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文 / 宝妈育儿超越自我
2018-06-27 13:25
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对于教育而言,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本,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而异的调整学习方向,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首先应当尊重孩子的个体特性和成长规律,要看重当前的成长态度和实际表现。父母们千万别把博士、硕士、名牌大学,人生成功......作为成功的标志,人为给孩子制定"成功"的模子,如果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解决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家庭教育往往就会颠倒了本末关系,最终让家庭教育开始变得扭曲,甚至失控!

抛开了孩子的个性特征与成长规律,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正在呈现本末倒置的现象。父母只是功利心极强的仰望孩子学业的成功,缺失了生命教育,责任感培养,顺序颠倒的舍本逐末,这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一种心灵的扭曲,这些家长先期的思想过度急功近利,逐渐会感到对孩子的教育力不从心,然后就剩下无可奈何的纠结了......而这样的孩子除了一部分随波逐流外,还有一部分缩在家中固步自封!

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关于孩子成绩倒数和出现厌学情绪,孩子自身的特点无非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从小很聪明或极度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大一些了,真正想学的时候,也就感到力不从心,逃避困难,不愿发力而出现厌学情绪;另一种情况是家长缺少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只是一味崇尚和相信市场上流行的教育理论,学的方法很多,甚至都能说的头头是道,结果孩子越来越难教育,越来越自以为是,再换方法,孩子早已充耳不闻或腻烦的开始逆反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失控了,家长自己还找不到属于哪种原因?!还有一种就是孩子的生理发育迟缓,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存在感统失调、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书写吃力或困难,写出来的字缺胳膊少腿,容易死记硬背,不善于举一反三,似乎某些学习能力在沉睡,思维不开窍,成绩始终在班级垫在底层。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发力不小,但收效甚微,要么是急于求成,要么是方法不对,更多则是忽视孩子个体不同,一味随教育之大流的拔苗助长,赶鸭子上架,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恐惧学习.......这时候的家长必须要因人而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找到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就能让孩子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这样的孩子一旦开窍,成长的节奏就会柳暗花明!

我曾经历过很多种类型的孩子,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差,必须要找对根源才能因势利导。文清是一名读三年级的小学生,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文凭,孩子的早期教育很成功,四五岁的时候,就能背上百首诗歌,跳舞唱歌画画讲故事人见人夸,在家附近是闻名于耳的小精灵漂亮公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连邻居和好朋友都愿意领着文清串门遛弯儿,孩子就象家庭中的一面旗帜,飘到哪儿就会红到哪儿。

读一年级成绩还不错,读二年级成绩跌落到了中等偏下,这下妈妈慌了神,家庭辅导越来越不见效果,补习班换了一茬又一茬,不同的老师换了一拨又一拨。三年级成绩落在了倒数,学习成绩不行,行为习惯也出现大的逆转:撒谎越来越严重、平时做事丢东落西,任性固执不听劝,妈妈的赏识、批评就像刮了一阵风,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惊不起任何涟漪。爸爸妈妈欲哭无泪,不知道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差错,还是孩子确实不争气……

经过和文清妈妈的一番沟通后,我似乎找到了孩子学习中的一些症结,但又不敢肯定,虽然执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历经的学生个案数不胜数,但是教无定法,我感到,必须接触文清后我才能下结论。整整一个上午,孩子的问题终于显露出来,我肯定了自己的判断:文清被动的学习行为是妈妈一手缔造的,那就是家庭教育的误区“陪学”。

文清从读一年级开始,从没有检查过自己的作业,都是妈妈帮助检查,出现错误有妈妈讲解并让孩子纠正,交给老师的作业工工整整无一错误,妈妈对文清作业的过多辅导,已经掩盖了文清的真实情况,这样老师就忽视了孩子具体的学习过程,影响了老师对学生真实水平的认知,总觉得孩子的成绩还不错,即便出现考试时的误差,老师也会认为是合理之中的波动。一年级的课程浅,再加上文清的早期教育功底,在班里跟课不成问题,表面看似风平浪静,这恰恰掩盖了文清的学习动机和畸形心理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孩子的学习属于完整的个人行为,其大脑神经与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神经是紧密相连的,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因素的协调运动,这样大脑就不会疲劳,正如高速公路人为设置许多弯道,错综复杂的路况刺激着司机的脑神经,而乘车人却是一路梦乡到终点,这是乘客对司机产生的依赖心理所致。文清的妈妈为了监督孩子不走神、姿势端正,还时时操心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辅导。她的这种做法逐渐让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认为反正有妈妈在,有不会做的题也不用着急,时间长了,就养成懒得动脑筋自己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久而久之,造成文清做事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升入二年级,随着知识的加深,文清已经变成了“能学习”而没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一旦家长不陪伴在旁,作业质量就会大为降低,因为缺乏自觉性、主动性,被动状态下的作业常常丢三落四、错误百出。这样,就会更加惹恼家长,有时还搀杂着唠叨和伴随着拳脚相加:

“我刚讲的,你怎么又做错了,真听了吗?”

