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文 / 正义天涯缘
2019-03-07 11:03

春,为四时之首,万物更新之始,也是保健养生的重要起点。按照我国传统医学“天人相应”的养生理论,人体的变化与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相适应,人体是一个小天地,自然是一个大天地,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的变化。

《黄帝内经》有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意思是说,春天的三月,是草木发芽、枝叶舒展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人应当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时解开头发,伸展伸展腰体,用以使情志宣发舒畅开来。天地使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时候一定不要去扼杀,赋予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权利一定不要去剥夺,勉励万物和人焕发生机的行为一定不要去破坏。

这乃是顺应春气、养护人体生机的法则。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肝气,到了夏天还会因为身体虚寒而出现病变。因此中医上有“春宜养肝”的说法。

春天灸肝经,养肝血,除春困

中医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春季艾灸肝经上的一些穴位可以控制肝阳上亢侵扰脾胃,亦可提升肝阳以振情志,已达到温肝阳、益肝气,养肝阴、滋肝血,疏肝利胆的作用,让肝气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以助阳气正常生发。

我们可以用手按压肝经上的穴位,你会发现诸多的疼点。说明经络堵塞,或因怒气、或因血淤,这与个人一生的性情状况有关。肝经可以每天艾灸2到3个穴位从上到下,时间每个穴位15分钟,起初可10分钟左右。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穴位:

行间穴

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取穴:第一、二脚趾缝纹端。

功效:该穴属火,“主身热”是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疼、面热鼻血、心里烦热、燥咳失眠,肝脏不舒,对生殖器方面也有效果,对痛风的脚踝肿疼也很有奏效。故称“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每天二次强烈刺激,向下按压。

太冲穴

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取穴:在行间上二寸的凹陷中。

功效:为人身之大穴也。它能在有气无力时补足血气;能在头晕脑胀时降压气爽;能在身体虚寒时增加温度;能在怒发冲关时泻火入眠;能在月经不调时调理周到。总之它算肝经上的命门了,所以每天常常揉它二分钟,只有大好,没有不是,坚持数月必见奇效!

期门穴

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取穴:位置源自肝脏附近

功效:长期每天坚持刺激,对人体肝脏会有很大的改善。

大敦穴

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取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功效:针对气郁不舒的妇科症状,闭经、疼经、崩漏、更年期。男科也有很好的效果。(就是经常多揉、多刺激自己的大拇脚指头,用爱艾灸熏也很好)

中封穴

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取穴:位于人体的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功效:为人体保养精血之要穴,为肝经上的“金穴”它可抑制肝火过旺,利通小便,即“溺窍开则精窍闭”,故是固精之妙法。

曲泉穴

阳春三月养生的起点,艾灸选穴!(建议收藏)

取穴: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功效:膝内侧横纹上方凹陷处。它为护膝要穴,还可平压,并适用各种肝虚之症。多揉多收益。疏泄肝气,首取阴包,太冲; 健补脾胃,一般会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

常用艾灸方法

神阙隔姜灸

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神阙隔盐灸

《类经图翼》卷八曾载有,在神阙穴行隔盐灸,“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如用于保健,可取干净食盐适量,研细填满脐窝,上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施灸。最好与神阙穴隔姜灸配合使用,以防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

神阙悬灸

点燃艾条的一段,距离脐中约3-5CM,灸10-15min,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操作时谨慎,切勿烫伤皮肤。

春季养阳

春季养生,重在养阳,艾火循经,疏肝利胆,元阳生发重在这一季。

春天到了,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盎然,这是《内经》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的养“生”大好时机。按照人体“头部、两臂、胸部、腹部、脊背、臀部、两腿和两脚”这8个部位有序地艾灸,可达疏通经络,光泽皮肤,通畅二便,振奋阳气之功用。

适用于春季常出现的:头晕目眩、腰酸背痛、胃寒腹胀、手脚发麻、下肢水肿及神经衰弱等慢性疾病,临床用之,每每效验。

具体方法如下:

1、 灸头部(百会穴):

点燃艾条,以旋灸法对准百会穴,顺时针逐圈向周围旋灸(9圈)至发际处,在逆时针逐渐划圈汇至百会,此为一次,共做8次。

2、 灸两臂(手三阴及三阳经):

