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定位?怎样走出教育的误区?
最近看到和学校教育、家校关系有关的新闻比较多,比如说,家长晚上12点质问老师为什么就睡了,被老师霸气踢群的事件;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家长晚上先批改正确后,第二天再交给老师的要求;家长辅导孩子的学习,引发心肌梗塞进行抢救的事件。
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多了,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学校的教育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改变?家庭教育是否有误区?误区在哪些方面?家长为什么会群体焦虑?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从当下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确实存在一些现象。
一、学校不敢多管孩子。当下社会,存在一种风气,就是不论是家长、还是社会舆论,在出现和教育、教学、学校有关的事件的时候,总是习惯将矛头对准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管的严了,说你不人道,对孩子管的松了,说你没有担负起监管的责任,一旦出了事,遭殃的往往是学校和老师。这种氛围下,很多学校和老师都不管过多的管孩子,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涉及孩子德育、品行方面的教育就相对松懈了。
二、老师将很多教学的责任扔给了家长。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有家长提出来现在学校的老师在孩子入学之后就要求建立家长微信群,老师每天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都会发到群里,要求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先进行批改、订正,然后再交给老师,很多家长对此叫苦不迭。
其实,现在这种情况挺普遍的,很多家长都主动或者被动的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辅导作业、预习、复习,甚至要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家庭作业,这种情况,导致家长承担了更多的教学责任。至于老师是否变轻松了,不得而知。
三、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对孩子的教育关注更多。与2、30年前的情况显著不同的是,现在的家长,普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重视教育、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对于孩子的人生发展、未来的成就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心,同时,家长对于教育的思考、参与度更多,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度和干预度也就更多。
有一些家长,不管有没有实际水平,总是喜欢对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提出很多想法,更有甚者甚至质疑老师的教学方案和水平,导致更多家校矛盾的产生。
四、家长压力大。现在的家庭,没有几个孩子没参加任何补习班和课外辅导的,一到晚上和周末,不是在帮助孩子搞学习,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不仅仅跟进孩子的学习,自己也要熟悉孩子的课业内容,指导孩子,家里时不时会有河东狮吼的情况发生。
五、孩子的压力更大。除了学校的课业学习,辅导班、兴趣班的时间把课余的时间排的很满,还有大量的奥数、习题需要写,孩子的睡眠、状态处于很不好的状态。
说一千道一万,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竞争激烈,高房价、高物价、高医疗、高教育的现实情况,让人不得不焦虑,不得不担心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高度,是否有能力赢得竞争。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怎么定位?
在文化知识的教育上,应该学校老师占主导地位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为师之道,就是传授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孩子们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应该在教育工作上占主导地位。
虽然现代教育体系强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重的理念,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时候,学校教育的重点在文化知识的传授、公共规则意识的建立等方面,而家庭教育的重点则是在爱心、善心、恒心的培养,性格、品行、操守和兴趣培养等方面。
对于家庭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平等的地位和心态。孩子是有独立性格、思想的个体,虽然年龄还小,但现在的社会环境、信息传播的速度、接触内容的多样化,让孩子很早就能接触到众多的事物和思想,相比上一代人,更早的表现出成熟、独立的特点,如果家长不能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进行交流,不能给孩子平等的地位,而是采取“以大对小”的强权姿态的话,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抗,久而久之,难以建立有效的沟通互信。
二、爱心的传递和培养。爱心是孝心、礼仪、同理心、怜悯心的心理基础。只有具备一个具备足够爱心的人,才能够做到爱人、爱己。爱心会表现在对父母长辈的关切、对同学朋友的关怀、对弱势人群的帮助等很多方面,只有让孩子从小包围在正确的爱的环境中(不是宠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温情和息息相关的依赖,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心态基础。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我一直认为,一个成功的孩子,父母最多发挥了30%的积极作用,但是一个失败的孩子,父母起到的反面作用至少在70%以上。孩子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独立,父母是一直陪伴在孩子左右的至亲之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标准,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诚实礼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自己却有玩手机、打麻将、抽烟、说粗口等不良嗜好,并且让孩子耳濡目染,又怎么可能帮助孩子走向健康的人生呢?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从严要求自己,才有条件给孩子起到正面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养成自律的习惯。“自律就是自由”是一句至理。自律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素质,体现在恒心、毅力、目标导向、自制力(自控力)、高效的时间管理、有条理的计划、独立能力等多个方面。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帮助孩子建立节制的、有效率的、目标清晰的个人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五、培养吃苦的能力。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阻力和挫折,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需要有坚韧的品质,能够抗住压力,那么吃苦的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蜜罐中长大,没有吃过苦,经历过磨难,是很难经受住挫折的。
六、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健身锻炼习惯等。作息习惯包括让孩子养成固定时间段休息的习惯,保证睡眠质量,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饮食习惯包括膳食均衡、不挑食、不吃垃圾食品等;健身锻炼习惯是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持之以恒的练习,即能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体魄,又能让孩子在拥有运动爱好之余保持充沛的精力,迎接阳光的未来。
本文系原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元宝爸爸聊育儿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