“这个字我昨天就教会你了,为什么还写不上来?”

“写作业,别东张西望,你就不能专注点吗?!”

……

批评声和训斥声汇成了家庭教育“陪学”的“邪揍”曲。

我们经常讲,物极必反,家长越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越是监督她的一点一滴的错误,孩子越是错误百出。

文清每次写作业都变得小心翼翼,戒备重重,当然,家长不要高兴,孩子的小心和戒备不是用在学习中的,而是如何防范“陪读者”的恼怒。现在的孩子都是聪敏透顶的,文清也不例外,因为不会做的题绝对要问,会做的题又不敢保证则必须也要问,于是,孩子的反暴力手段就有了:

“妈妈,这道题我不会,你给我讲一下吧!”

“妈妈,我这个字忘了,能写拼音吗?”

“妈妈,我列的这个式子对吗?”

“妈妈,这个字念什么?”

“妈妈,我做的这道题对吗?”

…………

孩子的耐心和疑问把妈妈搁浅在了浅滩上,即下不了水,又上不了岸,即打不了,又缺失了骂的理由,陪学效果不佳,不陪学孩子就更不学,恶性循环,家长和孩子在怪圈里越陷越深……

虽然文清妈妈发觉家庭教育已经力不从心,极力想通过补习班挽回孩子的成绩,但是,文清已经养成了懒于动脑筋的习惯,上学变成了走形式,课程越跟不上,孩子越是丧失学习兴趣,再加上大多补习班跟学校上课的方式雷同,不能从孩子心理角度进行有效疏导,燃不起孩子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依然接受被动的灌输,进步,当然就不太明显。一般像这样的学生调整起来都比较慢,尤其成绩跌落至倒数,而家长往往都带着紧迫感的心理,想让孩子尽快提高,事实呈现出来的常常事与愿违。因为一个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经过了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像“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样,一场大病的来临,在数月前或数年前就有了征兆,只是不被我们重视罢了。如果孩子的成绩出现断层较小,成绩会提高的很快,我教过的众多这些学生中,短期内学习成绩提高,并不一定是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多则出现反弹现象。所以,聪明的孩子要注重自主学习和学习激情的培养,这样最容易在孩子的大脑皮层形成强烈的兴奋点,这兴奋点是建立在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不容易受其他兴奋点的干扰。忽视了这一细节,出现起起落落的反复反弹,进入中学,孩子机会出现厌学、逆反和家庭教育失控的情况。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的确有众多的小学生家长,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长,常常在孩子写作业时,自己搬把椅子坐在孩子身边,不时督促孩子别走神、保持姿势,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父母也挺身而出或直接讲解,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家长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是,家长这一行为属于十足的“吃力不讨好”之举,切记,不要忽视,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

如果孩子进入中学依然成绩差,必须先要找到原因,不开窍的孩子最好降低学习难度,以退为进才是更好的稳中求胜的契机。但多数孩子都已经成为慵懒型的性格特征了,说到做不到,常立志而不立长志,嘴上说的和实际行动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家长给孩子玩智商,输的一定是父母。对于这一类型的孩子,所谓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等等某种振振有词的宣传语、广告词,以及完美无缺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未来未必不是一个坑,而当这些孩子被坑的灰头土脸时,那些振振有词的倡导者和执行者绝不会承担半点责任,因为人家的理念是完美无缺的,但自己的孩子实属需要因人而异的性格调整和学习行为矫正。已经出现厌学的孩子,父母感觉缺失了自身的教育能力和说教力度,家长最好不要再苦口婆心的劝,那样只会加重亲子矛盾和情绪对抗。因为,任何一个逆袭者,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需要一段自我沉淀和自我思考的过程。父母可以给他一个拥抱,给他一个真诚的微笑,爱他,那就极力的去尊重他,让他精神独立的做出抉择,其结果,大多数孩子都能对父母好好说话,有效沟通了。因为,一旦你让孩子自身做出抉择,以往跋扈的叛逆只不过是自己内心纠结的和父母闹情绪罢了!

对于多数成绩差和厌学的孩子,我的案例感悟是:不经历内心风雨的洗礼,一味的好言相劝与喋喋不休,精神上即便出现阳光,也是时隐时现在阴霾之中!

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求知欲与学习能力,比教会他知识更重要!