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互联网 宁波市康宁医院精神卫生服务便捷化
在2016年发布的《亚太地区精神卫生综合评价指数》报告的整体排名中,中国仅位列第九位,92%的精神疾病患者从未接受治疗,而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430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近年来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的试点城市之一,宁波在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眼中,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各类精神卫生资源齐备,服务功能完善的城市”。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 王斌
4月28日,“大爱·精神”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走进宁波市康宁医院,以“聚力共赢”为主题,在分享宁波市康宁医院管理模式的同时,与会专家共同见证了该院远程会诊中心的揭牌。
创新联动融合“互联网+” 助力精神卫生服务便捷化
作为一家百年老院,1972年,宁波市康宁医院才改制为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以精神科、心理科和老年精神医学为医疗服务主线,重点发展老年精神病学、睡眠障碍、情感障碍和司法精神病学等特色专科。在宁波市康宁医院院长胡珍玉的眼中,2015年的一次“挂牌”,让医院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为了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提供保障,2015年宁波市康宁医院挂牌宁波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精神疾病监测预警工作,完善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建设,负责基层精防人员的培训考核,完成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登记评估、随访治疗,向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提供药物治疗、应急处置等工作,为宁波市四级精防工作网络提供技术支撑。
宁波市康宁医院院长 胡珍玉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建立了由各级“政府负责,公安送诊,民政出钱(慈善救助),卫生诊治”的长效救助机制,并打造了“一站式”医疗服务。“以前患者报销需要跑民政或残联等各个部门,如今患者一次刷卡,各种报销和补助一步到位。”胡珍玉认为,“医保先报、民政救助、残联补助、慈善扶助”的医疗服务保障模式在简化流程方便患者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救助的工作效率。
此外,宁波市康宁医院积极拓展线上平台,通过远程会诊、预约、线上诊疗、双向转诊、康复指导等服务,让患者体验到“足不出户看云医,不出乡镇看名医”的健康服务新体验。
“公众只需挂号预约时间,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通过‘云诊室’在线提供咨询服务,看病不需要占用上班时间。”胡珍玉解释道。而此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宁波市康宁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成功对接,意味着远程会诊上游专家资源的拓宽,多方异地合作模式将缓解基层精神卫生资源的不足。
从社区到医院 精神疾病患者的无缝流转
政策保障与模式创新,令宁波市在2016年全国40个试点地区综合评分中,以99.5分位列第四。初具成效之后,宁波市精神卫生工作者将目光转向了患者从社区到医院的无缝流转,以及全面健康管理。
作为精神卫生综合考核与评估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卫计委鼓励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心理科和身心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因此,二级综合医院精神科在精神疾病患者诊疗全流程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小视。据宁波市鄞州区第三医院院长朱绥介绍,该院通过与宁波市康宁医院双向合作,在提升精神疾病诊疗水平的同时,与基层30家社区医疗服务站开展康复合作。
对于心理亚健康或潜在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如何从健康管理的角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宁波市的解题思路是设立健康管理中心,以解除公众盲区。“健康管理中心所开展的活动都是公益性免费的,”宁波市原江东区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董芬介绍道,“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为例,由于涉及个人隐私,所以我们将咨询、减压或宣泄式等心理辅导活动安排在二楼独立区域内进行。”
在谈及未来浙江省在精神卫生建设方面的工作时,浙江省卫计委疾控处处长谢国建坦言,资源下沉是关键,“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专科医院进行紧密合作,将精神卫生整体资源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下沉。”此外,浙江省利用“互联网+”在许多行业进行了供给侧改革的尝试,谢国建认为做好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管理,更多地需要“技术手段或者政策引导,调配社会资源,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