按先左后右、先阴经后阳经的顺序,先从左臂内侧腕横纹处起,沿手三阴经(手太阴肺、手厥阴心包、手少阴心)灸至肩部,吸气,再沿手臂外侧灸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手少阳三焦、手太阳小肠)至掌背,呼气,共做16次,然后换右臂,方法同上。

3、 灸胸部(膻中穴):

以飞腾和雀啄相结合的复式灸法,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各灸24圈。然后,沿任脉经下灸至神阙穴。

4、 灸神阙(肚脐孔):

接上法,以脐孔为中心先顺时针方向分9次逐圈向脐孔四周旋灸,上至胸骨下方剑突下,下至耻骨上方;再逆时针逐圈向腹中间回旋灸,回至神阙穴。重复4次。

5、 灸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

俯卧位,用点燃的三支艾条排灸,从颈部大椎穴开始,由上至下沿督脉及膀胱经,灸至尾骶骨(长强穴),灸至背部热感或两脚有虫蚁爬般的热感(或凉风感)。

6、 灸臀部(秩边、环跳、会阴):

先左后右,以雀啄灸法各灸9次。

7、 灸两腿(足三阴、足三阳):

两腿分开,脚趾上跷。以排灸法先从大腿外侧(足三阳经)由上至下灸至踝关节,再转至内侧灸至大腿根部,一上一下为一次(类似椭圆形状),左右轮流各灸24次。

8、 灸两脚(涌泉穴):

以重雀啄灸法,先左后右,分别灸两脚涌泉穴,灸至热感沿腿上行为度。

以上方法从语言叙述方面看似复杂,实际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易学,大家不妨尝试做一做,对春季的身体调理很有作用。

春季艾灸会上火吗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上火呢?平时肝火旺的人和阴虚体制的人,在艾灸的时候,短期内会有上火的迹象。尤其是在这里万物复苏的季节艾灸,可能会有火上浇油的现象。如果感觉上火严重,频繁上火,可以停灸,或灸太溪或涌泉穴引火下行。

但是也有人,自己用艾灸调理,慢慢适应火气,逐渐给人体阳气和能量,这样可以以阳克阴,或以阳化阳,用艾灸的纯阳来克制您体内的阳火,达到逐渐适应的程度,达到阴阳平衡。

如果感觉几次上火,几次重复艾灸也不能消除火气,那么就只好以拔走罐或督脉刮痧的方式来做这个“消防员”。

艾灸注意事项

一则,不可滥用灸法

三阳病证,需少灸。即使灸,亦当壮数少些,勿贪大壮猛火之灸。

体胖之人,多属阳虚,可稍重灸,而体瘦之人,皮浅肉薄,多属阴亏而木火偏旺,当少灸。且灸火易扰动清阳,上炎为患,于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

二则,灸后当戒冷饮冷食

灸后当戒冷饮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当适当温饮,以助阴液,补灼艾伤阴之弊端。

三则,戒房事数日

灸后阳事易旺,这是灸火生效之功,但不可因而阳动,耗损真精。当戒房事数日,以助阳气内敛。

四则,灸后要注意休息

不可劳累妄动,致阳气耗损,当静养数日。

五则,防灸后伤阴

或灸后伤阴,出现失眠心烦,或者烦躁不安。当急服黄连阿胶汤一两付即可,药量不必大,但取其滋阴敛降之功即可。如果灸后出现亡阳之象,病人惊扰狂动,起卧不安,这是因为灸火扰动太阳,导致大汗亡阳,当用仲景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之意,敛降亢阳。艾灸伤阴为轻为缓,而亡阳为重为急,灸疗者当加以注意。

学会艾灸,一技在手,可以自己养生保健,可以活人于顷刻,其功之大,孰与可比。一般来说,救急之时,药物或者其他疗法皆不如针灸之速效。针灸手到病除,应手而效之功,经常令旁观者叹为观止。

而且,艾灸之功,实在是融入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时时可以取效,时时可以救急。如果都等着去医院,病人不知要忍受多少痛苦,又可能因此而失去急救的机会。特别象是中风急性发作之时,如果家人能及时地用艾灸处理一下,轻则可以减轻后遗症,重则可直接救命回生,其功其大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