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喉咙经常咳痰不尽,中医:可能是肺疾加上脾虚,不要急于止咳

文 / 最紧要健康
2021-12-15 09:10

冬季来临,室内外温差大,气候多变,咳嗽成为常见病,特别是呼吸道敏感人群,中老年人、经常抽烟喝酒的人,等等。反映较多的是喉咙有痰,咳出来部分,但总感觉咳不净,嗓子始终粘滞,感觉很不舒服。

痰是哪里产生的?很多人下意识会说是“肺”,刺激呼吸道黏膜,通过咳、抽、喘等方式,排出体外,这个说法只答对了一部分。中医常说:脾为生痰之源,肺是贮痰之器。说的是“脾生痰、肺存痰”。想想就明白了,脾是主运化的重要脏腑,运化功能失调时,体液运转调配就会异常,“水、湿、痰、饮”等邪物就产生了。

痰液出现后,在肺脏里积存,并随着肺经气血流通,到达各个肢节经络、主要脏器,是引起一些湿滞症状和不适问题的源头之一。中医还有一种说法:痰邪作祟,痰生百病和怪病。治痰可谓抓住了主要矛盾,那么生痰的脾脏调养好了,痰就减少至没有了。

除了脾脏,肺也是要考虑的因素,肺被称为“娇脏”,意思是很娇气,经不住折腾,抽烟就是一种典型的伤肺推手。肺向上联通咽喉,向下协助脾脏把水、谷物化为精血,开窍在鼻,很容易受寒邪、燥热的侵害,一旦受损,会肺虚,呼吸出现问题,咳嗽就来了,但治咳不能光补肺,还要一并清热、润燥、散寒、化瘀、养阴等,通盘考虑,才有效果。

所以,有的人咳嗽后就连忙止咳,效果不好,就可能是没有整体考虑的结果,忽略了脾,只顾着补肺,效果不佳。

出现痰不尽的问题,还要通过问诊,查清痰的种类、颜色,因为不同的痰液颜色,有不同的反映,如果是白色、清稀,称为“寒痰”,人还伴有怕冷的症状,这是寒症;如果是黄色,黏稠,是热痰,是热症,人会表现出口渴、口臭、小便泛黄;如果是粉红色,可能肺部有重疾,至少是气管渗血,要及时就诊;如果是黑色,是生活和环境有大量粉尘,不需用药,要做好防护。

咳不尽,嗓子不舒服,还证明了体质下降,中气不足,外感失治,脾胃不调,所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总的看,可通过健脾、祛湿、化痰、止咳等治疗。

健脾:可用茯苓、薏米、山药、山楂煮粥,或用茯苓菊花煮茶饮,均可达到健脾胃、益心神的作用。

祛湿:两个方法,一是食疗,用决明子山楂煮茶饮,或吃白萝卜,雪梨,二是穴位按摩,按压丰隆穴、支正穴或天突穴。

化痰和止咳:可用柑橘,或煮黑米薏米白果粥。

那么,化痰药、止咳药有必要吃吗?医生建议作为最后的手段,而且尽量不要给小孩吃化痰药。要知道目前还没有化痰的药物,只有祛痰药,作用原理是补充水分,稀释痰液,变得容易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