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夫妻之间亲,还是兄弟姐妹之间亲?答案你可能想象不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大家好,这里是“第一心理”课堂,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到底是夫妻亲,还是兄弟姐妹亲?
心理学家Snoek提出了互赖模型(Model of interdependence),指的是两个人之间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会随着个体的年龄、心智动态变化。显然,无论是夫妻还是兄弟姐妹均符合该模型。
兄弟姐妹,是陪伴我们从小走到大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父母之外,他们便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而婚姻则是属于自己的小家庭的开始,伴侣是陪我们度过余生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是至亲,那么,夫妻与兄弟姐妹关系间,孰轻孰重呢?
单纯曝光效应
首先,血缘与成长环境的相近性的确为关系增加了亲密感。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单纯曝光效应,指的是频繁接触会增加彼此之间的好感度。
对于兄弟姐妹而言,他们从小在一起长大,经常见面,相互之间的熟悉度很高,而这种熟悉的感觉,会使得他们越来越喜欢对方,并不知不觉中将对方纳入到自己的世界中,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并且,对于兄弟姐妹而言,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于那些年纪相仿的兄弟姐妹,更是无话不谈,彼此分享着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亲子关系中的距离感进一步削弱。
生物适应性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亲人之间关系要好也是有着适应性作用的。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个体是难以立足的,只有以家庭为单位,互相扶持,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
因为,通过血缘关系的联系,将不同的个体组建成一个个家庭,个体在其中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会将家庭的利益视作自己责任的一部分,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因此,很多时候,由于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的纽带,关系自然比一般朋友要好很多。
关系转变
不过,随着个体的成长,浓浓的亲情会逐渐被爱情所取代。这里并不是说亲情不存在了,而是由于个体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当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时,则会倾注更多的心理资源在爱情关系中,而淡化了亲情的存在。而这种从兄弟姐妹亲情到夫妻爱情过度的趋势,也是具有生物适应性功能的。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得不摆脱原生家庭,逐渐在新的家庭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更多的是担起新家庭中的责任,我们会有自己的孩子,妻子(丈夫),有自己的小家庭,和一系列需要处理的家庭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被夫妻之间的爱情取代是必然的,是人社会性的体现。那些曾经很亲密的兄弟姐妹,他们也会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你们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不如以前了。这个阶段,伴侣和孩子会占据你更多的心理资源,你会把他们视为核心自我的一部分。
总体来说,随着人生历程的推进,我们与亲人、伴侣之间的关系也会不断变化发展,最终,你的伴侣也是你的亲人。本质上讲,兄弟姐妹关系与夫妻关系之间并没有可比性,这也是现代心理学界的主流观点。对我们而言,他们都是很重要的人,只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陪伴我们罢了。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互赖模型》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