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是什么阻碍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想要变得更美,可是又怕化妆之后被同学嘲笑……”
“我想要去健身,可是又怕减肥失败后被同事议论……”
“我想要变得更外向,但又怕和别人搭讪后彼此都尴尬……”
“我想要,但又怕……”这是许多人在即将尝试一件新鲜事物时,可能会有的心理状态,既期待自己改变后的美好,又害怕改变后的未知,甚至因为失败而感到焦虑。
当我们想要放弃某种固有的行为模式时,不仅要克服“坚持”本身,还需要接纳来自外界各种声音,甚至失败、焦虑、自我批评等负面的情绪和感受。
是什么阻碍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有人能轻而易举的做到,而有人在改变面前会为自己设定路障呢?甚至让我们因此而感到焦虑……
1.害怕被别人议论。
当你试图做出一些改变时,会害怕因此而招来尖锐或负面的评论,但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很多时候是我们高估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并低估了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感到焦虑。所以,即便对方是夸赞我们的,也会因此而感到不安。你要相信自己,并接纳自己,不管外界对你的评论是好是坏,你始终不是为别人而活。
2.害怕失去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会给人一种安全、归属、和被爱的感觉,反之,失去社会支持会让我们孤立无援。但改变通常需要打破已有的节奏,甚至要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论,这可能会给人一种错觉:即将失去支持。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宁愿抑制自己改变的欲望,也不愿意因此而失去他人的支持,尤其是家人和朋友。
3.身份恐慌。
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身份,如作为子女,作为员工,作为爱人,这与我们的行为及思维模式有关。当人生出现十字路口,你需要去适应新的身份,如父母、领导、老板,你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这种改变。
而对未知感到惶恐是人类的本能,你可能会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产生恐慌,而拒绝改变,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
4.害怕走出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并不意味着摆脱过去,这其实只是一种拥抱新变化的表现。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个新的习惯,首先必须踏出改变的第一步,而不是因为担忧而停滞不前。
当然,如果只是“尝试不同的行为”,而不是进行“一个永久性改变的任务”,那么你可能会更愿意尝试改变。
5.需要为“失败”找借口。
人生有起有伏,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低潮。因为偶尔一次的发挥失常,而失败,却会让一部分人因此而感到焦虑。对于他们来说,更害怕的是恢复状态后,依然没有正常发挥。
所以即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依然会犹豫:改掉这些问题,真的就能成功吗?害怕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拒绝做出任何改变,因为“变好”之后的自己再也不能为失败找借口。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1.每天都改变一点点。
每天做一些与原有模式不一样的小改变,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即时的,根据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或思维状态来改变,当然这可能是你之前没尝试过,或希望得到改善的行为。
- 对于一个小懒虫来说,看到窗帘有些乱了,可以随手把它整理一下。
- 对于一个内向的人来说,跟迎面对视的人,可以露出一个微笑。
2.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过大的目标会让你望而却步,所以不妨先专注于当下的小目标,这样可以增加你完成目标的概率。你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1)确立你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可以量化的、可达成的、相关的、有时限的,完整清晰的。
(2)拆分你的目标:
- 根据事件性来拆分目标:把目标具体拆分成A,B,C,D等几件事,每件事都有其时间节点,可以同时进行。
- 根据阶段性来拆分目标:将目标设定成N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立相应的小目标,在完成前一个阶段的目标后才可以继续下一个阶段的目标。
(3)找到每个小目标可以量化的指标。每个小目标都需要一个量化指标。一个好的量化指标会让你的目标达成效果更好。
(4)当然你需要将目标写下来,而不仅仅是在大脑里构思,这会让你的思维更清晰,而且也不会遗漏某些内容。
3.纪录你的进步过程。
我们可以用日记的方法纪录自己的变化,哪怕这些改变很微小,但记录可以让你了解自己的节奏,以此激励自己。如果实际的改变与预期差距较大,也不要责怪自己,而是写下时间、焦虑/失败的原因,以及细节。
以下是日记内容维度的参考,你也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 时间、任务、目标、进度、完成效果、未完成原因。
- 时间、改变、感受、期待。
4.及时地奖励自己
积极地看待自己地进步,合理、及时地给予奖励,这对于实现长远目标很有帮助。当然建议以精神的奖励为主,物质的奖励容易削弱对目标本身的关注度。
我们都希望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又畏惧改变。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低估自己对改变的适应力,高估了变化的负面力量。但如果你拥有足够的勇气,合适的方法,那么还有什么能阻碍你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互动专区你觉得是什么阻碍了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