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文 / 人人都是馨理学家
2019-01-07 00:25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生理健康状况,对生理健康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其实,个体除了生理健康外,心理健康也是影响着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成为广大学者与群众共同的目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卫生问题,以及心理健康者所具备的特点。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不同年龄个体的心理卫生的内容与问题

1. 儿童期的心理保健

儿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较快的时期,心理卫生与保健是关系他们茁壮成长的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有:

(1)道德品质与个性品质的培养教育问题

造成儿童道德与个性品质不良的原因与问题有:家庭不良影响问题;双员工对子女了解不够和缺少家庭教育问题;离异、破裂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良影响;网络成瘾以及不良行为;少数儿童受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无端攻击行为、吸烟、偷窃、放荡及其他犯罪行为;教养方法不当引起的品德问题等。

(2)智力的培养问题

在智力培养方面引起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有:因教学方式不当而引起儿童智力发展的某些障碍;学习负担过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学习方法与照明条件不当引起视力减退;小儿多动症问题;弱智与盲聋哑儿童的教育问题等。

(3)儿童的身心疾病问题

儿童身心疾病表现的特殊症状主要有:言语障碍,如口吃、缄默症、言语发育迟缓等;睡眠障碍,如夜惊、梦游症、遗尿等;饮食异常,如神经性厌食、精神性呕吐、偏食、挑食、异食癖等;行为障碍,如冲动与攻击行为、孤僻与迟钝、恐惧与胆怯、固执行为、手淫等;儿童神经官能症,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儿童症状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和癫痫等。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2. 青年期的心理保健

青年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最快并接近成熟的时期,青年最关心的是求学、求职、恋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保健问题。

(1)求学方面的问题

有的青年因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未考上重点学校或读了自己觉得不够理想的学校,甚至不能上学,而感到苦恼和失望;有的因专业不理想,学习困难,产生心理压力而厌学等。

(2)求职方面的问题

有的求职存在问题,对个人前途产生焦虑、不满与自卑心理;有的抱负水准高,但不愿做实际工作,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有的只求安逸、舒适、实惠,而害怕艰苦,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业等。

(3)交友与恋爱方面的问题

有的刚走向社会不适应新环境,而造成心理苦闷与压抑;有的性情孤僻、极端内向而不善与人交往:有的专横跋扈、任性、霸道与人关系紧张;失恋与早恋,对异性的不适应造成的心理压抑等。

(4)少数青年的过失行为与反社会行为

有的青年由于思想、品德与个性方面的问题而存有逆反心理与反社会行为、挑衅行为、犯罪行为和绝望厌世心理等。

(5)青年身心方面的疾病

青年期是神经症和精神病发病率的高峰时期,由于各种外部与内部原因,产生较强的心理压抑,这些压抑长期不能解除,可能导致各种神经症、精神病及其他心因性疾病。青年期常发生的神经官能症有: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病、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恐惧性神经官能症和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等;青年期常发生的精神分裂有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等;还有人格变态等。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3. 中年人的心理保健

中年是心理与生理完全成熟的时期,在家庭、单位与社会中,中年人都处在中坚地位,因而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最大,面临如下心理保健问题。

(1)为子女的教养与对老人赡养而操心

中年人面临的心理压力首先是对子女的操心。当子女生病时,为其健康操心;子女外出或不在身边,为其安全而担心;到学龄阶段,为子女的学习与升学而操心;到就业阶段,为子女的工作及婚姻操心;还有为子女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操心。

除为子女的教养操心外,有的还要费心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人和安排家庭生活。

(2)中年人面临工作与事业的心理压力

人到中年之后觉得不如青年人那样有朝气,工作与事业的压力与紧迫感和力不从心的矛盾较为突出。有的由于评定职称、提级晋升、工作的考核与评定、工作中的意见分歧和人际关系紧张而感到烦恼和不顺心。

(3)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变革对中年人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

有的心理承受力低,担惊受怕,怕“下岗”打乱了安静的生活,不能适应改革的形式。

(4)中年人的心因性疾病

人到中年由于各种内部与外部原因造成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心因性疾病,除青年期易产生的类型外,突出的还有下列几种:偏执型与慢性反应型精神病(多为中年以上病人),抑郁性精神病发病年龄也较晚一点;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发病年龄也以中、老年为多;人到中年之后还易发生心因性的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偏头痛等疾病。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4.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老年是个体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随着身体的衰老,各种心理机能也逐渐衰退,面临如下心理卫生问题。

(1)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老年人面临离退休或已经离退休,子女成家立业,纷纷离去,产生新的不适应感;体力下降,精力不足,自尊心、自信心面临严峻考验,产生老朽感、末日感、孤独感、寂寞感;不利的家庭与社会环境因素给老人带来的烦恼、不适应与心理压力等。

(2)更年期的心理卫生

人在进入老年期的前夕要经历更年期阶段,其生理和心理变化比较剧烈,某些大脑功能、内分泌功能及性器官功能开始衰退;感觉过敏或不适,知觉迟钝,动作缓慢,容易疲劳,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容易焦虑、紧张、急躁;严重的可能导致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焦虑症或更年期疑病症;另外,也容易加重某些躯体疾病症状,如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癌症等。

(3)老年人的心理疾病

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衰退,在不利刺激影响下可能出现精神障碍,导致老年孤独症、抑郁症、疑病症、躁郁症及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精神病等;另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也会变得幼稚、自私、多疑等;老年人的智力与能力也逐渐衰退。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那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我们综合了各种观点,总结出心理健康者如下特点。

1. 行为反应适度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所作所为都是适度的。所谓适度就是指某人的行为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受意识支配调节性;说话与行动符合环境的要求,有分寸;行为时一贯的、统一的;心理与行为较和谐统一。

2. 有自知之明,善于了解自己

心理健康者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也能正确的评价与对待自己。

3. 能自我控制、有自尊自重品质

心理健康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明确的行为标准。

4. 善于与人相处

心理健康者乐意与人交往,善于与人相处,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5. 人格的一贯性

健康者的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保持人格的一贯性、完整性、协调性。所谓人格的一贯性与内在协调性主要指人格结构的协调性(知、情、意、行协调);理智活动与本能情绪反应的协调;抽象与形象思维的一致性;人格个别特征与年龄特征的协调性等。

6. 情绪乐观,心胸开朗

心理健康者有健全的情绪生活。心境愉快乐观,胸怀坦荡,心胸开朗,遇有烦恼与焦虑能够自行解脱与调适。

7. 面对现实,正视现实

心理健康者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工作、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能妥善的解决;遭遇较大的挫折,也能正确对待,不逃避现实;遇有极端喜悦的事件,能适度对待。

8.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心理健康者在学习、工作、事业和生活中感到快乐;有进取心理,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与学习中发挥出来,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而心理健康即指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总的来看,心理健康涵盖着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与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从动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烦恼和疑惑,欢迎一起学习讨论!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