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残留症状,如何破解?
什么是残留症状?
抑郁症的残留症状是指部分缓解而未达到临床痊愈。具体来说,经过抗抑郁药物足剂量、足疗程治疗后当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时就认为已达临床痊愈。8分≤HAMD-17评分<17分时即认为存在残留症状。最常见的有两大类,一类是抑郁症状本身没有完全缓解,例如抑郁心境,兴趣、动力、欲望、精神运动性损害、内疚感、自杀意念等没有缓解;另一类是非抑郁情绪症状,如睡眠障碍、躯体症状、心理焦虑、疲劳、认知损害、易激惹等。
残留症状存在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国外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残留症状与生物因素有关,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和睡眠结构。国内研究显示其主要因素有脑器质性疾病、躯体、心血管性疾病;其次可能与抗抑郁药使用剂量不足、疗效不高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差有关。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资助的抑郁症的序贯治疗(sequenced treatment alternatives torelieve depression, STAR*D)研究中,2876例完成研究的患者中,只有92例患者无任何残留症状,943例完全缓解的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至少残留1种症状。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常见的抑郁症残留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疲乏、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
残留症状危害
抑郁症残留症状给患者带来较多危害。与无残留症状的患者相比,有残留症状的患者存在更多的功能损害,其阈下抑郁症状的持续时间延长,症状复燃、复发的风险增加,自杀企图增加,病程慢性化。残留症状可能是复燃、复发的前驱症状。
2项为期16年的评估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随访研究显示,分别25%和11%的患者存在躯体及社会功能减退;有残留症状患者的躯体及社会功能减退更为明显。Stewart W F等研究报道抑郁症工作人群相较于健康工作人群,前者每周工作时间明显缩短,每年由于工作时间缩短所至的经济损失为440亿美元,比健康工作人群多损失310亿美元。这些研究提示对于那些长期预后不良的患者,残留症状治疗的重要性。
残留症状的预防及治疗
1. 抗抑郁药物治疗
有残留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应有别于疗效好、无残留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而更应强调贯彻足剂量,足疗程的原则,尤其是疗程要更长。Fava G A等认为,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不一定最适用于长期的后续治疗,而5-羟色胺(5-HT)2受体拮抗剂、5-HT受体激动剂或针对异常的生物学标志而采用的醛固酮抑制剂对抑郁症残留期和急性期后的残留症状更有效。再者,抗抑郁药物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残留症状、结合抗抑郁药物的药效学特性进行选择。
2. 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合并心理治疗比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更有效。国内外研究报道,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纠正患者自身的负性认知,改善应对技能,正确对待不良心理社会因素,改善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提高了治疗抑郁症的远期疗效,进而改善了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本身和社会生活工作的适应能力。Tashiro S等认为对抑郁症的残留症状,内观疗法与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森田治疗等心理治疗有相同的效果,并且内观治疗的效果具有持续性。
3. 物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ECT)。ECT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抽搐,以到达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改良的电抽搐治疗抑郁症疗效好,见效快,但必须有抗抑郁药为辅助,否则也会留下残余症状,甚至症状复燃和复发。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rTMS是通过线圈产生高磁场,在脑内特定区域产生感应电流,使神经细胞发生去极化,从而产生功能改变。rTMS有中度抗抑郁效果,短期内改善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方面均有效。
4、进一步的生物学检查
由于抑郁症存在多种发病机制,个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有的抑郁患者共病其他疾病,例如:甲状腺素缺乏与慢性疲劳的关联很大;肠道微生物对大脑和行为的重要影响,等等。这就需要进一步的生物学检查。
这里简单的提下DSM诊断的五轴法。第一轴查主要症状(除了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例如抑郁、神经症、精神分裂等;第二轴查人格障碍、精神发育与症状的关联和影响;第三轴查生理疾病,病理因素是否对症状的影响;第四轴从社会方面,包括婚恋、学业、职场、家庭等对症状的影响;第五轴是整体量表评估。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诊断体系。
有专家认为,大脑内和抑郁密切相关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这些神经递质的合成需要丰富的营养,需要一系列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参与。如果这方面缺乏,仅靠抑郁药物是不够的,要从多个环节来改善。比如用营养补充品,包括抗氧化剂保护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