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读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七大原则(一)

文 / 家教百态
2018-09-06 10:54

不可不读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七大原则

(一)早育

(二)“教以义方”

(三)重视环境

(四) 诚实不欺

(五)身教

(六 ) 知爱重教

(七) 均爱

—— 早育 ——不可不读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七大原则(一)

早在春秋时期,尽管当时的人们对人体的生理发育,特别是大脑的生理发育的认识还很浮浅,但是根据长期的教育实践,在积累和总结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早育的重要性。孔子就提出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见解,指出了早期教育所形成的良好品德和习惯,对孩子终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汉代戴德在《大戴礼记·保傅》中进一步提出教育子女要从“赤子”时开始,因为孩子幼小时,“心未疑”而“化易成也”

北齐著名家庭教育家颜之推则进一步指出,在孩子能够辨别脸色,懂得人的喜怒之后,就应加以教育、引导,做到“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他提出“教妇初来,教儿婴孩”的明确主张,并从理论上指出:孩子幼小时精力集中,记忆力强,学来的知识往往终身难忘;而年长以后,接触的事物多了,注意力就易于分散,知识不牢固也易于遗忘。因此,对每个人都应该抓紧幼年这个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为早育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唐代无名氏所著《太么家教》中,则有“人生不学,言不成章。小儿学者,如日出之光;长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日暮之光,老而不学,冥冥如夜”的名句,形象地阐述了早育比晚育好,老学比不学更强的道理。

宋代教育家林逋也留有“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的规劝;明代姚舜牧在《药言》一书中则强调了“女亦须从幼教之,可令归正”,指出对女孩进行早期教育,使其养成谨言慎行、简朴勤劳的美德的重要性。

【成长心语】强调对婴幼儿童施以早期家庭教育,这是我国古代创造的宝贵的教育经验。

——“教以义方”——不可不读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七大原则(一)

据《小学》记载,春秋时,大夫石腊曾经劝谏卫王说:“臣闻:爱子,教子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他认为人的坏品质、坏习惯滋生了他的骄横、奢侈、放纵和荒淫,而这种“骄奢淫泆”又都是由于父母宠禄过度造成的。他又说父母宠禄过度,子女势必恃宠骄横而不能自制,并产生恶行,如果父母用强制的方法逼迫他们改过,就会引起他们的怨恨,而心生怨恨就不能安分守己,自然会生出更大的祸乱来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出,石腊所说的教子的“义方”,指的就是做人的正确的道德品质修养,也就是说,父母一定要按照做人的正道去教育子女,从小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他们强调父母不应该宠爱过度,用利禄富责去引诱子女,最终必然坑害子女的思想;这种做法至今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 重视环境 ——不可不读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七大原则(一)

纵观历代有关家庭教育的著作,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提及“孟母择邻”(见《古烈女传·邹孟母传》)的故事。这千古不衰的事例,有力他说明了古人十分重视环境习染和人事交往对子女成长的重要作用。

古人认为环境是“无言之教”,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品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提出:“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荀子《劝学》。主张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孟母就是善于利用良好的环境去影响孟子,最终使孟子成为一代圣人的。

环境中最积极的因素是人,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因此,古人为子女“选左右”、“择邻处”的事迹很多,其中的道理正如《大戴孔记·保傅》中所说:“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视右视,前后皆正人。夫习与正人居,不能不正也。犹生长于楚,不能不楚言也”。《颜氏家训》中也指出“是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于交游焉。”

【成长心语】与好人交往不与恶人交往,从而接受好思想、好行为,而避开坏思想、坏行为的恶劣影响。

—— 诚实不欺 ——不可不读的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七大原则(一)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家根据儿童好奇心强摹仿性强,而是非感弱判断力低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强调诚实守信的原则,以避免孩子养成说谎欺诈的坏品质而贻害终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孟母买肉”和“曾子杀彘”的故事,典型他说明了这一原则的作用和重要性。

孟母在回答“东邻为何杀猪”的问题,与儿子开了句玩笑——“想给你吃呀’。”但马上后悔了。她首先想到自己怀孟子时谨慎而认真胎教的情景,想到对儿子殷切的期望,继而认识到孩子现在已经懂事了,因此自己的一句玩笑话实质上是欺骗了孩子,而欺骗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不守信用、说谎骗人。于是,她为了纠正错误而“明不欺”,“乃买东豚肉以食之”。

重视自身品德修养,讲究教育方法的儒家大师曾子,在妻子说了一句哄儿子的戏言后,耐心他说服妻子: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只能照父母的样子去学,听从父母的教诲。你今天骗了孩子,就是在教孩子说谎话骗人。而且做母亲的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再信任母亲,以后你再对他进行教育,他就不会相信了。

【成长心语】

这两则古代家庭教育史上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父母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指出只有父母不说假话,不办假事,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诚实正直的道德品质,长大成人后才能取信于人;反之,父母欺骗不实,子女也自然要跟着效法,养成欺诈的恶习,长大以后就很难纠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