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亿多人罹患精神问题 浙江着手规范心理健康行业

文 / 浙江新闻
2019-01-03 13:33

2019-01-03 12:1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王蕊 黄满丽

全国1亿多人罹患精神问题 浙江着手规范心理健康行业

视觉中国 图

心灵是一扇窗,却常因纷扰而蒙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社会问题。据《柳叶刀》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精神疾病负担的大国。

“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指出。

当前,国内老百姓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迫切。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口的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总人数在1亿以上,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为1600万。但除了这些精神障碍患者,不同心理问题的人群占了更大比例。

面对严峻现状,浙江省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现状如何,又有着哪些“成长的烦恼”,又该如何应对呢?

历时近8个月调研,涉及152家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关机构,近日,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公布《浙江省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研报告。

根据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2018年12月的统计,自2001年浙江省开展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至今,浙江省已获得二级职业资格证书9809人次,三级职业资格证书35100人次,共计44908人次,这些经认证的心理咨询师为我省心理咨询服务的开展奠定了专业基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负责人许毅说,当前,我省心理卫生行业心理服务人员年龄整体趋于年轻化、以中青年居多,后劲发展较足,但也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

调研报告显示,浙江省心理卫生专业服务机构主要分为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民营机构两大类。公立医疗机构以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科为主,私立民营机构以民营企业、民办非组织为主。

目前,行业内机构平均服务年数为13年,按照机构性质区分平均服务年数,医院为19年,学校为11年,民营机构为6年,民办非及社会团体为6年。从盈利上来说,行业总体盈利能力不足,其中,28%盈利、18%持平、21%亏损,剩下33%为公益组织。

“专职人员缺乏或留不住、专业人员缺乏正规系统培训及督导、咨询收费过低是调研当中各心理卫生机构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许毅说。

除了各个心理卫生机构反映的问题外,在调研过程中,许毅教授发现,当前,整个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迫切、但供给侧不足;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资格认定、行业准入与继续教育等问题突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行业监管;行业内部存在大师专家乱象、心理疗法乱象等现状,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健康发展。

据悉,为了规范管理全省心理健康服务行业,2018年1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省内医疗卫生单位、各大院校、社会机构、民政系统及其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共同成立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探索浙江省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许毅教授认为,接下来,为了更好地解决整个社会精神卫生问题,规范管理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依然是重头戏。“可通过建立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资格认定、行业准入、督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范制度;加强行业组织建设,探索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管理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等策略来进一步规范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