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8个高考状元的产生看家庭教育
近日,高考分数线出炉,高考状元产生后,有人总结了10个教育启示:
①学霸也离不开爱的滋养;②他们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③爱学习,也爱生活;④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⑤学会放手;⑥因材施教;⑦阅读经典,培养语感,扩展思维;⑧题不在多,在于总结;⑨作息规律,热爱运动;⑩比成绩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状元年年不同,家庭教育方式却惊人相似,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细心打理的艺术,如果你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那么你的付出就很难获得回报,也可能花了大力气,但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为父母的你可以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那样才能科学地引导孩子。
几种常见的心理学规律,或许对爱子心切的父母有所帮助,今天先说“罗森塔尔效应”和“超限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在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以赞美的口吻将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再次来到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强,敢于发表意见,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
会出现这种想象的原因正是“暗示”的力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受到各种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
父母是孩子最爱、最信赖的人,同时也是更容易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父母长时间给予孩子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给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许的眼神、赞美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那孩子会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举个例子:
每天孩子离园,家长接送孩子回家的时间是一次高效的亲子沟通机会,许多家长都会与孩子说说今天在幼儿园发生的事。一位妈妈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每当孩子说“妈妈,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衣服自己穿的特别整齐”等这类的话题时,妈妈总会习惯性地反问“是吗?”孩子一下子犹豫地回应“啊”。
妈妈这种习惯性的回应方式,给了孩子一种强烈的暗示“我可能不那么好。”妈妈的“怀疑”暗示让孩子逐渐失去这种快乐,积极地情绪,反而会有莫名的恐慌,表现出缺乏自信,产生拖拉的行为问题,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他被牧师声情并茂的演讲深深打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几分钟,牧师还在没完没了地演说,他便开始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将捐款减半。又过了十几分钟,牧师还在继续他的演讲,马克吐温决定放弃他的捐款。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不仅没有捐款,反而从盘子里拿走了几美元。
这种因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爸爸妈妈们认真回想一下是不是也像那个牧师一样对孩子也做过这样的事。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在小区玩耍,回来后衣服脏到惨不忍睹,你三番五次地对这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而且谁来跟谁说一遍,孩子从开始的内疚变得开始反驳,最后产生“我偏要这样”的心理和行为。
所以,争取的做法是“犯一次错,批评一次”,如果忍不住,就换个角度,换个说法吧,避免孩子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