以猜出几分,加上心灵鸡汤的大量注水与添加作料,心理学在公众中已经愈发远离学问。
请记住,轻易得来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
屏蔽掉你朋友圈发心灵鸡汤的人,生活会好很多
看心灵鸡汤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看书,第二种是打开朋友圈。
打开朋友圈,你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鸡汤:
▷浓缩人生的精髓
诸如:
《人生不得不看的60条忠告》
《活了一辈子才悟出的道理,早一分钟看到就是宝》
发鸡汤的人不是充满正能量,而是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
曾奇峰老师在给《巨婴国》作序时说:“曾经以及现在,鸡汤文横行天下。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幻想层面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用别人的成功掩盖自己的失败;
一味突出所谓正能量,使阅读者丧失对现实世界的整体感;
忽略对之所以是现在这个状态的原因的思考,用虚幻的未来麻醉自己对当下的感受。
从行文上来说,鸡汤文里每一个高频词都是一粒兴奋剂,有治标的欺骗性却无治本的实际效果,被称为鸡汤文的确实至名归。”
这段话,是对心灵鸡汤的最佳诠释。
在中国文化中,鸡汤是大众食谱中最物美价廉的,于是,喜欢便宜的中国人跟着心灵鸡汤走,无非也是想抓个便宜,既不用受读书之苦,还可以附庸风雅,何乐而不为。
成功的人在默默发功,发鸡汤的人还没成功
今天看了华为CEO任正非先生的采访,真的应对上面的话
前一阵子表彰100个改革开放优秀人物,大家都觉得当然要有任正非,但是没有,恰恰通过这次集体采访,透露出的信息,(改开优秀人物的标准)符合任正非的特点,但是他拒绝了。
董倩:我还是不依不饶地问了这个问题。
我问是不是这么回事,他说是,我之所以要婉拒,我就是想集中精力搞我的华为,华为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有成千上万全世界的科学家搞了数千项专利,他们是在研究细节,产品是宏观地把这些细节整体起来,这个规划要由我来做,所以我希望把我的精力放在这些核心的东西上去。
他当然开玩笑了,他说我如果参加社会活动要消耗我的精力,按我这个性子,让我在板凳上坐两个小时我坐不住,我要是溜号我不光彩,我就不去了。
我就问他,你开会坐不住,那你干什么能坐得住,我干公司的事我能坐得住。
我们可以观察下身边的人,一般过不好的人把焦点和经历放在了他人的生活上,整天的话题就是张江长李家短,很少关注过自己!
当遇到一些事情,把自己当成了祥林嫂,见谁跟谁抱怨。。
心灵鸡汤文只能起鸡汤文的作用,鸡汤文并不能治疗心理疾患。
如果有人期待大量阅读鸡汤文能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疾患,恐怕有些过于理想化,因为鸡汤文不主治心理疾患。
不排除,阅读疗法确实是治疗心理疾患的一种方法,但阅读的书籍资料是有要求的,首先要与当事人的心理困扰对症才行,其次是要有严谨理论体系或操作体系的书籍资料,不是碎片化、快餐化的小文或消遣文章。
“鸡汤只是万金油,不是特效药。
一生那么长,我们听过数不清的道理。
不论是亲人前辈的心得教诲还是朋友的善意提醒,亦或是每天通过手机、杂志等各种媒介接收到的形形色色的心灵鸡汤、人生哲理。
听了这么多道理,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好一生。
道理是抽象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但生活不是,人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甚至人生的这一刻与下一刻也千差万别。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一个依靠他人指引生活的盲人,别人的道理用在自己的身上,并不见得会产生好的效果。
>>> 说了这么多,然而你还是深深的迷恋鸡汤
也许你不是智商低,你只是不懂心理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鸡汤文中充斥着“巴纳姆效应”。
即表现为人总会倾向于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一描述十分空洞,他都仍会相信其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二、鸡汤文具有缓解焦虑的作用。
鸡汤文中的主角由于转变看待问题的视角或者耐心等待,就会有个美好的结果,使得读者阅读完鸡汤文,就会产生情绪上的缓解作用。
>>> 最后,送你一碗鸡汤,拿走不谢!
“在这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
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
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
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
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因为,这就是人生。
作者简介:小贤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